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猛龍碑》片斷
古城濟寧是中國書法遺存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除存量超過全國半數的漢隸刻石外,更擁有豐富的魏碑石刻。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的《張猛龍碑》便是其中之一。
存於曲阜孔廟東廡的《張猛龍碑》,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立於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碑高2.26米,寬0.91米,楷書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記述當時的魯郡太守張猛龍辦學的事跡。其字筆劃遒健,右肩上挑,結體多變,是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諸多風格的書作之一,古人評價其書 「正法虯已開歐(陽詢)虞(世南)之門戶」,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歷來被認為是一種「標準」的魏碑體。
碑文書法用筆方圓並用,結字長方,筆畫雖屬橫平豎直,但不乏變化,自然合度,妍麗多姿。碑文中的「冬溫夏清」四字被認為是鑒別有關張猛龍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據。據說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後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點或留下某種印記,使後人之拓永遠不能與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說偽造作假了,可見古人用心之良苦。
《張猛龍碑》書法以方筆為主,兼施圓筆,結字中宮緊收,四面開張呈放射狀。線條變化多端似無規律可尋,書寫「從心所欲」但絕「不逾矩」。 歷代名家對此碑可謂推崇備至,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將《張猛龍碑》列為「精品上」,並稱「《張猛龍》如周公制禮,事事皆美善」,「為正體變態之宗」,「結構精絕,變化無端」。楊守敬《學書邇言》說「書法瀟灑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瀋曾植《海日樓札叢》則說「風力危峭,奄有鐘梁勝景,而終幅不染一分筆,與北碑他刻縱意抒寫者不同。」清代學習此碑而受益者眾,如趙之謙、弘一等是,足證康氏推崇之不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