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生作文看中美軟實力差距
【看中國2013年06月20日訊】中美兩國元首德州莊園外交峰會,被世界輿論聚焦關注。這折射了一種現實主義的象徵意義,中國地位上升,「中美國」雛形初具。的確,比經濟總量,中國僅次於美國,而且還有超越美國之勢;比消費力,富起來的中國人也不比中國差...
可以說,凡是用物質衡量的實力,也就是硬實力,中國比美國都不弱,而且呈現上升趨勢。但軟實力呢?單就中國精英人士或其後代習慣性地移民美國,就說明問題。美國對普通中國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中國在美國人(不管是精英人士還是草根階層)眼裡還是朦朧一片。中國人對美國的喜愛與理解與美國人對中國的誤讀與錯解,是折射中美軟實力的一面鏡子。
最能彰顯中美軟實力弱與強的是教育,一個生動的例子更具強烈的說服力。
據一家美國中文媒體報導,在美國紐約第12公立小學五年級學習的小學生黃彥清,剛剛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英語閱讀與寫作課的作業:一篇題為《水》的論文。論文有厚厚的34頁,從他感興趣的水的歷史、水的技術、和水有關的極端天氣以及水上娛樂四個方面來介紹「水」。這家媒體慨嘆,美國小學生的「研究性」作文,有的已經相當於中國大學生的論文。
中國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學習的壓力不可謂不重,來自家長和學校的知識填鴨不可謂不多。因為中國的獨生子女時代,每個家長都想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希望將孩子培養成高人一等的精英。不過這是一個悖論,因為不可能人人都成為精英。這個悖論並未讓中國的家長冷靜下來,中國的孩子卻遭了罪。他們的童年不再快樂,不得不在家長和學校逼迫下參加形形色色的學習班和培訓班,不得不痛苦地在書山題海中掙扎。
孩子的創造性、自主性被成人世界所扼殺,而成為家長和學校灌輸知識的功利「玩具」。一切為了分數,一切為了中考、高考和國考(公務員考試),功利化的教育體系,凝滯了孩子的思維,壓抑了孩子的創造性,他們的人生,從一開始就不得不沿著體制和家庭的「標準化」路徑前行。
在此情勢下,中國小學生的作為(包括中學生的作為),不是所謂的研究性,而是必須圍繞著考試而模仿教材或課外讀物的「範本」。各種文體,都有同樣的寫作模式,宛若歷史上的科舉八股文,不按這種模式寫作文,考試時就不可能得高分。
探究性的素質教育,在中國喊了很多年,但在現實功利的教育體制下,還是應試教育佔了上風。中國小學生千篇一律的應試作文,和美國小學生的研究性作文,一比才知道中國教育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正因為如此,中國才只有大學沒有大師,中國不乏教授博士但很難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表現在創新創意領域,美國有蘋果產品,中國只有山寨贗品。
還有比這更悲慼的嗎?國家的軟實力,有國家主義的成分,但終究是要靠個體的創新創意自主個性來凝聚起來的。國家主義的盛世中國並不乏見,但缺少主體意識的國家主義是虛妄的。
正視中美軟實力的差距,要從細微之處著手,要從娃娃抓起。如果說中國孩子的作文比美國孩子的作文還有創意,充滿探究精神;如果中國孩子的童年都有個性釋放自由自在的樂土,中國的軟實力一定會強於美國,才會有真正的中國世紀。
借用梁任公當年在《少年中國說》所說,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勝於美國(原文為歐洲),則國勝於美國(原文為歐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