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20日訊】記得小時候每年一到冬至,母親就開始「數九」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凍,八九雁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數九」一開始,離過年也就不遠了,我們小孩子更是開始天天盼著過年,尤其是過了臘八,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到處都是熙熙攘攘辦年貨的人群。小孩子們高興地唱起了過年的童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隻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拜個年,一年一年保平安。」
其實,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過年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為重要。在過年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而這些活動都是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塵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的。活動豐富多彩,都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大人們老早就開始辦年貨,臘八粥是一定要吃的,臘月二十三就開始吃灶糖,小時候的灶糖那真是人間美食,甜甜的、脆脆的,吃一口美一天。就連打掃屋子,貼春聯,都充滿了喜慶的味道,更不用說蒸饅頭,包餃子了......記得外婆家還供了香案,就是過年臨時設的天地桌,聽大人們講,這是過年專門為接神送神而設置的桌子,因為過年要接一次神還要送一次神,供桌上還放了很多好吃的供品,大人們還要進行磕頭的儀式。
大年三十要貼對聯、貼門神,驅邪避鬼,保佑一家人平安過年,一年順利。大人在貼門神時,孩子會唱道:
「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
很多人家過年還要貼窗花、年畫,窗花、年畫的內容新穎,寄予了人們吉祥美好的願望。在這方面也有童謠唱道:
「公雞鬧白菜,公婆有擔待。蝙蝠落窗根,五福齊臨門。荷花蓋金魚,年年慶有餘。蟬蟬吹笙笙,兒女早成人。八仙過海四季景,葡萄百子七星明。荷鶴二仙鹿鶴順,喜鵲登梅喜盈門。神龜壽來奪桃紅,壽蘭竹菊護花神。四季如意牡丹根,佛手蓮花貴堂生。」
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後,個個換上新衣服,也是辭舊迎新之意。有這樣一句順口溜: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傻閨女請女婿,小外孫也跟去。笑呀笑,唱呀唱,鬧呀鬧,跳呀跳,新年要來到。閨女要花戴,男孩要放炮,小閨女嚇一跳,快快逃,炮傷人不得了。老奶奶說:女孩可愛手頭巧,男孩上房愛爬高,老爺爺過年要戴皮氈帽,老奶奶過年要穿花棉襖,小閨女過年戴紅花好,小男孩手揚香火去放炮。過年平安要走順道,老老少少歡樂度逍遙。」
小孩子們穿著新衣服、新襪子、新鞋子,手裡拿著各式小燈籠,走街串巷,和小夥伴們玩的不亦樂乎,唱著跳著:
「新年到,放鞭炮,
辟辟啪啪真熱鬧。
穿新衣,戴新帽;
耍龍燈,踩高蹺,
包餃子,蒸年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
爺爺樂得鬍子翹。」
三十夜,不少人「守歲」,徹夜不眠,直至初一降臨。初一一大早,按照時辰,家家戶戶爭相燃放過年喜炮,意為「迎春接福」,接著晚輩給長輩叩頭、行禮、祝賀「添福添壽」,長輩則給晚輩發「壓歲錢」。這會兒的童謠就會唱道:
「大年初一就是好,老老少少起得早。穿新衣,戴新帽,烘年火,放鞭炮。烤罷年火往家跑,拜罷年來興致高。一拜爺爺福壽高,二拜奶奶永不老,三拜爹爹身體好。全家老少都拜了,歡歡喜喜吃年糕。」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有的孩子要說:「初一初二磕頭兒,初三初四耍球兒,初五初六跳猴兒。」平常家裡管得嚴,唯獨過年這幾天,大人不管束了,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
大人和孩子們都是如此歡天喜地,雖然那個時候還沒有看電視、玩電腦和打麻將之類的活動,但是熱熱鬧鬧的傳統節目更是讓人一生難忘,放鞭炮,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扭秧歌,人人都參與其中,個個樂得合不攏嘴,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遺憾的是,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那真是太遙遠、太陌生了,真不知道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留給他們的年節的美好回憶又會是什麼呢?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