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05日訊】「砰」!一聲大炮的轟響代替了發令槍,紐約馬拉松賽的三萬多名參賽者組成的人潮,像開閘的洪水,湧進紐約南端史泰頓島(Staten Island)連接布碌侖區的萬拉桑諾大橋(Verrazano Bridge)。
那萬眾一心湧動的人流,那甩動出千萬種流線的雙腿,那無數隻揮出瀟灑韻律的臂膀,那白色、黑色、黃色的興奮臉龐和要征服42公里195米長馬拉松賽程的三萬顆雄心,將4260尺的世界上跨度最長的大橋覆蓋成人群的河流、意志的海洋。在橋下翻滾的大西洋海水的映襯下,擁抱著三萬多個自由意志和挑戰精神的萬拉桑諾大橋,形成一條流動著的巨型人橋,展現出紐約市區最令人振奮的人類景觀!
規模宏大的「街頭藝術」
當滾滾的馬拉松人流從萬拉桑諾大橋奔瀉而下,迎接它的是簇擁在整個比賽路線兩側像堤岸一樣歡呼鼓掌的200萬圍觀者,人數達紐約市人口的四分之一。象徵「聯結」的馬拉松,賽跑路線貫穿紐約市全部五個區,它使這一天成為紐約人的盛典:
在馬拉松洪流經過之處,街道兩旁的窗戶打開了,V字形手勢和各種彩旗在揮動。觀眾的口哨聲、掌聲、喝采聲在街頭樂隊的喧天鑼鼓、號角伴奏下,與馬拉松選手甩出的排山倒海的步伐,共振出紐約市區最宏大而震撼人心的「街頭藝術」。
42公里長的感人詩句
馬拉松最戲劇性的高潮是衝向曼哈頓中央公園的終點:在激越強勁的高頻音樂迴盪聲中,廣播員一遍遍地報告領先者逼近終點的距離。圍成厚厚人牆的十萬觀眾翹首眺望,一千多記者舉起攝影鏡頭,媒體的五架直升飛機在高空盤旋。在飄動著的各國國旗和彩色氣球下,三個高懸著的巨大記時鐘一秒一秒地和觀眾激動緊張的心一起跳動,等待著駛入終點的比賽總指揮前導車、警察摩托車......
當26歲的墨西哥男子塞爾瓦在2小時11分21秒跨過終點線時,掌聲、歡呼聲和鼓樂的轟鳴使整個終點處激動成一首交響詩的巨大驚嘆號!而後面42公里長的馬拉松道路則是一個充滿驚奇、震撼、和無數感人故事的長長的詩句——
敞開胸懷,歡迎每一個參加者
這是一首洋溢著自由精神的詩:它不像奧運會或者其它大型比賽那樣要求參賽者受過專業訓練,有過好的運動成績,還要經過層層選拔。紐約馬拉松歡迎每一個想參加的人,不管他是什麼身份,何種膚色,什麼性別,來自哪個國家,是否有過長跑記錄。只要在18歲到80歲之間。即使80歲以上,經過訓練,有健康證明,也可參加。去年紐約馬拉松參加者中年紀最大的是一位86歲的女性,她用7小時17分鐘跑完全程。
1970年,出生在羅馬尼亞的紐約衣廠工人勒波(Fred Lebow)以個人名義,在曼哈頓「中央公園」發起了第一屆「紐約馬拉松」,當時有127人參加。此後每年舉辦一次的馬拉松迅速成為最受美國人歡迎的體育活動之一。1992年,有27797名參加者跑到了終點,使「紐約馬拉松」成為世界上城市舉辦的規模最大的馬拉松。
今年參加馬拉松的三萬人中,有7728人是第一次參加,他們中有老人,殘障人,新婚夫婦,或全家老少。在布碌侖區經營一家店舖的阿根廷移民說:「這是一場偉大的比賽,因為它向全世界所有人開放。到底是美國人、墨西哥人還是哪國人贏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誰都可以參加,紐約歡迎所有的人。」
99個國家的人來參加
這是一首閃爍世界主義色彩的詩:三萬名參加者中,除了美國的50個州都有人來參加外,還有來自全球99個國家的12000人。僅僅法國就來了2200人。德國和紐西蘭也都來了超過1000人。還有人來自日本、越南、柬埔寨和委內瑞拉等國家。這來自99個國家的外國人佔了參賽人數的40%。
很多人專程來紐約為參賽親友助威。他們中不少人在起跑處為親友鼓氣後,馬上坐地鐵趕到前幾站的街口,再為親人助威。他們這樣連續換乘了十幾次地鐵,最後再趕去終點給親人獻上擁抱和鮮紅的玫瑰花。這番匆忙的奔波,把助賽者緊張得比參賽者還累。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感嘆說,「讓人驚奇的是,這些外來者比當地人還熟悉紐約地鐵。」
並不在乎美國人得不得第一
這是一首交響著多元種族共存的詩:跨越終點線的前20名男子中,除了第三名是美國人外,其餘都是外國人。他們中有各三名墨西哥人、肯亞人和義大利人。還有兩名巴西人,各一名日本、南非、法國和委內瑞拉人。而女子第一名則是從未參加過馬拉松比賽,第一次來紐約的21歲的肯亞女子。她以2小時27分37秒的成績成為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非洲黑人女性,也是紐約馬拉松歷史上獲得冠軍的最年輕女子。
在紐約馬拉松記錄上,自1982年以來,就一直沒有美國人獲得過男子第一名;女子自1977年以來也沒有美國人封冠。但紐約人不在乎這些,紐約馬拉松照樣向所有想來參加的人開放,紐約的馬拉松不是為了證明紐約或美國的強大,而是為全世界所有敢於向42公里長的賽程挑戰的人提供平等的機會和自由的跑道!
殘障人士也參賽
這是一首放射著人類不屈精神的詩:人們為第一個到達終點的人喝采,更為用雙手把輪椅推向終點的殘疾人而鼓掌。每當坐著輪椅或拄著枴杖的挑戰者進入終點地段時,全場爆發的掌聲和歡呼最為響亮。那搖動輪椅和支撐枴杖的雙手一寸寸地艱難地「跑」完了42公里的全程。這不是比賽,這是人類絕不屈服的頑強精神在展示、在行進!
來自越南河內的化學教授曹川沖,越戰時在背送北越傷員時,一條腿被地雷炸傷截肢。他用雙拐代步,來紐約參賽,以9小時23分到達終點。在旁一直陪他的是曾在越南打過仗的一位美軍上尉。他們在紐約的體育俱樂部相識而成為朋友。「過去,他們在一起交戰。現在他們是跑在紐約大道上的夥伴。」對此發出感嘆的是雙腿截肢的美國參賽者川普(特朗普)。他使用雙拐,支撐了11小時56分,在終點處跨進了他一生的夢想。
來自英國的雙目失明的裴克任也在朋友的看護下參加了比賽。他是為了給在倫敦出版的一份盲人刊物募捐。他跨過終點時說;「我累極了,但感到十分幸福。」
這種絕不向命運低頭的挑戰精神,伴隨著紐約馬拉松創辦以來的歷屆比賽。在今年的比賽開始前,全體參賽者默哀一分鐘,悼念不久前病逝的紐約馬拉松發起者勒波。勒波1992年患腦癌動了手術,術後第二年他毅然決定再跑一次馬拉松。60歲的勒波用5小時32分34秒跑完全程。他的好朋友,曾9次獲得紐約馬拉松女子第一名的德國的葛瑞特,放棄了可能贏得第10次冠軍的機會,一直陪著他跑完。勒波的頑強不息詮釋了紐約馬拉松的真正精神。人們為他在紐約中央公園設立了銅像。他看著秒錶的塑像,激勵著人們爭分奪秒衝向終點。
婚禮、牛頭和卓別林
這是一首散發著節日氣氛的歡樂詩:在發令的大炮轟響之前,一對參賽的情侶在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主持下,在三萬參賽者的祝福中舉行了婚禮,隨後穿著結婚禮服的新娘新郎匯入馬拉松的人流。有的參賽者穿著牛皮衣服,帶著牛頭;有的打扮成「米老鼠」,雖然沈重的戲劇服裝使長跑更加費力,卻一路濺起笑聲和更多的掌聲。還有的人打扮成喜劇大師卓別林,以滑稽的動作跑完賽程。有人頭戴自由女神的帽子,或高舉自己國家的國旗。
這是紐約人自己組織的盛會。到處可以看到服務馬拉松的志願人員。僅志願服務的醫生就有2000人,志願翻譯350人。比賽組織者準備了三噸「麵包圈」,三噸麵餅,180萬個紙杯和13萬個固定運動員身上標誌的別針。
為什麼看不到中國人
從上午10時50分開始的馬拉松長跑,到了傍晚萬家燈火時分,仍然有運動員在路上堅持奔跑。從大炮發令開跑後6小時48分時,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太太跑進終點,在陣陣涼風中仍然堅守在終點路段的觀眾,以熱烈掌聲向這個「遲到者」祝賀。隨後跑進來的一對日本男女,面對人群的熱情,他倆以日本的風俗,一面鞠躬,一面跨過終點線。
遺憾的是當比賽進行到8小時20分,第29523名參賽者抵達終點時,還沒看到一個穿著標有「中國」字樣運動衫的人。而中國擁有近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是中國人不熱愛體育運動?不是。是中國人沒有馬拉松的好成績?也不是。就在紐約馬拉松舉辦的前一個星期,北京舉辦的一個國際運動會上,中國有三名女子的長跑成績曾創造世界記錄。那麼為什麼在有一萬多外國人參賽的紐約馬拉松上看不到中國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人沒有出國的自由!無論中共當局舉辦的運動會,還是北京爭取舉辦的奧運會,目的都是為了證明國盛黨強,而不是為了展示個人的自由,和自由意志的力量。
而紐約的馬拉松比賽,既不是為了證明紐約市政府領導有方,也不是為了顯示美國的強大。那一個個舉起雙臂激動地呼喊著跨過終點線的男女老少,那些跪下親吻終點線的勝利者,以及那些頑強的殘障人士,讓人們看到的只是每一個具體個人的強大,它顯示的是自由精神的力量。
當那對賽前舉行婚禮,穿著婚紗的新娘和身著燕尾服的新郎手牽手終於跑到終點時,新郎居然還有力氣抱起了新娘,觀眾們被他們感動,為他們祝福。在場的所有人都相信,他們一定會在人生和愛情的馬拉松中手牽手堅持到終點。
——原載紐約《世界日報》週刊1994年11月20日
作者註:昨天(2013年11月3日)紐約馬拉松舉行。19年前,我在紐約現場觀賽,寫了上述這篇短文。
紐約馬拉松是最具國際性的馬拉松賽,吸引了全球賽手。由於去年波士頓馬拉松賽發生炸彈案,所以這次紐約馬拉松被警方嚴格保護,從電視報導可看到,全部賽程都有攝像鏡頭。今年紐約馬拉松有4萬8千人參賽。它展示美國人民絕不被邪惡嚇住的意志和決心。
在上述短文中,我提到三萬人參加的紐約馬拉松,沒有一個來自中國的賽手參加。那是19年前。今年的紐約馬拉松,據媒體報導,有6名來自中國的賽手參加。這雖然有「進步」,但近14億人口的中國,才來了6個人,不到億分之一,而德國法國等,都是來了幾千人。
但就這6個中國人,據紐約《僑報》報導,卻事先被中共駐紐約的副總領事等官員宴請,他們還在酒席上向這些中共官員「獻唱」。是「這6個中國人」太不普通?還是中共官員又在用體育搞政治(宣傳)?那些來自法國德國的賽手是絕不會被他們的領館「宴請」的,別說沒有「政治需要」,而且,一來幾千個選手,還不把他們的使館「吃黃了」?
自由國家參加紐約馬拉松的賽手,既是自費,也沒有使館官員的宴請。那是自由意志、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精神的體現。在42公里的賽程中,不僅展示個體的意志、體能和決心,也向世界傳遞一個象徵:在共產主義、伊斯蘭恐怖等邪惡面前,人類朝向自由道路的「馬拉松」,將一直勇往直前!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