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精選】大雁塔上的釋迦牟尼足跡碑(圖)

在古老的大雁塔上,現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宜君玉華寺請石匠所刻制的佛足造像複製而成。

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在佛國印度巡禮時,分別在屈支國、烏仗那國和摩揭陀國等處,先後觀禮過西域或印度幾處佛足造像遺蹟。《法師傳》中記載其中一處曰:在摩揭陀國,「一精舍中有如來所履石,石上有佛雙跡,長一尺八寸,廣六寸,兩足下有千輻輪相,十指端有萬字華紋及瓶魚等,皎然明著。是如來將入涅脖發吠舍厘至此,於河南岸大方石上立,顧謂阿難:此是吾最後望金剛座及王舍城所留之跡也」。佛寂滅後,就留下了其神奇的足跡。

在佛國印度,佛教徒對佛祖釋迦牟尼非常敬仰,對佛教十分虔誠,進而對佛足跡甚為敬重,見足如見佛,一樣地頂禮膜拜。

傳說釋迦牟尼寂滅留下的足跡石,佛教徒爭先前往禮拜。其他邪教非常忌恨和仇視,為了消除佛的影響,他們前去用斧子、鑿子把足印石破壞掉。可是第二天,又完好無缺,恢復原樣。邪教徒又去把佛足印石搬到河裡,但總是搬不動,好不容易搬倒,扔到河裡,可第二天,又神奇般地回到原處,自此以後佛教影響更大。還傳說佛足印的大小是變化的,可以隨各人的福量大小呈現其長短。還據《觀佛三昧海經》載,如果人們畫佛腳印跡,會給人們帶來喜悅和福氣,可以消除劫難等等。另外,傳說佛寂滅時,大弟子迦葉不在場,爾後在殮葬佛靈骨的金棺旁哀悼時,佛即顯靈,?金棺露出一雙腳。據有關資料,佛足雕造約始於公元前二世紀,在佛教早期藝術中,佛足印的彫刻繪製為獨立題材和表現形式。

玄奘法師不僅隆重瞻禮,並將其圖案攜帶回國,進呈給唐太宗,遂奉旨按圖刻石供奉。在他晚年,專門在玉華宮刻石造像,制佛足印跡石,虔誠供養。只可惜因歷史遠久,原刻佛足印石已殘缺不全,漫漶不清,難識廬山真面目,終成憾事。

佛足遺蹟在古代印度有三處,隨著佛教東傳,在我國和日本、韓國都有多處佛足造像碑石,如山西五臺山、陝西宜君玉華宮、耀縣文化館、西安臥龍寺都有遺存。當前陳列於大雁塔上的佛足跡石,其史料依據完全來源於玄奘法師的傳記著作及所刻制供奉的實物資料,今陳列於大雁塔上,其意義更非一般。

關於佛足的具體資料,佛經描寫如:「如來手足,諸指廣大圓滿,並皆柔軟,足下平滿,不容一毛」,等等。在如來足跡上分布有體現奮不顧身寶佛相的圖案:大趾刻有蓮花紋,其餘四趾刻「躥」字紋,每趾第二趾骨部位刻眼狀紋,大趾下刻三鈷,二趾下刻雙魚,四趾下刻寶瓶,五趾下刻寶螺,足掌心刻千輻輪紋,千輻輪上方刻月牙紋,下方刻像牙紋,輪下刻三株並蒂蓮及小千輻輪組成的「梵王頂」相圖案。佛足掌心的大千輻輪之輻數為50條,外圍輪柄為30個,象徵法輪常轉。整個佛足豐腴圓滿,構圖豐富,含義深刻,其尺寸碩大,非常人所能及,佛足長一尺八寸,寬約七寸,折合為長50厘米,寬20厘米,與玄奘所記載的摩揭國佛足印長寬相似。

經考,玄奘法師所刻制的佛足印石的佛足圖案,較國內其他幾處的佛足印造型,更原始、更生動、更珍貴,佛足五趾微張,方頤圓滿,具有典型的異國風格。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