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代所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獨領風騷,無與倫比。這一方面仰賴於唐太宗的仁德及卓絕才能,另一方面則離不開那些才華出眾、竭盡所能、一心為國的賢臣。唐朝的開國大臣房玄齡,因恭謹為相和仁厚待人而流芳百世。
生而為宰相
房玄齡出生於名門世家,年幼時就讀遍經史,能詩善文,18歲中進士,被封為羽騎尉。
如果沒有「反隋」,也許命運不會讓房玄齡與李世民邂逅,更不會有後來「貞觀之治」這恢宏的歷史篇章,留下了那一個無法逾越的時代的神話。
那是公元617年深秋的一天,關中渭北的涇陽一帶,天高氣爽,李世民帶著一支十幾萬人的大軍,在這裡安營紮寨。而此時,在離涇陽有七、八百里之遙的地方,一位39歲的書生正徒步緊急追趕著李世民的人馬。抵達之後,他俐落地抖抖身上的風塵,神情自若地走向營地求見秦王李世民。
兩個月前在太原輔佐父親李淵起兵反隋的李世民,這時才19歲,在侍從報信後,他掀開軍帳,驚訝地發現一雙清澈的眼睛正屏住呼吸凝視著自己。
真是不見則已,一見如故——20年之後,兼修國史的宰相房玄齡,在史書中這樣回憶,描述了他與當時秦王見面的美妙情景。
於是,一個文氣十足,一個戰功初建;一個慢條斯理,一個英姿勃發;一個似水,一個如山,彼此那微妙又能融合的氣質,被深深地互相吸引。
閱歷豐富的房玄齡,把自己幾十年積蓄的廣交文人墨客的能量,全部獻給了李世民;聰穎剛毅的李世民,很快就賦予了房玄齡「記室參軍」草擬檄文書信、繼而招攬士族人才的重任。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成功;公元627年,李世民稱帝。從此,貞觀的天空,群星閃爍。
也許魏徵、王珪、尉遲敬德……這些激情四溢的名臣良將的光芒看起來更璀璨,然而,這麼多個性鮮明的人,太需要在一個中正平和、通達睿智的中樞人物手裡,拿捏成方向一致,同舟共濟的「合力」。
這就如冥冥之中的安排。這個人物,就是房玄齡;這個人物,也非房玄齡莫屬。
房玄齡的陵墓位於陝西唐太宗昭陵的陪葬園區中,與唐太宗世代相伴。昭陵陵園從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始建,地上地下遺存有大量盛唐時期的文物。圖為昭陵中唐太宗塑像。
輔帝之才德
從公元629年到公元648年,房玄齡從51歲被封為左僕射、開始行使宰相之職,到70歲還躺在病床上處理國事、最後病逝在太宗的淚光裡,他20年如一日地處理著貞觀朝繁雜的日常事務。
貞觀之治伊始,唐太宗將朝廷官員精減到460人。房玄齡讓一個高度精簡的行政機構一直高效運轉,平穩地支撐起貞觀時代的日常大局。很多事他都親力親為,以致於太宗抱怨他過於細密,命令他只管大事,可房玄齡依然故我,事必躬親。當時工作最繁瑣、最被士人看不起的管理財政預算和賬目的「度支郎中」,曾一度無人肯擔任,房玄齡竟然以宰相之尊親自來擔起。
後世史學家對房玄齡20年的宰相生涯進行了這樣的概括:他是開國之臣,卻從不突出自己;魏徵等每有重要事情向皇上進諫,他竭盡全力提供機會;李靖等善於帶兵,他不遺餘力地做好後勤支持。他驚人的協調、辦事能力,促成每個官員都能在貞觀時代淋漓盡致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房玄齡恭謹為相,不僅勤勉,小心處事,而且達到了懼怕名利的程度,以至於唐太宗多次為他封官,他要麼拒絕,要麼躲避,發自肺腑地覺得叩受不起。
貞觀元年,唐太宗任命房玄齡為中書令。這年9月唐太宗對朝中官員論功行賞。唐太宗說,「房玄齡運籌帷幄,把握全局,功勞最大。」房玄齡得到重賞。房玄齡對唐太宗說:「陛下將臣排第一,臣心裏很不安。」
一次,唐太宗召集大臣,為讓房玄齡的子弟世襲官職,封房玄齡為宋州刺史和梁國公,為此房玄齡惴惴不安。事後他上奏太宗:「臣已經擔任宰相,現在又被封為宋州刺史,這樣恐怕會使大臣們爭相追逐名利,使朝政大亂。臣認為不妥,請陛下先罷免臣的刺史職位。」唐太宗便依了房玄齡的奏折,只封他為梁國公。
房玄齡辭掉了宋州刺史之後,朝中大臣紛紛仿效,辭去能世襲的官職。唐太宗感慨地說:「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今天能有這樣行動,都是玄齡的功勞。」
後來,房玄齡又被加封為太子少師。當他初到東宮,皇太子要行拜師禮,並已備好儀仗時,房玄齡慌忙避在一旁,堅絕不受,最後還躲回家去了。人們看到當朝宰相如此謙虛恭謹,不禁心生感動。
貞觀16年,房玄齡覺得自己不宜長期身居宰相高位,多次提出辭呈。唐太宗對他說:「辭讓,固然是一種美德。然而國家長久以來都依靠您,如果失去了像您這樣的賢相,朕就好像失去了左臂右膀。」
晚年的房玄齡經常疾病纏身,但唐太宗依然委以重任,下詔說:「玄齡多病,就讓他在家裡躺在床上處理公務。」朝中遇到大事,便叫人抬他上殿。每一次遇到這種場面,唐太宗便流淚不止。
仁厚待他人
房玄齡以一顆「怕心」對皇帝、同僚,甚至對老婆,而骨子裡卻是一種達到極致的仁厚和雅量。
房玄齡是有名的「怕皇帝」的大臣。也許因為過於親密的原因,唐太宗經常拿房玄齡當「出氣筒」。房玄齡不爭辯、不頂撞,逆來順受,每每以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譏諷他「沒骨氣」,尤其是他身邊還有傲骨錚錚的魏徵作對比。而房玄齡特別善解太宗:皇上把氣撒在我身上,總比他攢多了委屈而造成決策失誤要好。
他對同僚也謙和忍讓。皇親李神通攻擊過他,重臣蕭瑀鄙視過他,大將尉遲敬德訓斥過他,每當被當成朝中發泄情緒的對象時,他總是顯得若無其事。
有一次房玄齡得了重病,一個口齒輕佻的小官吏開玩笑道:「趁宰相小病去探訪還有點好處,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訪也就沒什麼用了。」有人將這話傳給房玄齡,而他在見到那個隨大家來探訪自己的小官吏時,笑著調侃道:「你都肯來看我,那我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啊!」
在有關貞觀朝廷高官的八卦消息中,房玄齡以「怕老婆」而著稱。而這成就了「吃醋只為更恩愛」的美談。據說,唐初天下大定,太宗大獎有功之臣,文官武將們都有三妻四妾,而唯獨房玄齡不敢納妾,太宗為寵臣抱不平,將一壺「毒酒」和幾個美人同時送到房夫人面前,讓她在兩難中作出選擇:要麼收下美人,要麼喝下「毒酒」。房玄齡知道夫人性子剛烈,唯恐她喝下「毒酒」,於是急忙跪地求情。而房夫人說時遲那時快,真的抓起那壺「毒酒」一飲而盡,房玄齡急得老淚縱橫,抱著夫人抽泣,眾臣卻一起大笑,原來那壺裝的並非毒酒而是食醋。從此,「吃醋」不僅成了女人間妒嫉的代名詞,房玄齡也一躍成為唐朝的「模範丈夫」。
在浩浩蕩蕩的貞觀時代,唐朝的開國大臣房玄齡一直沉默著,埋頭忙碌著。他如同一杯溫開水,既無色無味、樸實無華,又潤物無聲、涵容一切。似乎哪裡都見不到他的高大身影,但他的影響又無處不及。「貞觀之治」的豐碑,彷彿處處都浸染了他的本色。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