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災後重建的住宅是啥樣?(組圖)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我正好在北京採訪「兩會」。當我坐上客機趕往東京時,機上只有3名乘客——因為發生福島核泄漏,除了外逃的人,幾乎沒有人再往東京跑。
我是在地震發生後第6天,搭乘日本航空運送救災物質的客機飛抵岩手縣花卷機場,從那裡進入了遭海嘯洗劫的地震災區。
地震後抵達日本災區時看到的情景。一艘萬噸貨輪被海嘯推上岸,當年我在貨輪前留了一影。
人生也許需要歷練,在四川大地震後,我也趕往過災區,見到過許多遇難者的遺體,所以,對生死已無恐懼。
21日,我坐上了前往岩手縣災區的新幹線列車,我想去看看,災區為什麼重建這麼艱難?
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字,三年過去,災區建成的災民公寓樓,只完成目標的3%。這一個比例,確實低得嚇人。
災區下了大雪,白茫茫的一片。陪同我的是岩手縣災後重建委員會委員長木村清且先生,他是一位建築大師。他給我解釋了災後重建為何艱難的四個原因:
一是許多居民不願搬遷到其他地方,還想回原地居住,一方面那裡的土地是自己的,另一方面還是喜歡與老鄰居們再聚在一起;二是大海嘯後,整個城市地基下沉2米多,為抵禦今後有可能再度發生的海嘯,要把整個城區填高,但是填高多少米?土石哪裡來?各地定不下來;三是住慣了別墅式小樓的災民不願意搬入公營公寓樓居住,不習慣那種「雞籠」生活,還想自己建房。四,由於日本實行地方自治,因此中央政府只管出錢,不決定各災區的重建方案。
木村先生也為中國的大慶市、青島市、舟山市等做了多項城市建設規劃。
我問木村先生一句話:「災區要完成重建,大概需要多少年?」他回答說:「至少10年。」
一些原在老城區居住的災民,終於下決心移住到高坡上重建自己的家園,上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23日這一天,剛好是上田家新房落成交接,木村先生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參加。我也剛想去瞧瞧災民們新建的住宅是啥樣,於是搭乘木村先生的車前往。
上田家的新房是一棟兩層半的建築,是木村先生的公司設計的。走進上田家,發現設計公司、建築公司、電器安裝公司的人全到齊了。設計公司報告主人:所有的施工確實按照設計要求認真施工完成。建築公司報告主人:所有的建築施工與內裝修均嚴格按照「國標」認真完成,有不滿意的地方,隨時免費修補。電器安裝公司報告主人:所有電器安裝均符合消防要求,並將一一指導各種設備的使用方法。
其實,木村先生跟我說,今天到場只是走一個交接形式,早在一個星期前,岩手縣政府已經委派了負責建築物質量驗收的「建築主事」前來具體驗收,已獲通過。同時,岩手縣的消防署也派消防檢察官前來做了消防安全檢查。這兩個部門是關鍵,沒有他們的簽名,這個住宅不能交付使用,同時也不能做房地產登記。
這一個房子的總建築面積有約300平方米,居住三代8個人。據主人介紹,購買土地花了1500萬日元(約88萬元人民幣,本地方城市的地價便宜,但也是永久私有),建房加內裝修和配置各種電器衛廚設備,總共花了4000萬日元(約235人民幣),全部加起來,建造這棟房所花費的總金額為5500萬日元(約324萬元人民幣)。
這棟值300多萬元人民幣的別墅式小樓,與一般的建築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作為設計者的木村先生給我講了三個「不」:一是不使用電力公司的電;二是不使用煤氣;三是不排放CO2(二氧化碳)。也就是說,災區新建的住宅,必須是節能環保型的。
整棟住宅採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液晶板。全部花費約200萬日元,政府補貼一半。
室內的太陽能運營情報表顯示,當時的發電是5.5KW,但是家裡只用了0.5KW,多餘的賣給電力公司5.0KW。
使用太陽能發電系統,除了保證室內電力供應外,還可以燒熱水,室內供暖系統採用的是熱水,而不是燃氣。
屋頂的太陽能接受系統轉換為2個部分,一是發電系統,二是熱水系統。屋後設置的這一套裝置,是一套太陽能熱水系統。這一套系統不僅保障家裡的熱水供應,同時保證家裡的供熱。
太陽能熱水系統供應洗澡泡浴用水
這一個供暖器使用的是42度的熱水,人碰到也不會燙傷,但能保證室內供暖。
家裡不使用煤氣,最大限度地防止火災發生,同時遏制二氧化碳的產生。
家裡採用快速加熱的電磁爐,使用的電力來自於自家的太陽能發電。電力公司的人稱,如果在陰天或雨天,太陽能發電不足的時候,電力公司的電會自動輸入,實現互通。但是,天氣好時,太陽能發的多餘的電,則自動賣給電力公司,根據一般的使用情況,上田家每月大概會有2萬日元(約1200元人民幣)左右的賣電收入。
家裡從牆體到門窗,全部使用隔熱阻冷材料,理論上,在密封的情況下,冬天室內外溫度將相差10度。
由於住宅的密封性好,為了防止室內空氣污染,保證有新鮮空氣的不斷流入,牆體上安裝了這一種冷熱空氣交流器。可以把室內的空氣抽出去,把室外的空氣抽進來。為防止熱空氣或冷空氣的流入,交流器自動設置加熱和加冷系統,在冬天,交換進來的新鮮空氣也是暖風。
一樓除了客廳和衛廚、洗浴設施之外,還有2個房間,一個是給老奶奶住,一個是給主人夫婦住。
為了便於老奶奶行動方便,從奶奶房間到浴室和衛生間,均有扶手。(老爺爺已去世)
二樓是年輕夫婦的房間,和一個很大的孩子們的活動間。
廚房的櫃子裡已經裝進了洗碗機
主婦邊做菜,邊可以看到室外的一切,院子裡孩子們的玩耍情景均可監看。
上田家的新房,是災區重建的一個縮影。也就是說,災區新建的房子都將按照節能環保未來型住宅的標準建設,當然作為日本政府,除了給每一戶在地震中損壞了房子的家庭以300萬日元補助之外,還提供節能環保設備的購買補助。算下來,上田家的建設費用中,政府出錢的比例佔總金額的15%左右,其餘是享受災民自建住宅的超低息房貸優惠。
但是,災區有多少人能夠像上田家這樣掏出一大筆錢來自建新房呢?目前還有20多萬人居住在臨時安置房和政府租用的公寓樓裡。盡快決定重建方案,是災區走出復興之路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