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奶奶和中國奶奶的不同
【看中國2013年11月15日訊】 婆婆是英國人,連先生一共生育了五個孩子。 並不像一般人想像外國人的親情都很淡, 公公和婆婆跟先生的關係很親密,我們住的距離大概開車一個小時左右。先生基本隔兩天就要給父母打電話,平常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或看了什麼新聞球賽之類的都要匯報匯報。打完電話後最後必是以「我愛你」來結束。我們也經常互相探訪。我有時候還是很羨慕這種朋友一般的關係的。在我記憶裡,父母從來沒有對我說過:「我愛你!」我好像也沒有對他們說過。我估計如果我擁抱我父親,他必是一副極端不自然的表情。父母對於我更是長輩,而不是朋友。我生完孩子後,把媽媽接到英國半年,我們的關係似乎才親密起來。我16歲離家上大學,後來又出國,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實在是不長。自己體驗養孩子的辛苦後才讓我深刻體會到小時候母親對我的付出,才體會到她對我深入骨髓的愛,一如我對我的孩子。
在我生孩子之後,才見識到了英國當奶奶和中國當奶奶完全不同的處事態度。
我生女兒兒子的時候,我媽媽都抽空各來了半年,幫我坐月子,帶孩子。對婆婆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媽媽給我燉湯,連帶來的姜都是經過九蒸九晒的。有我媽媽在的時候,雖然晚上是我自己帶孩子,白天除了餵奶基本就是她全包了。婆婆呢,來看了幾次,帶了些小禮物給孩子就完成任務了。只要有我和先生在,她會提醒我們孩子餓了,尿了,拉了,但絕對不會動手。最開始我還想可能是婆婆,能做到這樣也不錯了。後來跟先生的姐姐聊天,才知道她對自己的女兒也是如此的。姐姐跟我們訴苦當初自己帶三個孩子如何如何辛苦,沒有人幫忙如何的不知所措。但並沒有埋怨婆婆的意思。再後來才知道英國的傳統想法就是,既然已經成年,又決定要孩子,自己的決定自己負責。再苦再累也要自己承擔。通俗一些就是你是為自己生孩子,不是為別人生孩子。小時候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是爺爺奶奶的責任,也不是其它任何人的責任。英國幾乎沒有老人白天黑夜帶孫子的,有些住的近的來幫忙照看幾個小時是有的,基本上如此子女就已經感激涕零了。我回中國可以把孩子留給我父母兩星期,我和我先生自己去旅遊,過過二人世界。如果是把孩子留給公公婆婆照顧一星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中國人觀念可能覺得他們做爺爺奶奶的太冷血了,而在他們的觀念裡,是我們做父母的太不稱職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能不自己照顧呢?
這種狀態下,創造了很多全職媽媽。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那麼要工作的話就只能把孩子交給幼兒園或者請保姆。 英國三歲前幼兒園費用相當可觀。我們在英國南部,基本上五天全托早8點到晚6點的話至少要一千鎊(差不多相當於一萬元人民幣)。這是一個孩子,如果有兩個,三個,就是很大的一筆支出。如果是請保姆比幼兒園貴兩倍,五天,每天八個小時,一年三個星期的假,還需要代交稅,養老金什麼的。中產階級都很難請的起。最主要是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孩子,把這麼小的孩子交給陌生人,雖然是專業人士也是種種的不放心。倒不如在家專心陪孩子度過最初最珍貴的三年了。 這對於很多媽媽來說不得已的決定,對孩子的成長卻有極大的好處。不要覺得孩子對三歲前沒有記憶,而科學研究表明孩子0—3歲是人腦迅速生長的發育期,是人生中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所謂「三歲看大」,3 歲之前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心理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期。可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任何人對孩子再好都不能代替父母對孩子產生的重要影響。當然不是所有媽媽因為沒老人幫忙帶孩子迫不得已才選擇做全職母親,很大一部分是意識到3歲之前父母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自願放棄高薪高職在家。我們有個朋友牛津大學畢業,原來是研究核潛艇的精英人士,為了兩個孩子,甘願在家做了十年的全職媽媽。在中國都會覺的是浪費人才,但在英國卻是司空見慣。連撒切爾夫人都說如果今天我有一個孩子,一定會放棄總理,我要去親自撫養,因為對孩子來講我是最重要的,但是國家還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總理。
話題扯遠了,言歸正傳。我的媽媽對我的兩個孩子,就像絕大多數中國的奶奶外婆們,對孫子孫女簡直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一哭就要趕緊抱起來,孩子不睡就抱在懷裡搖啊搖,兩手酸痛也樂在其中。孩子摔倒了,緊張的不得了,抱著摟著安慰半天。等孩子再大一些,我帶回中國度假,不停地餵孩子東西,只怕孩子沒吃飽。我告訴他們孩子從一歲半就已經自己吃了。不以為然,孩子五歲了回去還是照樣追著餵。而婆婆呢,截然不同,連我都不能不佩服她的心理素質。她對孩子的哭聲基本免疫,她說孩子哭是正常的,哭還可以幫助孩子的肺活量呢。不哭就不是孩子了。如果孩子一哭就抱,那麼他就不會學會自己自得其樂。當然也不是一點都不抱,覺得孩子是餓了,拉了或者真的是哭的很傷心,也是要抱的。當然頻率就少多了。女兒九個月就會站了,但還沒有安全意識,有時候扶著咖啡桌站著,一下兩手鬆了就朝後倒,摔在地毯上。我於是很小心的站在她後面保護著。看她放手就趕緊扶住。婆婆見了, 很委婉地跟我說:「這地上有地毯,很安全。如果是我的話,就會讓她自己摔幾次,她就會學會需要自己抓住了!你老扶著她,你不在這她還是要摔跤的。」我試著不在女兒後面站著,眼睜睜看著她一頭向後栽倒在地毯上大哭,真的是好難!而且是一次比一次難。忍得我快牙眥俱裂了,回頭看婆婆還是雲淡風輕,泰然自若的樣子。還好沒有幾次果然女兒就意識到了沒有一隻手抓緊就會摔跤。再也沒站著摔倒過。孩子大了,會走會跑,摔倒了,除非是很嚴重,婆婆看見基本上是不會扶的,只會鼓勵他們站起來。孩子會自己吃後就從來不餵。先生曾跟我說小的時候,他們兄弟姐妹五人如果哪個不吃,那麼到時間就收盤子。中間沒有任何零食,到下一頓別的孩子吃新鮮做的,這個孩子就還繼續吃上次剩下的。在他記憶裡,好像也就有那麼一兩次,然後每個孩子都會很自覺地用餐。婆婆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從不干涉我教育孩子,有時候她會提一些建議,但用不用在我,她不會評論我做的對不對。如果要給孩子吃什麼東西,帶孩子去哪裡玩,一定會徵詢我的意見,或者讓孩子自己來問我可不可以,我同意了才會做。所以雖然婆婆體力上幫不了我什麼忙,但我對她尊重我教育孩子的方式還是很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