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井然】一夜梅花笛裡飛 冷沙晴檻月光輝(圖)
笛子的故事(二)
唐代笛子大師李謨
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也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因為這種材料的笛子聲音效果最好。但也有木製笛、石笛和玉笛。笛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九千年前的骨笛,在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七孔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管樂器笛子。
最初笛子的名稱叫滌;到唐代出現了尺八以其長度一尺八寸得名,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
早期笛子的按孔是均勻排列的。後來為了能夠較為準確的半音,而將右邊二孔的距離增大,左邊二孔和中間二孔的距離減小。為了能夠和樂隊向協調,避免因氣溫變化而引起的音高變化,出現了可以調節管長的笛子(類似於西洋的木管樂器的調音方式),最多可調節1/4個音高。笛子一開始是沒有膜的。為了使音色明亮,後來用笛竹的薄膜粘貼在孔上。
由於這種笛膜容易破碎,有人也使用腸衣膜。這種笛膜雖然耐用,但音色不如前者清脆。結合兩者長處的新笛膜採自蘆葦,為現在廣大的演奏家所使用。
唐明皇與笛
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酷愛音樂。6歲能歌舞,顯露出音樂資質。少年時在府中自蓄散樂一部以自娛。他精於多種樂器演奏,尤愛橫笛,羯鼓,歷史上有過許多記載。
唐玄宗開元年間,皇宮裡盛載牡丹花。適逢繁花盛開時,唐玄宗與楊貴妃一起賞花,樂師李龜年歌唱助興。
玄宗說道:觀賞名花,愛妃作伴,豈能用舊詞歌唱?於是即命宣召翰林院學士李白,馬上進獻《清平樂》新詞三篇。
李龜年手捧李白的新填的詞呈與皇上,玄宗催促李龜年馬上按新詞歌唱,自己也吹起玉笛與其合之,每曲結束並將換上新曲表,總是拖長笛間,來顯示笛曲的美妙。
《文獻通考》上記載,在唐朝天寶年間,唐明皇命歌妓紅桃用《梁州曲》歌唱楊貴妃,還親自吹奏玉笛,為紅桃伴奏。《太真外傳》載曰:唐玄宗夢見十餘個仙女駕著祥瑞彩雲飄然而下。各人手持樂器凌空吹打彈奏,曲調清越,真是仙府的音樂。有位仙子說:這樂曲是神仙們演奏的《紫雲回》,現在傳授給陛下你,作「正始」的音樂。唐明皇高興的接受了。一覺醒來,餘音仍然在耳際縈繞。天亮後,唐明皇拿起玉笛試著吹奏,竟然完全能按照《紫雲回》的曲調節拍吹奏出來。
笛子大師李謨
我國唐代,有位叫李謨的笛子大師,他的技藝在當時堪稱一絕,無人能和他相比。李謨從小喜歡吹笛子,笛音委婉,清麗,非常動聽,有自己的風格特色。而且李謨生性聰慧,聽記的能力特別強。
有一年冬天,唐明皇住在東都洛陽上陽宮中。不覺到了正月十四日,唐明皇與眾侍從道士談論起玄元皇帝老子李耳的東遊傳奇後,心有所感,當夜在寢宮中譜寫了一去新曲《紫雲回》,以歌頌老子。 譜成新曲後,唐明皇乘興用玉笛吹奏此曲。夜深人靜的夜中,笛聲悠悠,飄蕩在宮城之中。
第二天就是正用十五元宵節,唐明皇很早就微服到街上看燈。這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吹他新寫的曲子《紫雲回》,曲調竟然完全相同。唐明皇非常驚奇,將吹笛人李謨叫來詢問,李謨答道:「前晚聽到宮中排練新曲,感到十分悅耳,有聽仙樂之感,於是就強記曲譜,回家稍事練習,當晚就學會了此曲。」唐明皇聽了十分高興,認為自己發現了一個音樂人才。於是,唐明皇就將李謨留在宮中,侍從在自己身邊,後來,李謨成了一名著名的宮廷樂師,號稱天下吹笛第一高手。唐朝中期的詩人張祜曾寫過一首詩《李謨笛》以記述這一傳說故事。詩曰:「平時東華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無奈李謨偷曲譜,酒樓吹笛是新聲。」
不久,安祿山叛亂,李謨流落到江東一代,在一個深秋的夜晚,李謨在瓜洲江邊一隻船上吹笛,悠揚的曲調傳來,彷彿萬物止息,唯有微風徐來,船上的人們也不禁發出了悲泣、嘆息之聲。李謨的笛音不但非常感人,而且能感動萬物。一次,李謨在越州應朋友的邀請,到鏡湖飲酒、吹笛。適時天空陰雲密佈,鏡湖湖面寬闊,在微風吹拂下,碧波萬頃,景象動人。李謨持笛盪舟到了江心,笛聲剛剛吹響,陰沉沉的天氣一下子開朗啦,湖水、樹木中,隱約有神仙出現。一會兒笛聲嘹亮激越,高入雲霄;一會兒笛聲又深沉渾厚,動人心脾。前來參加飲宴的客人們都交相稱讚:「李謨的笛藝真不愧為天下第一呀」!
說起李謨的笛藝,還有一個李謨拜師受笛的故事呢。傳說,李謨少時曾受教於西域龜茲高人。一次,他與一富商去江南越州去遊玩,受到當地文人騷客的熱烈歡迎。此情此景,李謨免不了要吹笛。笛聲清麗委婉,曲折有緻,曲終,眾人紛紛叫好。只有座中一位老人雙眼微閉,彷彿並不在意。
李謨年少氣盛,心有不忿,脫口對老人說:「老丈面帶不屑,可有教否?」老人微微一笑:「先生的笛子吹得好是好,只是夾有龜茲樂的音調,在第十三段也吹錯了 一個調,不知先生可察覺否?」李謨大吃一驚,他的這個曲子正好是跟他的龜茲老師所學,莫非是老師有誤?於是就請老人吹奏以正視聽。老人說:「你這笛子雖好,但經不起高音,吹到高處必破無疑。」李謨及眾人愈發好奇,直催著老人露一手。
老人隨手接過竹笛,稍一凝神,便吹起來,笛聲比李謨的更為嘹亮純淨,眾人聽得入神,當吹到第十三段時,旋律急促高昂,只聽得「叭」的一聲,竹笛果然爆裂。李謨方才心悅誠服,正想說話,只見老人從懷中掏出一支紫竹笛接著吹,這回的聲音與之前更不相同,高急處如雛鳳婉啼,低回處則如游龍戲水,一曲終了,李謨及眾人佩服瞠目結舌,李謨漲紅著臉跪倒在地,請求拜師。老人正色說:「如若拜師,可於明早到寒舍一見。」說罷,飄然而去。
第二天一早,李謨來到獨孤老人的茅屋,老人已離家,只留下那支紫竹笛在桌上,笛上新刻四個小字:「藝無止境」。李謨恭恭敬敬地收起竹笛,連夜趕回長安去了。從此,李謨更加謙虛好學,技藝大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