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要破除人民日報官貴民賤的觀念
【看中國2014年01月09日訊】今天,人民日報刊文,"公務員養老,制度並軌不是平均主義"。文章說:「制度統一是改革的方向,但是在養老金待遇上不宜搞簡單的「一刀切」。以「平均主義」偷換「公平」的概念,將會產生新的不公」。關於公務員養老,一些人覺得不公平,主要在兩點:制度雙軌,待遇偏高。制度統一是改革的方向,但是在養老金待遇上卻不能搞簡單的「一刀切」。公務員是國家公職人員,掌握並行使公共權力。養老待遇差了,隊伍可不好帶,積極性和清廉度都會受影響。而且,一般來說,能考上公務員的,文化程度也較高,讀書時間長、教育投資大。非要讓公務員的養老金和藍領工人水平一樣,對寒窗苦讀十幾載的公務員來說,是否也不公平?從國外經驗和國內香港等地做法來看,公務員的養老金一般也要比從事其他類型經濟活動的人口更加優越。如果要一味拉平公務員與企業職工的退休待遇,以「平均主義」偷換「公平」的概念,將會對公務員產生新的不公。這種忽視職業之間差異的泛公平化做法,最終將不利於國家的整體運行,影響社會治理的效果。
前一天,人民日報也刊文:「海外公務員退休待遇比普通人高」,列舉出美、日、德等一些國家的數據。
人民日報引來美國,還舉著改革的旗號,拿起平均主義的棍子,但其實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識,典型的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說到底,人民日報堅持的就是官貴民賤。
跟人民日報講清楚三點:
第一,美國等國的公務員就是普通人,不是中國的官員。那麼他們的公務員是哪些人呢?是警察,稅務人員,稅務人員不多,教師、醫生、公交車司機、垃圾清掃清運工等。這些行業也有管理機構,但機關都很小,機關人員更少。而中國的公務員基本上是指黨政機關的官員。警察是公務員。稅務人員是公務員,佔公務員數量大多數的教師、醫生、公交車司機、垃圾清掃清運工,都不是公務員。因此拿著國外的公務員來對比中國的官員騙唇不對馬屁股,根本不是一回事。
第二,美國的官員少之又少,少到可以說是沒有官員。比如我對加拿大的調查。他們沒有鄉鎮機構,也就沒有鄉鎮官員。縣不是政府機構。選市議員的時候,縣裡同時選一個議員,這個縣議員成立一個辦公室,中國這樣的黨政官員會有20人左右。市、州是政府,市長、副市長是選的,選市議員。市長辦公室之外,市議員組成十幾個辦公室,有的是治安、城市管理、教育、醫療等專業辦公室,有的是社區辦公室,文職人員100多人。比如多倫多,屬於安大略省,大多倫多市有十幾個市,但只有大多倫多市是政府機構,其他的市,就是中國的區,也只有一個議員辦公室。工作人員很少。更看不到什麼辦公室。像中國這些局長、處長、科長更是沒有。美國的情況和加拿大差不多。有人講,中國的官員數量是美國的500倍。以GDP養官的數字對比,中國養官的成本是美國的1000倍。這正是中國改革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中國政府必須精兵簡政,如果達到美國那樣的標準,中國現在90以上的官員都要失業下崗。
第三,美國官員、公務員的工資收入都不高,要低於技術工人的工資,更不如農民的生活。這些人更沒有什麼特權,沒有三公消費。這些人跟普通人沒有差別。是不是「平均主義」不好說,但這樣的制度並沒有阻止美國的發展,反而美國是世界最強。
從養老金的爭議,可以看出,中國改革要實現習總書記公平正義的改革目標,就要消除官員特權,讓他們成為普通人。他們認為讀了這麼多年書,收入低了不公平,那麼他們就去創業當老闆,或者去當工程師、技術人員,去創造財富。如果一定要吃財政稅收皇糧,讓人民供養,這種制度和觀念是要改革了。
中國要實現公平正義的改革,就要從根本上消除官貴民賤的觀念,官員、公務員,也是人民,都是普通人,沒啥特別的,只是職業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