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忠孝」的一種誤解

可能有很多讀者聽過這樣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則為不孝。」其實這是常人中的一種邪說,是那些助紂為虐之徒找的藉口。不信你翻翻四書五經,二十五史(含清史稿),沒有這種說法。

《孟子•萬章章句》中記載了「齊宣王問卿(大臣)」的一段對答:

孟子說:「王為什麼要問大臣的職能呢?」

齊宣王說:「大臣有不同嗎?」

孟子說:「當然有不同,有貴戚之大臣,有異姓之大臣。」

齊宣王說:「先請問貴戚大臣?」

孟子說:「君王有大的錯誤要直言勸諫,反覆不聽勸諫的,則易位。」

齊宣王一聽勃然變色。

孟子說:「大王不必變臉,您問臣問題,臣不敢不直言對答。」

齊宣王臉色恢復正常後,請問異姓之大臣。

孟子說:「發現君王有錯誤要直言勸諫,反覆不聽勸諫的,則離去。」

孟子說得很清楚,君王有大的錯誤,皇親國戚一定要直言勸諫,如果他不聽,那麼可以罷免君王,另選明主;以免百姓遭殃,國家罹難。君王有錯誤(不論大小),臣子都應該直言勸諫,如果他不聽,那麼就辭官離去,以免助紂為虐造下罪業。

《孔子家語•六本》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參(曾子)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在修整瓜地時,不小心鋤斷了瓜苗的根,曾子的父親曾皙大怒,舉起大木棍來擊打他的背,一直打到曾子倒地不省人事。良久,曾子才醒過來,仍然高高興興的從地上爬起來,向曾皙進言:「剛才參不小心做錯事得罪了父親大人,父親用盡力氣教訓參,該不會累病了吧?」

曾子退下來回到房裡,操起琴大聲唱歌,想要讓父親曾皙聽到,認為他身體健康無恙。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很生氣,告訴門下弟子:「如果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來。」曾參自己認為沒有過錯,派人向孔子請教。孔子說:「你沒聽說嗎?從前虞舜的父親叫瞽叟(雙眼失明),舜侍候父親時,瞽叟想要使喚他,舜未嘗不在身邊。但瞽叟想要殺他時,卻從來都找不到他。如果父親用小棍子打舜,舜就默默的忍受挨打。如果父親想用大木棍打舜,舜即跑的不見蹤影。所以瞽叟沒有犯下不稱職的父親的過錯,而舜也沒有失去淳厚的孝道。如今曾參侍候父親,放棄身體來等著被父親暴打,朝死裡打也不躲一下,如果曾參被打死就會陷他父親於不義,他的不孝哪一個大啊?你曾參不是天子的百姓嗎?你父親殺了天子的百姓,那罪過會怎麼樣?」曾子聽了孔子的這些話,說:「參的罪過大啊。」於是拜訪孔子為自己的過錯道歉。

《舊唐書•志第四》中記載了唐貞觀十四年三月,唐太宗駕幸國子學(中國古代朝廷的最高學府)觀看祭奠至聖先師典禮,聽經學大師孔穎達講《孝經》;唐太宗在與孔穎達辨析孝義時就引用了《孔子家語•六本》中的這段故事,並推崇孔子的見解。

由此可見,做人應該遵循孝道,孝敬父母並非一味的順從;發現父母親有錯時應溫言勸說。父母親暴怒要打子女時,即使不是打自己,也要看情況,發現可能會有危險,先拉兄弟姐妹跑走,待父母親氣消了再回來賠罪。以免出現傷亡事故,陷長輩於不義。

現今中國大陸,自從中共竊國後,幾十年來不僅將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破壞殆盡,還篡改經義內涵欺騙國民,致使社會的道德水平一日千里的往下滑,人們對好壞善惡的衡量標準都扭曲了。

本文留言

作者河山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