雲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長恨歌》節選
步搖這種飾品自先秦時期既已以禮製飾物的身份出現,經過漢魏南北朝時期的發展,盛行於唐代。在唐代,不僅女人對步搖花情有獨鍾,男人亦為步搖花微顫而悸動,詩人們更是熱衷於用步搖花來盡情書寫女性的嬌美與柔情。查《全唐詩》,共有十七首詩直接出現「步搖」之名,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詩句將步搖花寓於其中,字裡行間搖曳著萬種風情。
唐代女人鍾愛步搖花,似乎美人配步搖才有傾國傾城的情致與風韻,「步搖金翠玉搔頭,傾國傾城勝莫愁」(武元衡《贈佳人》)。楊貴妃在最初接受唐玄宗恩寵的時候,頭上戴的正是步搖花。
白居易的一曲《長恨歌》,不僅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描寫得蕩氣迴腸,也將楊貴妃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楊貴妃膚如凝脂、天生麗質自不用說,而髮髻上的那支步搖花,更是點綴出她無限的嬌媚。「雲鬢花顏金步搖」,如花的容顏,似雲的鬢髮,蓮步輕移,步搖微顫。每一步,每一搖,每一次微顫,都是一種嬌媚,一種風情。那樣的美,怎能不令人心神蕩漾?和凝的《臨江仙》中同樣也有這樣一段旖旎情事:「披袍窣地紅宮錦,鶯語時轉輕音。碧羅冠子穩犀簪,鳳凰雙颭步搖金。肌骨細勻紅玉軟,臉波微送春心。嬌羞不肯入鴛衾,蘭膏光裡兩情深。」一位衣著華麗的女子,語音婉轉,顏如紅玉,秋波含情,情意綿綿,嬌羞無限。女子頭上那輕顫的步搖,更是搖動著男人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悸動。
(網路圖片)
在唐代男人的眼裡,步搖花搖曳著女人的嬌媚與柔情,然而對於女人自己來說,那點嬌媚與柔情間或許還隱含著一種自信與坦然。薛濤《斛石山書事》詩云:
王家山水書圖中,意思都盧粉墨容。
今日忽登虛境望,步搖冠翠一千峰。
薛濤,字洪度,唐代著名的女詩人。她曾以歌伎及清客的身份出入韋皋、李夷簡、段文昌、李德裕等人的幕府,並與當時著名的詩人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唱酬往來。而且相傳她居於浣花溪上,自製桃紅色小彩箋,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
就是這樣一位有著傳奇故事的女人,以一個女性的身份、從一個女人的視角來描寫步搖花。她筆下的步搖花藏起了嬌媚與柔情,展現出一個女人的自信與坦然。「步搖冠翠一千峰」,何等自信?何等昂揚?這正與唐代的時代氣息與審美風尚相契合。唐代社會政治經濟繁榮發展,疆域廣闊,邊防強大,因而顯示出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在這樣的時代精神影響下,唐代女子以豐腴健碩為美,流行「粉胸半掩疑晴雪」的服飾與嵯峨高聳的髮髻樣式,穿著不再束縛包裹身體,頭髮高高梳挽於頭頂,表現的皆是自信的態度與向上的精神。只是對於女人來說,過於自信昂揚就難免少了一些柔情的味道,剛強之外,需要一點含蓄、一點端莊的嬌媚,這時候步搖花就顯出它的優勢來。不管如何健碩,也無論髮髻如何高聳,頭上戴著步搖花的女子,行動處需恰到好處——太慢,就出不來搖曳生姿的媚;過快,則會顯得放蕩不羈大煞風景。不緊不慢,溫婉嫻靜,步履輕盈,動人的風情韻致便油然而生。一支步搖花,將自信、坦然與含蓄、嬌媚在唐代女人的身上完美結合。
步搖花在唐代是一種搖曳生姿風情萬種的飾品,但它在產生之初卻是莊嚴神聖的禮制飾物。殷周時期,步搖是王后禮服的配飾,漢代步搖則是皇后謁廟時候的裝束,「皇后謁廟服,……假結,步搖,簪珥。」(《後漢書•輿服志》)。作為一種禮儀用品,平民女子是禁止使用的,晉代有明確的禁令:「步搖、蔽髻,皆以禁物」(《太平御覽•服用部十七》)。南北朝時,雖然步搖已經不限於禮儀裝束,但依舊是貴族婦女的專屬,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普通人家的女子大多是與步搖無緣的。直到唐代,因著開放的社會風氣和繁榮的經濟,步搖才從富貴華麗、莊嚴神聖的禮製飾物變成普遍流行的飾品。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箜篌》云:「玉作搔頭金步搖,高張苦調響連宵。欲知寫盡相思夢,度水尋雲不用橋。」歌妓的頭上插著步搖花,可見步搖已經進入尋常生活了。只要願意舍棄一些「榆莢錢」,就可以買支金步搖插在頭上,「不惜榆莢錢,買人金步搖」(施肩吾《定情樂》)。因此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族貴婦,還是普通的士民女子,都可以插一支步搖在發間,輕輕搖曳動人的情韻。
步搖花在普通士民女子間的流行,也促成了其形制的變化,唐代步搖與釵合二為一,成為步搖釵,佩戴方式更為簡便。「翠匣開寒鏡,珠釵挂步搖」(張仲素《宮中樂》)、「怪得宮中無獸炭,步搖釵是辟寒金」(和凝《宮詞百首》)等詩句說的就是步搖與釵的結合,「辟寒金」亦點明步搖的材質。步搖主要用黃金打製而成,因而也被稱為「金步搖」。唐代的步搖也以金質為主,「新裁白苧勝紅綃,玉珮珠纓金步搖」(戴叔倫《白苧詞》),「玉作搔頭金步搖,高張苦調響連宵」(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箜篌》)等都提到「金步搖」。相傳楊貴妃所戴的步搖就是唐玄宗親自用紫磨金製成的,「上又自執麗水鎮庫紫磨金琢成步搖,至妝閣,親與插鬢。」(樂史《楊太真外傳》)陷入情網的唐玄宗褪去高高在上的帝王身份,用上好的紫磨金為自己心愛的女人琢一支步搖花,親自插在她的髮髻上。
除了金步搖,唐代最常見的便是玉步搖,李賀《老夫採玉歌》詩云「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好顏色」,韓偓《浣溪沙》詩中亦載「攏鬢新收玉步搖,背燈初解繡裙腰」。此外,唐代還有銀步搖等。無論是金質還是銀質,或者玉質,唐代步搖花的製作工藝都十分精湛,樣式繁多而且造型極其優美,釵頭上常綴以鳥雀、鳳凰、蝴蝶、花朵等,下端則垂有珠子、流蘇等飾物。羅虯《比紅兒詩》云:「妝成渾欲認前朝,金鳳雙釵逐步搖」,可知步搖釵上綴有金鳳凰。出土的步搖實物也可與詩文相印證。陝西省干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石刻中,有頭插步搖的唐代婦女形象,其步搖花的上端為花朵飾品,下端有垂珠。1956年安徽省合肥市農學院南唐湯氏墓出土兩件步搖,一件為金鑲玉步搖,長28厘米,上端像雙翅展開,鑲著精琢玉片花飾,下端為垂珠玉串;另一件為銀步搖,長18厘米,上端有四蝶紛飛,下端亦為垂珠玉串。可以想見,隨著女子輕盈的步伐,蝴蝶紛飛,栩栩如生,而輕輕搖動的垂珠玉串,風情無限。
千年已逝,浪漫的步搖花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淡出了女人的世界,現在很少看見女人將步搖作為飾品插在髮際,也沒有了步搖花的浪漫情事。幸而有唐詩保留著步搖花的金光燦然,透過泛著沉香的文字,我們彷彿看見一群花一樣的女子,邁著輕碎的步子,從久遠的大唐走來,髮髻上的步搖微顫,向我們傾訴著古典的端莊和搖曳的風情,還有那些與步搖花相連的動人故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