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3月03日訊】中國中新網昨天發表的「別了,駱氏家輝」一文,在海內外掀起了軒然大波。比較中文世界和英文世界對此文的評論,它們最大的區別是:中文世界(主要是中國大陸的網路)聚焦於此文和中國國內政治的糾葛,而英文世界很多則首先提到它的種族主義立場。
筆者見到的唯一一家突出此文的種族主義問題的中文媒體是美國之音的報導。但眾所周知,美國之音並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中文世界」的一部分。
美國之音這麼說:「中新網發表的署名文章拿駱家輝膚色開涮,稱駱家輝是‘黃皮白心’;‘黑頭髮黃皮膚的皮囊’;‘反胃的’‘黑心’‘香蕉’。在美國,針對一個人的膚色、種族或族裔的歧視的行為會構成刑事犯罪,嚴重的會受到司法部門的控告和起訴。」
很明顯,美國之音對此文的評論表現了西方社會對種族問題的敏感,是西方化了(或者至少在種族這個問題上文明化了)的中文媒體。
我看了中新網這篇文章後面數百條嚴厲的批駁,沒有一條指出這篇文章的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對駱家輝的「政績」和形象,各個政治派別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甚至不加掩飾的好惡,哪怕喜笑怒罵尖酸刻薄都可以。但用他的種族特徵說事,超出了討論政治問題的範圍,挑戰最起碼的現代文明的準則。
種族語言是如此自然地融合在這篇完全用來表達政治意識形態的文章中,這讓我感到不寒而慄。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你能對一個世界頭號強國的大使用如此赤裸裸的種族語言來攻擊,那麼,同樣的姿態和語言更有可能施於那些世界上的弱國和自己國內的弱族身上——只要你覺得時機成熟,這樣的語言就會脫口而出。
中國的種族主義思維自80年代開始,逐步成了新民族主義內在的一部分,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部分。其突出表現之一,就是用生物的原始性的東西來定義人的身份,例如膚色,髮色,眼睛的顏色,和血,心,祖先,土地等等。
駱家輝自被提名時起,「究竟多大程度上他還是中國人」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就在中文網路世界上讓很多人操心。更有很多人提醒說:他早就不是中國人了,是黃皮白心,不要對他有任何幻想。總之,注意力都集中在他「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種族特徵上。
現在看來,這些人當初對駱家輝的「幻想」是因為他有中國人的黃皮,現在對駱家輝的憎惡也是因為他還披著中國人的黃皮。
甚至連駱家輝自己也曾經入鄉隨俗,發表過一篇在大陸流傳很廣的自傳式的文章,題目就是「我的中國心」。這五個字是中國式種族主義的口號,其完整的提法是:不管你生在哪裡,只要你「血管中流著中國人的血」,你永永遠遠都是中國人。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心」。
如果這個題目是駱家輝自己定的,說明他也深知種族觀念或者血統論在中國公共話語中的厲害,可以用來政治公關。如果是別人--尤其是中文寫手--替他定的,那更說明問題。
我甚至想:對種族問題應該說特別敏感的歐巴馬提名駱家輝任駐華大使,就是一個「惡作劇」。因為他知道你們中國人信這個,於是找個華裔來作弄你們一把。
駱家輝走了,但他的華裔身份在中國公共討論中所凸顯的種族話題卻不但不會輕易消失,反而會成為中國意識形態中一個值得注意的長期現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