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價為何世界一流?(圖)

【看中國2013年09月13日訊】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威廉亚洲官网 物價數據中,從更能反映價格威廉亚洲官网 變動的環比數據看,8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上漲0.1%,而上月是下降0.3%。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豬肉價格已進入上漲週期,對CPI的影響在隨後幾個月可能會進一步顯示出來。而極端天氣,包括東北洪澇災害、南方高溫乾旱,可能會對後期糧食價格形成一定衝擊。再加上國際市場油價再度走高,一些新興國家通脹率再起,中國價格調控不能掉以輕心。

事實上,在中國現代零售世界,這裡很多商品的價格遠超其他很多國家。如果考慮到收入差異,這種價格差異就更為明顯。簡單的意式特濃咖啡加入些煮開了的牛奶,在中國竟然成為貴得離譜的奢侈品。

收入發展中,物價超發達

斯密街商務諮詢公司對比了中美兩國50個品牌旗下500件商品的價格,數據顯示,中國出售的服裝價格比美國平均貴出70%。多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中產階級似乎也願意為優質商品、特別是進口產品付出更多銀子。

中國的人均收入約為7200美元(按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565元人民幣,約合3981美元),大概是美國的六分之一略高些。然而在北京的星巴克店裡,大杯拿鐵賣4.8美元,比在美國的售價高出1美元。

在中國,一臺iPad2平板電腦基本款的售價是488美元,而在人均收入42693美元的美國,同款平板電腦的價格是399美元。

一輛凱迪拉克凱雷德6.0混合動力標準款汽車在中國賣22.9萬美元,而在美國的售價剛剛超過7.3萬美元。

通用汽車公司發言人說,一輛在中國生產的別克昂科拉汽車的在華售價是24477美元,而在美國的售價為24160美元。

在北京的哈根達斯門店,一個朗姆酒葡萄乾冰淇淋球價格約合5.4美元。在華盛頓特區中國城的哈根達斯門店,含稅的價格為4.68美元。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奶粉的價格普遍偏高。此前有媒體報導稱,雀巢同系列奶粉國內外價差近200元。

高定價迎合講排場的顧客

星巴克和哈根達斯等品牌給中國消費者設定了更高的價格,以便打造一種質量更高的形象,從而吸引那些講排場的顧客。

據瞭解,在中國開設一個零售門店可能需要數月時間——通過檢測並申請執照的時間。獲得批准和官僚程序是有代價的;所有這一切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麥肯錫諮詢公司董事安宏宇說,星巴克和哈根達斯等品牌給中國消費者設定了更高的價格,以便打造一種質量更高的形象,從而吸引那些講排場的顧客。

星巴克公司的發言人說,產品價格因市場而異,在中國,顧客喜歡座位更多、面積更大的門店,這類門店房租成本更高,因此產品價格也更高。

在許多情況下,價格差異是由政府稅收和進口關稅導致的。在奢侈品方面,有關部門幾乎並不在意是不是天價的問題,這就抬高了凱雷德等進口商品以及奢侈品的價格。一輛凱迪拉克凱雷德被課以總計約人民幣38.6萬元(合6.3萬美元)的消費稅。

德國奶粉第一品牌喜寶的董事長斯特凡•喜寶認為,中國奶粉價格偏高與中國特有的市場結構有關。「在德國,我們的奶粉可以由廠商直接供應給零售商,而在中國,因為區域廣闊,根本不可能實現廠家直供,必須經過經銷商制度來進行分銷。除了分銷成本外,進口奶粉要進入中國市場還要加上各種稅費,這都會直接拉高進口奶粉的價格。」

中國奶粉品牌過多也是導致奶粉價格偏高的間接因素。有代理商說,由於奶粉品牌眾多,經銷商和分銷商的可選性也增多,對廠家的要求提高,「在大商超渠道,沒有100多萬元的進場費根本進不去」。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因為食品安全理由偏好洋奶粉,也使奶粉價格水漲船高。

專家們指出,價格還常常反映出各家企業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效率低下問題。凱威萊德律師事務所駐北京的大中華區公司業務主管李大誠說:「在中國開設一個零售門店可能需要數月時間——通過檢測並申請執照的時間。獲得批准和官僚程序是有代價的;所有這一切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星巴克公司的發言人說,產品價格因市場而異,在中國,顧客喜歡座位更多、面積更大的門店,這類門店房租成本更高,因此產品價格也更高。

多年以來,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中產階級似乎也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優質商品、特別是進口產品。企業樂於索要中國市場能夠承受的價格,甚至發現高價可能有助於創造一種質量光環效應,從而在心理上爭取到客戶。

在許多情況下,當外國廠商提高價格後,中國廠商也會紛紛效仿。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經濟對外開放並從國外進口產品以來,這些進口商品獲得了注重形象的消費者的某種偏愛。

華盛頓的諮詢師王飛(音)是在武漢長大的。他說:「傳統上,外國產品被認為做工更好、更有品位和更加出色。人們的社會地位是由他們所擁有的物品所決定的。」價格昂貴不但不是妨礙,反而吸引了那些希望炫耀自己新獲得的財富的人們。

消費者醒悟,抵制高價貨

一位滿腹怨言的購物者曾對美國記者說,今後真的「不值得再在中國買東西了」。

現在,抵制高價商品的中國消費者多了起來,他們厭倦了高價格所帶來的強烈衝擊感,並且學會了貨比三家,這一點要感謝網際網路以及出境游的增多。對價格感到不滿的中國消費者對於那些競相在中國內地擴張實體門店規模的零售商來說,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30歲的金融從業人員關洪磊(音)便是其中一員,他只在海外網站或香港買東西。關洪磊說:「在中國買東西很不值。如果不著急的話,等著去別的地方買。」

總部設在上海的斯密街商務諮詢公司的高級經理詹姆斯•巴頓說,隨著出境游的增多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中國消費者開始對比國內商品與海外的價格,然後等著出國的時候再買。

隨著出國旅遊的人不斷增多,中國人變得更加熟悉外國品牌,更加瞭解海外市場上商品的多樣性和質量,並對國內商品也有了同樣的預期。「注重價值的消費者並不是揮金如土。儘管他們願意為價值而花錢,但他們希望確定自己花錢得到的確實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報告說,收入較低或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更在意價格,但與過去相比他們的選擇也增加了很多,中外企業因此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隨著中國力爭打造更為平衡的消費驅動型經濟,監管者也開始打擊那些他們認為以不公平的方式操縱市場定價的公司。中國有關部門前不久以價格操縱為由,對國內五家珠寶零售商處以總計人民幣1060萬元的罰款。今年8月,中國經濟規劃部門對汽車、製藥和嬰兒配方奶粉等行業的產品定價展開調查,以便查明哪些產品在中國內地的價格高於其他地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