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跟著古詩學避暑(圖)

 2014-05-29 16: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夏日炎炎,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到了晚上總想找個涼爽地方休息,或全家出去在河堤散步,感受河邊晚風的清涼,或在家裡享受空調的冷氣,或在院落的樹蔭下乘涼閑談……而我則喜歡在家沏杯綠茶,吟讀《唐詩宋詞》,在詩意中避暑消夏。

宋代詩人葛元懷,喜歡從品味大自然的情狀中體會無窮的樂趣,他在《夏日》詩中寫道:「曉荷承墜露,晚岫障斜陽。樹下地常陰,水邊風最涼。蟑移驚鵲近,鷺飛得魚忙。獨坐觀群動,閑消夏日長。」詩人一邊閑看鳴蟬驚飛,喜鵲棲枝,鷺鳥驚人,魚兒扑騰,一邊乘涼消夏,樂在其中。夏日的寺廟也是乘涼的好去處,宋代大詩人梅堯臣有一首題為《中伏日妙覺寺避暑》詩,詩曰:「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盛夏,城鎮赤日如烤,而山中則清風繞屋,禪房內花木蔥蘢,長廊曲逕幽深,於此避暑品茗,自然樂而忘返。楊萬里說池邊、橋畔、河岸瀕臨水面,氣溫要低些,自然也是乘涼的好去處,他為此賦詩曰:「小憩人家屋後池,綠揚輕風一絲絲。」陸游喜歡在河堤柳蔭處乘涼,他在詩中寫道:「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明月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蘇東坡也樂於水邊納涼,亦留有「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的名句。

坐在自家院中避暑納涼,也自有一番樂趣。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消暑》詩曰:「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在保,難更與人同。」他說,端坐院中,不僅清風徐徐,而且能心靜生涼。另一位唐代詩人高駢喜歡在山亭中乘涼,他在詩中寫道:「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詩人蔡持正還喜歡躺在竹床瓦枕之上,以書催眠消夏,他寫道:「低屏瓦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宛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柳宗元也作有《夏晝偶作》,詩曰:「南州潺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心牖。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顯現出一派悠然自得的避暑之樂。

炎炎夏日,品讀這些膾炙人口的避暑詩,仿若有清風吹走了燥熱,又如清涼的山泉浸透了暑熱難耐的軀體,令人感到爽快愜意。

来源:天津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