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黑死病再現 中亞30年首例

 2013-08-29 14: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8月29日訊】一名吉爾吉斯少年上週證實死於鼠疫,也就是俗稱的「黑死病」,這是該國30年來首例。這名15歲牧童,當地時間上週四死亡,本週一診斷結果顯示死於鼠疫;由於黑死病在中亞各國絕跡多年,醫護人員欠缺臨床經驗,因此延誤該少年診斷及治療的時間。

一名住在吉爾吉斯東北部一個山居村落,叫伊薩克諾夫的15歲牧童,上週四過世,死後將近一週,官方才確定死亡原因為鼠疫。該國衛生部官員托羅伊薩科夫表示,伊薩克諾夫疑似被跳蚤咬傷而感染。目前官方已隔離105人,包括親友、鄰居及第一線搶救伊薩克諾夫的醫護人員。

黑死病是由鼠疫桿菌所造成,這種細菌主要在跳蚤的腸道繁殖,而跳蚤多在齧齒類動物身上寄宿。當跳蚤咬了人,把鼠疫桿菌注入血液,4至6天後,可能造成淋巴結腫脹,被咬傷處呈現黑色腫塊,最後蔓延到全身,且患者將因皮下出血而發黑。

黑死病在中世紀的歐洲造成大規模死亡,據信至少奪去三分之一歐洲人的性命,甚至動搖羅馬天主教庭的地位。黑死病可以透過施打抗生素根治,但因為在多數國家已幾乎絕跡,所以近20年來各國分別爆發的第一個病例,都因為延誤診斷及治療而死亡,無一倖免。

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學家柏瑟瑞特指出,過去20年有3個國家曾爆發黑死病疫情,分別是1994及2002年的印度,1997年的印尼及2003年的阿爾及利亞。2012年世衛組織接獲400例通報,9成發生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與剛果。最近一次發生在非洲以外的流行,是2010年的祕魯,當時有12起確診病例。

柏瑟瑞特表示,中亞諸國過去感染的案例,都是由跳蚤咬傷散播,患者多為住在鄉村,並長時間在野外工作的民眾。吉爾吉斯官方也推測,雖有謠傳伊薩克諾夫曾捕食當地一種,可能帶有鼠疫桿菌的土撥鼠,但伊薩克諾夫因被來自土撥鼠的跳蚤咬傷,得病的可能性更高。

目前有兩組官方人員在該地區搜索鼠類,負責捕殺及採集檢體。吉爾吉斯官方也已強制超過2千人接受篩檢,並畫定一條防疫線,禁止該地區的旅遊及牲口運輸。於此同時,烏茲別克、塔吉克、中國等鄰國政府,尤其最靠近伊薩克諾夫故鄉的哈薩克,都嚴密監測黑死病的疫情,以防造成大規模傳染。

来源:臺灣醒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