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曹長青:新老「資本論」的五點相同

 2014-07-25 10: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7月25日訊】《資本論》作者馬克思如果今天復活,可能沒什麼人熱捧,因為他的反資本主義理論和階級鬥爭學說,早被證明是錯的,並帶來災難性後果。可是一本名為《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新資本論」最近問世,卻在西方被熱捧,居然登上《紐約時報》和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暢銷榜。

該書作者托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是法國經濟學家。一本700頁的學術磚頭能登上暢銷榜,又被媒體報導、學界爭議,比較罕見。

所謂學界爭論,當然是涇渭分明的。右派斥這本書仍是馬克思那一套;而左派則讚美這本書揭露了當今資本主義社會貧富不均。

雖然作者否認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但卻承認,他延續的是「馬克思開創的傳統」,連書名都連結《資本論》。從卡爾.馬克思到托馬斯.皮克迪,從書的內容和相關評論來看,這兩馬起碼有五點相像:

第一,都渲染資本主義貧富不均。

馬克思的《資本論》全篇論的是資本,認為資本帶來利潤,利潤代表剝削,由此推論資本主義是罪惡的。

皮克迪的《21世紀資本論》則找到新支點,強調當今社會「投資回報率高於薪酬」,導致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同樣推論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

馬克思譴責「利潤」當然違背最基本常識。如果沒有利潤,或不考慮利潤,誰還會建廠經商?哪還有市場和經濟發展?恩格斯又從哪裡得到錢資助馬克思呢?

皮克迪批評「投資回報率高過薪酬」導致貧富差距更大,同樣是不顧最基本常識。投資的回報當然會高於薪酬。可這有什麼錯呢!如果它拉開貧富差距,那這種「拉開」不僅是正常的,更是應該的。投資不僅是投入金錢,更是投入智慧學識。投資能賺錢,投資同樣會有風險。關鍵是「投資機會」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研究股市,成為「巴菲特第二」!

三億人口的美國,現已超過一半家庭投資股票,說明投資回報率高,是無數人看到,並樂意投入的。皮克迪拿這個渲染貧富不均,跟馬克思拿「利潤」說事一樣,都意在攻擊資本主義。所以美國網刊《The Week》專欄作家庫珀(Ryan Cooper)把皮克迪的理論稱為「軟性馬克思主義」(The soft Marxism)。

第二,都提出烏托邦式解決方案。

馬克思針對資本主義的貧富不均,提出共產主義方案:取締私有財產,消滅私有制,建立沒有貧富差別的共產社會。但這烏托邦災難已人所共知。

皮克迪針對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不均,也提出烏托邦方案:全球增稅。由於今天經濟全球化(人們可跨國經商買股票等),皮克迪呼籲組成國際機構,全球追繳富人的稅。標準是50萬美元以上就要徵收80%的資本稅!且不說這種公開搶劫個人財富是多麼野蠻,只是這個全球性收稅,怎麼能行得通?連作者本人也承認這是烏托邦。

第三,都醉翁之意不在酒。

馬克思寫《資本論》為的不是學術,而是要建構一種意識形態,推動全球共產革命。英國當代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在抨擊西方左派的名著《知識份子》(Intellectuals)中設有「馬克思」專章,題目就是「馬克思:批上科學外衣的詩人革命家」,指出馬克思本意不在經濟和科學,他寫的是「不懂資本主義的《資本論》」,目的要把「共產主義幽靈」徘徊到世界。

今天皮克迪寫《21世紀資本論》也不是全然做學問,他也是活動家,要煽動仇富、反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紐約時報》報導說,皮克迪跟歐巴馬團隊很熟,他不僅做客白宮,還奔走於MSNBC和NPR(都是左派媒體)之間。歐巴馬政府的均貧富調子的聯邦預算報告,就引用皮克迪的數據和理論。

今年42歲的皮克迪出自左派家庭,他父母曾參加巴黎學生要模仿中國紅衛兵的1968年法國「紅五月造反運動」。在《21世紀資本論》出版前,皮克迪就是政治活動家,曾出任法國最左政黨總統候選人的顧問。《紐約時報》報導說,2012年法國大選前,皮克迪起草了聯署書,跟42名同道學者呼籲支持左翼總統候選人奧朗德。

馬克思被視為共產主義「造反有理」的濫觴。皮克迪則被稱為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精神領袖。皮克迪曾對媒體說,華爾街「佔領有理」,因資本主義運作不良。從「造反有理」到「佔領有理」,他們都有明確的反資本主義的一致性。

所以「紐約基金」(New York Fund)經理舒茨曼(Daniel Shuchman)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皮克迪是21世紀復活的馬克思」中說,《21世紀資本論》這本書,「匪夷所思的意識形態冗長說教超過了經濟分析研究」,並建議這位法國民教育授應該去讀奧維爾的《動物農場》和庫斯勒的《中午的黑暗》。那意思是,去瞭解共產主義帶來怎樣的災難。

第四,數據資料上都有虛假。

由於「主題先行」、意識形態挂帥,自然在資料數據上,有目的大於真實的傾向。馬克思的《資本論》已被證明,很多數據是虛假的。當年就有兩名劍橋學者發表報告,指出馬克思在使用數據上「有一種近乎犯罪的魯莽」,只是在《資本論》關鍵的第八章,就「犯了四項造假之罪」。在上述《知識份子》中,保羅.約翰遜更是嚴厲譴責馬克思在使用數據上「帶有偏見地扭曲和明顯的不誠實……編起謊來膽大妄為」,「不只是《資本論》,還包括馬克思的所有著作,都表現出對真相的藐視,有時可是說是輕蔑。」

今天這部《21世紀資本論》也同樣存在數據不實問題。英國中央銀行前行長默文.金(Mervyn King)就指出,「這本書的關鍵弱點在於,精心組裝的數據並不能支持皮克迪關於資本主義本質的言辭。」

英國《金融時報》兩名經濟編輯(Chris Giles和Ferdinando Giugliano)合寫了一篇調查報導,指出皮克迪的數據有四大類問題(不是四個!),包括來源混亂,張冠李戴,計算錯誤,不給出處等。該調查報導認為:「這些有缺陷的數據為皮克迪的結論提供了虛假支持」。

皮克迪對此的回應模棱兩可,說他將來會「完善」(數據)。但強調這不會影響他的書的結論。但原始數據有問題,怎麼能不影響立論呢?

第五,都是言行不一的偽善。

馬克思著書立說,一生譴責資本主義剝削,可他自己卻一直剝削親朋好友。據《知識份子》一書,馬克思總是糾纏父母要錢。「馬克思因金錢跟家人的爭吵使父親晚年抑鬱而終」。他父親死前在信中還抱怨馬克思不關心家人,只是要錢。後來馬克思又糾纏母親要錢,氣得「母親跟他斷絕一切關係。她痛苦地希望‘馬克思能攢點資本,而不是只會寫關於資本的文章’」。

馬克思常年剝削恩格斯更是公開的秘密。他幾乎終生被這位商人戰友養活(恩格斯收入的一半給了馬克思)。保羅.約翰遜在《知識份子》中說,「兩人之間完全是馬克思這邊在剝削的不對等關係」。但最慘的是琳蘅,她22歲到馬克思家做保姆,一直做到67歲去世,45年間從沒得到一分錢薪酬。保羅.約翰遜感嘆說,馬克思批判資本家剝削工人,但那只屬於薪酬不足,可他家裡的傭人則分文皆無。馬克思連一分錢薪酬都不付,可謂世上最黑心的僱主。更甚的是,馬克思還偷偷佔有了這個女傭,生出私生子。為掩蓋醜聞,馬克思說孩子是恩格斯的,但恩格斯臨死時說出真相。

(關於馬克思的醜聞細節,可閱讀該書的臺灣譯本《所謂的知識份子》。中國江蘇出版社翻譯出版該書時,把馬克思這章全部刪除。沒看過英文原書的中國讀者,根本不知道該書有馬克思這一章。而且該譯本還把書中不符合共產黨意識形態的字眼進行了刪削,同樣沒做任何說明。該譯本主編、南京大學教授楊正潤在前言中大談知識份子的誠實正直,卻隻字不提那麼重要一章的刪節,哪怕婉轉的表達、歉意都沒有。)

《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皮克迪也有馬克思隔代遺傳的言行不一。他呼籲平等,強調人權,可他卻家暴,毆打同居女友。當地警察局記錄,這個女友曾報案,在警局呆到下半夜,並在醫院驗傷。皮克迪的這位前女友可不是什么女傭,她(奧蕾麗.費利佩蒂)是現任法國文化和新聞部部長。當年打她的男友現在出了大名,但這位前女友還是不原諒。費利佩蒂的發言人說,皮克迪承認曾家暴並因此被捕,但費利佩蒂沒有繼續起訴,因為不想她的幼女由此身心受傷。只好自己忍了。

但這樣的馬克思傳人,卻受到西方,主要是美國左派的熱捧。左派媒體旗艦《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格曼就寫過多篇文章,稱皮克迪的書今後十年都重要。耶魯大學教授哈克(Jacob Hacker)和加大伯克萊教授皮爾遜(Paul Pierson)不約而同,甚至把皮克迪捧為「當代的托克維爾」,說1831年法國人托克維爾寫出《論美國的民主》,指出我們的優點,當今法國學者皮克迪寫出美國的弊端。但這兩名美國民教育授可能根本沒有看懂,托克維爾在書中恰恰是提出「以私人慈善而非政府來協助貧窮人口的主張」,等於強調市場,而反對今天皮克迪推崇的、由政府(高稅收)來達到平等的手段。

照現在西方左派的熱捧勁頭,《21世紀資本論》很可能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推波助瀾,左傾的瑞典評委們大概很樂意給馬克思的隔代傳人帶上桂冠。

在右派對皮克迪的批評中,以我有限閱讀看到的比較有力度的文章,是法國知名經濟學家、保守派學者索爾孟(Guy Sorman,也譯索爾曼)寫的題為「美國左派和皮克迪的荒唐熱戀」(The Irony of the American Left's Love Affair with Thomas Piketty)一文。索爾孟介紹說,皮克迪的書在法國及歐洲的反響都不大,因高稅收已使德國、法國、西班牙等資金外流,皮克迪此刻提倡重稅,連歐洲的左派政府都難有熱情。但該書在哈佛出了英文版,卻被美國左派熱捧起來。

為什麼美國左派熱捧這本書?因資本主義在全球橫掃般的勝利,讓嚮往社會主義的左派們有一種絕望感。歐巴馬的支持者們想利用這本書大造聲勢,起碼在輿論上扳回一局。

作為法國重量級公共知識份子,索爾孟著述甚豐,也寫過關於中國的專著《謊言帝國:21世紀的中國真相》(2011年臺灣允晨出了中譯本)。他的其他專著《印度製造》、《伊斯蘭製造》、《經濟學不會撒謊》、《金融海嘯後的世界影》等也都有中譯本。他對中國有第一手觀察(曾去實地考察),對北京政權有嚴厲批評。他多次到臺演講,力挺臺灣,支持中國民主化。

在這篇書評中,索爾孟毫不客氣地批評了皮克迪的左傾理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宗教,雖然皮克迪被左派們視為「彌賽亞」,但「作為空想家的皮克迪,沒有為馬克思宗教提供任何新的東西。」「皮克迪在美國被熱捧,根本不是看中他的學問,而是美國左派們要抓一根稻草,結果看中了法國的皮克迪。」即使對法國的左派,都是一個反諷。如果年底皮克迪真得到諾貝爾獎,那這個反諷就更有趣了——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大勝,反資本主義的馬克思死魂靈卻復活得到桂冠。看西方左派是怎樣鬧世界的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