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莫迪就職 人民期待印度崛起

 2014-05-26 15: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5月26日訊】大刀闊斧推動經濟改革、提升國際地位,這是印度人對新總理莫迪的期望。他的強人作風和過去施政績效似成票房保證。他今天宣誓就職後,現在該是開始討論「印度崛起」的時候嗎?

世界銀行(World Bank)依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印度2011年的經濟規模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但其名目人均所得僅1504美元(約9688元人民幣);經濟成長率從2010到2011會計年度的8.4%,最近連續2年跌到低於5%。

今年大選期間迭創新高的印股實則已被高通膨和3年貶值逾30%的盧比匯率一口吃光還不夠抵銷,整體巿值估計比2008年的高點萎縮約35%。儘管企業名目營收年增約10%,通膨卻讓企業白忙。

一般印度人深受物價飆漲所苦,更對貪腐深惡痛絕,是莫迪(Narendra Modi)「改寫正確增長故事」的抱負打動他們,促成變天。今天宣誓就職的新政府得到強有力授權,但他們拚經濟的挑戰很大。

10年前,印度人口以40多歲這個年齡層居多,國民所得超過600美元(約3774元人民幣),堪稱「中年窮國」。10年後的今天,印度成為「年輕的低所得國家」,選民的願望很不同。在印度,40來歲中年人對未來可能已無過多期待,但求溫飽、安全和穩定;但年輕人總有改變未來的遠大志向。

新德里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副會長薩蘭(Samir Saran)告訴中央社記者:「這個國家未來10年每個月得創造100萬職缺。發展服務業可提高國內生產毛額,卻無法增加就業機會。發展製造業和基礎建設將是新政府首要之務。」

而莫迪要發展製造業、引進基礎建設投資,就必須緊盯東亞。薩蘭說,這些投資項目每5到7年會有將近1兆美元的投資需求,西方資本巿場既無決心也沒剩餘,「為發展大規模製造業和工業走廊而跟日本、中國大陸、臺灣、南韓等東亞國家交往,是他的當務之急。一定程度上來講,他的外交政策走向就很明朗了」。

印度對於自身國際地位有其想像,但這個想像,數十年來一直是浪漫多於現實。德裡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經濟史的巴拉昌狄蘭(G. Balatchandirane)告訴中央社記者:「如果你是浪漫主義者,你會以為印度的角色無所不在。但受限於經濟實力,我相信今天印度在世界上的角色,其實相當「節制」」。

莫迪政府今天就職後,所推計畫必須為下2個10年印度在世界,尤其在印度洋的存在,做好準備。美國撤離西亞後,接下來將由誰保護和維繫區域安全?「解放軍海軍」應該不是新德里的答桉。但若印度無法形塑印度洋的架構,沒能力保護印度洋,那麽其他人將取而代之。

巴拉昌狄蘭說:「莫迪擁有把印度推進世界的意志,我不認為他只希望印度當後座議員(backbencher),他會希望印度居領導地位,對世界負起責任。但要展現責任,我們就必須在經濟和國防上展現關鍵實力。」

國會下院(Lok Sabha)選後,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和盟友囊括近2/3席次,組成25年來最堅強穩定的新德里政府。莫迪承諾以善治和貫徹施政,帶來全面發展。

薩蘭認為,莫迪不會盲目服用西方解藥,將會貫徹在地作風。他說:「我不認為他會是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總統或其他人,他將會是土生土長的印度草根政治家莫迪。我希望他刻畫出自己獨特的經濟模式,推出許多衝擊性的做法。」

新總理過去的強人作風似成品質保證,讓人彷彿看到充滿希望的印度前景。那麽,現在是開始思考「印度崛起」的時候嗎?沒等記者問完這問題,薩蘭皺著眉頭、搖著手篤定地說「不」。

他說:「這種事不必說嘴。現在該是印度謙卑地低下頭、努力起而行,以符合人民願望的時候。」

薩蘭接著說:「上1個10年我們增加1000百萬瓦(MW)的電力裝置容量,但現在還缺4000百萬瓦;我們還得讓3億人脫貧。別忘了印度正在下沉!唯有紮紮實實展開10年經改,帶來持續增長的10年,然後我們或許才可開始談談「印度崛起」。

来源:中央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