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05日訊】公開資料顯示,從2000年至2012年,赴海外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由1000萬人次增加到了8300萬人次。去年中國有318萬人出境,消費1020億美元。今年前5個月,中國出境旅遊3792 .64萬人次。
然而,一段時期以來,中國遊客在境外旅遊不文明行為頻發,從「埃及神廟上的到此一遊」到「帕勞潛水時發現中華煙」,再到「盧浮宮前水池泡腳」。最近幾年的「全球最差遊客」調查中,中國遊客「名列前茅」。
國慶長假及《旅遊法》頒布實施之際,南都推出了「國人出境游不文明行為系列報導」。前兩日曝光了內地遊客在泰國和香港地區旅遊時的不文明行為。今日,我們將目光轉向歐洲游。連日來,南都記者隨團歐洲游及採訪部分旅行社導遊與留學生發現,中國遊客有踐踏草坪拍照、不守時間、美術館內欲給孩子餵水、吃自助餐不排隊等不文明行為。
烏菲茲美術館內:中國母親欲給孩子餵水被制止
作為歐洲文化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有著絢麗的文化和優美的景色,一直是不少中國人歐洲游的首選之一。十一長假,亦有為數不少的中國人前往義大利旅遊。
在義大利旅遊,各式的教堂及美術館是必遊之地。義大利人在展示自己的珍品時,對遊客毫不吝嗇,在不少教堂及美術館中,即使是一些名作的真跡,也毫不設防,遊客幾乎觸手可及。據南都記者一路觀察,在政府、旅遊部門及媒體長時間的宣傳引導下,中國遊客比以前更文明,基本能夠做到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但是在某些細節上還是有所疏忽。
在羅馬一個教堂裡,在一幅畫作原作前面懸掛著「不許拍照」的標識,一對來自國內的年輕人在拍完周圍的雕塑後,將鏡頭轉向畫作,旁邊一名西方老人隨即拍拍他們的肩膀,搖手示意,年輕人不好意思地道歉後將相機放下。
而部分教堂在做禮拜彌撒時,也並不會拒絕遊客進入,如果在彌撒時誤入衝撞,也是一件頗為尷尬的事。9月29日,在羅馬的維多利亞聖母教堂裡,兩名中國女孩為了觀看教堂前面的貝爾尼尼作品真跡《聖特雷撒的沈迷》而誤闖入教堂的內部,彌撒的人們為之側目,兩人也隨即知道已有冒犯,馬上步出。
另外一旅遊熱點是美術館。佛羅倫薩著名的烏菲茲美術館內,絕大部分的展品觸手可及,也因為如此,對遊客特別嚴格。10月1日,一名講廣東話的母親在參觀途中取出水壺想給孩子餵水,旁邊的工作人員大為緊張,立即一個箭步前往阻止。南都記者在門口看到,美術館禁止的事項多達近20項,除了不能拍照,也不能喝水、吃東西等。
比薩斜塔前:踐踏草坪拍照並有人現場開餐
如果說上述小細節上的失誤或許是無心之失,那麼,在著名的比薩斜塔前面的這群遊客便是明知故犯了。
在比薩斜塔前面有一大片草坪,10月2日下午,雖然有明確標識不能踐踏草坪,但不少來自各國的遊客進入草坪以取得更好的拍照角度,其中以黃皮膚、說漢語的中國人為多。他們在草坪上或躺、或坐、或踢腿,擺出各種姿勢拍照,更有人在草坪中間席地開餐,取出水果麵包等大吃。義大利警察不得不吹著哨子驅趕草坪上的旅客。
個人私心有時更顯礙眼
25歲的董黎莉在英國一家中英合資的傳媒公司工作,三年前到威爾士首府卡迪夫讀研究生時開始在一些餐館打工,畢業後拿到工作簽證便在倫敦安定下來。在英國生活期間,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出去遊玩,她都能接觸到很多中國人。在她看來,國人出遊不文明現象極為少數,但一些細節體現出來的個人私心遠遠比「到此一遊」礙眼。
董黎莉說,有一天她在機場遇到一對來自考文垂大學的中國夫妻,夫妻倆應該是剛畢業準備回國,拿了很多行李,他們到行李秤那邊稱重,看到超重後,兩人就霸著秤在那兒打開行李箱,一邊商量一邊往外拿東西,全然不顧後面排長隊等著用秤的旅客。「其實,他們可以先把秤讓出來,在旁邊整理好行李後再重新排隊。」董黎莉說。
中國留學生周薇記得,去年復活節她去歐洲玩,到處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但在商場裡最多的是中國人,在退稅處的空地和走廊坐滿了中國人,椅子不夠用,一些遊客就蹲坐在商場外的台階上,有些人還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
「看到那一幕,著實覺得挺丟咱中國人的臉。」周薇說,中國遊客的一些「聰明」也讓老外無可奈何。比如國外LV專賣店的規矩是,在短時間內每人憑護照只能購買幾件商品,但有的中國遊客卻不甘心,經常等在專賣店門口說服過客借用他人護照幫自己再買幾件。
國人跟團沒有時間觀念
香港人周緯航十一假日忙不迭帶著一團遊客在義大利旅遊。他從2003年開始便在國旅新景界負責國內遊客歐洲游線路,對於遊客在外的形象,他可謂最有發言權:「我帶的遊客很少出現什麼不文明的情況,每去到一個地方之前,我都會和他們解說清楚當地的禁忌或風俗,他們有不懂的也會問我,我一直覺得他們的形象都很不錯,如果非要說不文明,可能是過馬路的時候會急一點。」
但出門在外,周緯航希望跟團遊客能夠準時集合,步調一致。他說,近年帶團發現,國人跟團時有種自由行的感覺,忘了自己還有團友,集合的時候不準時,行程通常會比原計畫耗更多時間。如果大家是跟團的話,還是要守時,要考慮別人的感受,這也是遊客跟團的義務,這樣也能防止其他遊客出現一些意外情況。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旅遊不文明行為或因文化差異
中國國際旅行總社出境旅遊部副總經理李萌、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曾在受訪時表示,旅遊是從自己的慣常環境到了另外的地方,人在自己的慣常環境會受很多約束,一般離開慣常環境自我約束力會減弱,這是正常心理。所以中國人聲音大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插隊或者過馬路不看紅綠燈也是不文明行為,但是其他國家也類似,比如歐洲人擦鼻涕會用手絹捂著鼻子很大聲,我們也會不習慣。有些東西是文化的衝突,要區分一下,不文明行為類型不一樣。
其次,是生活習慣的不同。比如說中國人聲音比較大,到一個地方沒有入鄉隨俗。還有中國人喜歡喝熱水,外國人喜歡喝涼水,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導致誤解。
戴斌認為,文明旅遊入法,而且對旅行社提出相關的要求是適當的,也是應該的。旅行社業內都非常重視《旅遊法》的頒布和實施,相信將來中國的旅遊環境,包括對中國人將來出境的文明素質的提升會有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
暨大深圳旅遊學院副教授羅靖:出遊前做好功課盡量入鄉隨俗
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副教授羅靖認為,大多數中國遊客在出國旅遊時表現良好,有明顯不良表現的畢竟是少數,不能據此認為國人整體素質不高。部分不良行為的產生有現實和制度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於中國人口數量龐大,引發對有限資源爭奪的現實。另一方面,社會制度、條約不夠健全,而且不少國人在面對約束性條款時往往較為「靈活」,過度的靈活必然導致「出格」。
中西文化衝突,也會導致一部分失禮或不文明行為。羅靖認為,這類「不文明」的根源在於因不熟悉當地文化或習俗導致的文化衝突,她建議遊客在出國旅遊前做好功課,對目的地的文化習俗有一定瞭解,到達目的後也要先觀察當地居民怎樣做,加以效仿即可,盡量做到入鄉隨俗。如果一味根據自身的習慣或文化取向行事,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好意」而傷害對方。
網友歐洲遊記:國人旅遊六大陋習
8月25日,網友「雪擁藍關」在新浪微博以《歐洲四國游———我所見到的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為題,講述了他12天歐洲游所見到的中國遊客的一些不文明行為。
有些人總是大聲說話,不分場合,很令人反感。歐洲很多場合是禁止大聲喧嘩的,主要是公共場合。西安至芬蘭要飛行8個多小時,且大部分是在夜間,有人長時間大聲聊天,還有幾個陝北女士興奮莫名唱起歌來,使周圍的人不能休息。在參觀聖彼得大教堂時,導遊一再強調教堂內禁止大聲說話,有些人就是不聽,仍然大聲說話,以致導遊連續三次予以制止,並警告再大聲喧嘩將被工作人員請出大教堂。歐洲超市內也是禁止大聲說話的,幾名大聲的遊客也遭到超市收銀員的制止。
不習慣排隊,總是亂糟糟的。早晨大多吃自助餐,應該取了餐具排隊按順序取食物,有些人總是亂插隊,想拿什麼就去拿,不管前面有沒有人。在佛羅倫薩王宮前有兩個免費取水口,一個是礦泉水,一個是蘇打水。水龍頭前面總是排著不短的隊伍。我們有夥人,只有一個人去排隊,其他人不斷地把瓶子遞過去接水,這變相的插隊行為很令人不齒。
自助餐廳的不雅行為。有的人看到好吃的食物,會一下子取很多,吃不了剩在桌上,不去管了。尤其令人不堪的是,有人拿個大型塑料瓶子,吃完飯把果汁飲料灌滿一大瓶帶走,這種破壞自助餐廳規則的佔小便宜行為還不臉紅。其實,此人並不窮,買起高級手錶和奢侈品來出手很大方。
不遵守時間。一個旅遊團隊的行動是統一而有計畫的,最怕集合有人遲到。可是就總有人習慣於遲到,一次有一個人遲到了5分鐘,導致沒有趕上渡輪,只好等20分鐘坐下一班。遊覽威尼斯水城,導遊強調不要到小胡同中遊逛,很容易走丟找不到回來的路,有人就是不聽,小胡同中亂竄,到了集合時間還找不到出路,讓大家乾等了一個多小時,嚴重影響游程的安排。
拍照只顧自己不考慮別人。在旅遊景點有人拍照不考慮別人,緊貼著拍照物,讓別人沒法拍照。
我沒見團友有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的,但在去威尼斯的渡船上見到船柱上貼著一張中文告示:不要隨地吐痰。這說明以前有中國人在船上隨地吐痰。
本文略有刪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