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6月14日訊】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歷經12載,「南水北調」最為關鍵的中線工程終於通水在望,雖然這比原計畫要足足晚了六年,而圍繞著這一「世紀工程」的一系列相關問題:方案選擇、決策博弈、工程造價等相關內幕漸漸清晰;而諸如水價制定等新的問題,也漸次展開。
京津冀地區缺水嚴重,其中,河北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天津是北方經濟中心,更為特殊的北京,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這些賦予了京津冀不一樣的光環。
「京津冀地區人均水資源在全國最低,大概不到300升,北京天津就更少,人均水資源也就是100升左右。」中科院水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賈紹鳳表示,京津冀地區河道裡基本上沒水,地下水也基本採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近年來,為了保證首都供水安全,河北的王快、崗南等四大水庫聯合調水,至今已向北京調水15億方左右。而在北京城內,幾個應急水源地本應在2008年關閉,但一直運轉至今,地下水嚴重超採,在順義等地形成了大面積的地下漏斗區。
而隨著新一輪城鎮化推進,京津冀地區人口規模勢必會繼續增加。尤其是北京,規劃的人口「紅線」屢次被突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澤東在視察黃河時提出的這句話,被認為是「南水北調」最初的由來。
歷經半個世紀,「南水北調」終於從設想變為現實。不過,它面臨的爭議與反對卻從未停止。與南水北調工程的成本則一漲再漲,從原先估算的1240億元漲到2082億元。
威廉亚洲官网 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底,已累計下達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投資2448.6億元;工程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67.6億元,其中東、中線一期工程分別累計完成投資315.0億元和2082.9億元。
這些年來「南水北調」,尤其是中線工程成本飛漲,到底原因何在?
從2002年動工之後的10多年來,物價、用工費、拆遷費等成本早已今非昔比。
「成本肯定超預算,征地費漲了不是一點半點, 10年前一個勞力可能一天也就三四十塊錢,現在一天得上百塊……物價上漲、地價上漲,對工程的影響非常大。」 水利部水資源司巡視員許新宜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因為工程拖了十年,造價翻番「很正常」。
伴隨著工程成本劇增,屆時南方北調水的用水價格是否也要翻番?
許新宜表示,「水價由發改委物價司來算,現在算成本,關鍵問題是工程投資那部分錢,中央政府怎麼看。」
一位不願具名的水利專家表示,「南水北調辦」設在北京,也有「屁股決定腦袋」之嫌,這一點在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長江水利委員會身上都能看到,往往單位落在哪個地方,就多考慮本地區的利益。
有專家表示,好多地方一說缺水就要調水,這種簡單的邏輯是錯誤的,要考慮更多的事情,通過工程來解決缺水,任何工程都是需要成本的,應該尊重經濟規律。
責任編輯:呂仁
責任編輯: 呂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