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存在貨幣危機?
【看中國2014年02月03日訊】現在一些前往歐美的人員回國後,都認為中國物價更高,就是典型例證。它說明,按照購買力平價原理,中國人民幣高估。這是不是一個挺可怕的泡沫?我看是。但許多學者已經麻木了,他們的麻木表現在無視這一泡沫,對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為什麼我要關心學者神經的敏感度?因為麻木恰恰是崩潰前兆。
在國內,大量資本市場(以投資為主)的資金流向貨幣市場(純投機市場)。對經濟而言這是極其惡劣的前兆,但學者麻木,無視其對中國宏觀經濟可能產生的惡劣後果,而公眾也僅僅停留在和商業銀行較勁的角度上。
為什麼此時此刻會發生資金大量從資本市場流向貨幣市場的情況?這說明,一些敏感的投資者已經聞到了味道。如果中國央行採取拉高利率的方式以防止人民幣過快貶值,那麼,中國實體經濟、股市債市就都會出現大問題。中國經濟增長會受到嚴厲抑制,經濟結構轉型也將停滯。有人總是把經濟增長和結構轉變對立起來,但在我看,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原因是:無論是轉型還是升級,最終都要集合於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如果經濟增長被嚴厲壓制,老百姓生活受到影響,轉型升級如何完成?
我認為,中國央行絕不可以用利率的手段去維繫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在允許人民幣適度貶值的前提下,採取釋放外匯儲備的方式,防止人民幣短時間內貶值過快。其實,對於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外匯儲備本來就該充當國內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升值的時候吸收進來,貶值的時候釋放出去,從而避免國內利率大起大落。其它新興經濟體沒那麼幸運的是,其外匯儲備的充足率不夠。而中國不然,只是我們這些年,外匯儲備幾乎沒有發揮正面作用,變成了雞肋。為什麼?是不是央行擔心匯兌損失立即顯現?原來高價買進的外匯,現在要低價賣掉。
我看,這樣的匯兌損失不可避免,而相對於匯兌損失,加息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更大。所以,面對人民幣可能出現的貶值趨勢,請中國中央銀行放棄部門政績的考量,轉而以中國經濟健康為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