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後,將改變世界十件大事,包括促進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以及削弱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普京可算是錯估了局勢。圖為俄軍於2014年4月1日,聚集在克里米亞首都外20公里的Ostryakovo火車站。(YURIY LASHOV/AFP)
【看中國2014年04月02日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而遭到美國與歐盟制裁併被八大工業國(G8)剃除後,造成俄羅斯的股市大跌及經濟震盪,加上列強的經濟夥伴結構改變,路透社分析俄羅斯吞下克里米亞後,將發生十件改變世界現狀的大事。
根據路透社分析,克里米亞危機可能產生改變世界的十大事件如下:
一、削減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八大工業國已宣布「無限期的暫時」將俄羅斯排除在外,昔日的G8已變成了G7。G7除了在24日宣布將俄羅斯排除在工業國之外,也決定把原訂於6月在俄羅斯索契召開的峰會,改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舉行,並警告俄羅斯若進一步造成烏克蘭的局勢惡化,未來還會加碼制裁俄國的軍事、能源、銀行及金融等產業。
二、恢復北約的團結:自從各北約盟國對阿富汗出兵等議題產生歧異後,使北約看似已無法對成員國產生約束力。不過在美國和歐盟先後表態支持屬於北約盟國的烏克蘭,並同時對俄羅斯制裁後,北約因克里米亞問題而再度出現團結一致的局面。
此外為了避免落入與烏克蘭相同的命運,波蘭和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也開始要求美國等盟國,加強彼此間的國家安全防禦協助,波蘭政府更希望美國能盡快在中歐地區佈署導彈防禦系統。這些局勢的改變,都是因克里米亞遭俄羅斯併吞之後,而造成北約盟國更顯親近與互助的關係。
三、能源多樣化:目前歐洲大部分國家仰賴由俄羅斯輸入的汽油和天然氣的狀況,將因克里米亞事件重新規劃能源版圖。歐洲國家開始設置更多的天然氣供應站,建構和提升其他天然氣的管線網路,改由喬治亞(Georgia)和土耳其進口能源至南歐及中歐。
四、改變中共親俄立場:中俄沆瀣一氣杯葛聯合國安理會議案已久,分析指出,俄羅斯遭國際社會孤立後,中共可能會為了自身的利益疏離戰友,可能會在此時取得由歐洲拉長天然氣管線至中國的能源利益;習近平在俄羅斯的經濟逐漸遭到弱化後,更可能選擇與俄保持距離,選擇向國際社會靠攏。
五、提升華府的全球領導地位:美國原本引導國際的地位,因為中俄新興勢力的興起,多少受到了制肘,如今同樣因俄羅斯受到國際孤立和中俄可能不再一家親的情況改變後,美國可再次提升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六、提升德國的歐洲領導地位: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事件,已可看出德國在歐洲的舉足輕重地位。德國除了是面對歐盟國家出現國債危機時,主導解決歐元區經濟危機的經濟大國之外,總理默克爾在面對這次克里米亞問題時,也是代表歐洲與普京對話的主要人物。默克爾果斷的率先表態將削減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也引起歐洲其他國家的傚尤。
七、促進歐盟團結:由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再度讓歐盟恢復更緊密團結的現狀,有助於歐盟領導人排除各國間長期存在的部分紛爭。
歐洲議會的綠黨成員蕾貝卡·哈姆絲(Rebecca Harms)開玩笑的說,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後,促使歐盟各國意識到要團結一致的重要性,但是現在提名普京獲得查里曼獎(Charlemagne Prize)這項針對個人對歐盟做出傑出貢獻的殊榮還太早。哈姆絲表示:「不過面對新的戰爭威脅,歐盟各國確實已有共識和同意進行聯合策略來對付俄羅斯。」
八、中亞較勁新戰場:為了能源需求,普京和西方國家紛紛試圖拉攏擁有豐富能源的亞塞拜然(Azerbaijan)、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和烏茲別克(Uzbekistan)等中亞國家,儘管這些國家的人權記錄不甚光彩,但目前在取得能源資源為優考量的前提下,各國似乎先選擇對人權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這些中亞國家也希望能趁普京政權逐漸被國際舞臺孤立之時,把握良機的把能源出口到西方陣營中。
九、美俄建立新關係:美俄在維持全球安全的議題上,還是會採取合作的關係,因為俄羅斯為了不想進一步的再被國際陣營孤立,普京可能不會再一意孤行;但是雙邊面對敘利亞、伊朗、阿富汗及北韓問題時,仍有可能產生合作壓力,尤其是莫斯科還是站在支持敘利亞和伊朗政府這一邊,並將提供大馬士革及德黑蘭俄制的S300防空導彈系統。
十、改變普京的未來:俄羅斯揮軍侵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後,普京在俄羅斯的人氣似乎衝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必須概括承受克里米亞的經濟問題,以及受到美歐凍結政府核心人物的海外資產與限制入境的制裁,所產生的負面經濟效益逐漸擴大後,相對的普京將開始承受這些加諸在他身上的不穩定因素與壓力。
專家評估,普京目前在俄羅斯受人民擁戴的忠誠度高達150%,但這種高人氣指數勢必在人民感受到經濟壓力後,於半年後會出現大不相同的結果。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