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父母育兒中常犯的錯誤(圖)

 2013-12-04 01: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12月04日訊】老一輩的傳統教育方式擺在當今家庭裡是否合適?寶寶是否過早的接受知識教育?媽媽又是否經常質疑孩子的能力?這些常見的教育問題非常值得我們去瞭解。

1、過於注重知識早教,與幼兒用感官探索世界的天性相悖

實際上,年幼的寶寶會以關懷、愛護、撫摸、親吻為形式的情感教育和親情教育為主。寶寶喜歡通過肢體的觸碰去探索這個世界。大部分中國媽媽卻更希望自己的寶寶贏在起跑線,各種教育機構就抓著家長們的心理。打著早教的招牌,開設各種培訓班。

繪畫、舞蹈、奧數這類培訓班已經普遍在早教行業。但更有報導說,有部分機構居然有貴族式的培訓班。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成人的生活方式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再者玩是孩子的天性,過多的培訓班佔據著孩子的課餘生活,讓孩子過上機械般的生活。日後出現新鮮事物也難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創新方面也自然空缺了一塊。也讓孩子失去了童真的本性。

2、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管束和代勞太多

不少家長都會感嘆外國的孩子自理能力強,小小年紀就試著拿起湯匙自己進食,並且鞋子是自己穿的書包也是自己背的。但是媽媽們還是堅持著傳統的「那一套」。不論是餵食還是衣食住行都一手為孩子包辦。

就拿餵食來講,進食是每個人的天生的本能。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了,當孩子剛開始接觸時,會把湯匙拿在手中擺弄,或者把食物送到鼻子、面部上。直接翻到碗都是會發生的,媽媽並不需要太緊張。只要適當的做一些輔助的引導動作即可。在寶寶幼兒時期盡量可以讓他多觸摸多動手,這非常有利於寶寶日後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

3、生存焦慮引發的急功近利,干擾了孩子從容的成長

現在的家長都處於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不免會因此產生焦慮也影響了育兒觀,恨不得孩子在早期就體現出智慧超凡的傾向。對於孩子「晚熟」耿耿於懷,顯示非常著急。其實孩子的開化有早有晚,而且有階段性的,拔苗助長只會影響到孩子成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本應該是在3歲以後進行,孩子上小學之前的知識技能教育,應該注重過程學會了什麼,而一味去追求拿到什麼樣的好成績,培養孩子出於興趣和成就感的求知慾,一種從容、樂觀面對事物的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歷程很重要。

来源:網易親子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