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正衣洗澡治病:新的政治運動來臨?

「習李時代」大幕揭開不久,社會各階層還在紛紛揣測「新政」的路數。相比之下,李克強表現低調,「新政」氣象主要由習近平來烘托。在「八項規定」、「中國夢」、「第一夫人秀」之後,作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期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兩件事,一是極為微觀、撲朔迷離的「打車事件」,二是或許迄今為止涉及面最為宏觀的黨內運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

4月1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從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場運動,很快被各種思想派別簡化解讀為新一次「整黨」。

新華社通稿以典型的黨報風格歷數「整黨」的必要性:「存在著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問題。特別是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領導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精神懈怠;貪圖名利,弄虛作假,不務實效;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負責任;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

儘管通稿稱,此次活動「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但毫無疑問,這已經構成習李上位之後、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場全黨性運動,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普通黨員。

決議中提出的形象化比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更是引起輿論的強烈關注。事實上,對於中共建政後歷史有一定瞭解的人,「洗澡」這樣的字眼並不陌生,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著名作家楊絳的小說《洗澡》。這部作品的生活素材,正是來自於建政初期知識份子第一次經受的思想改造——「三反」運動。作者在小說前言中解釋稱,當時口號是「脫褲子、割尾巴」,而知識份子耳朵嬌嫩,聽不慣」脫褲子「的說法,因此改稱「洗澡」。

「群眾路線」、「洗澡」的提法,引發了輿論場中對未來意識形態和社會管理模式的擔憂。有媒體人將其稱為「知青治國,復活了一些古老的話語。」的確,這種新的整黨運動口號,似乎顯露出回歸歷史的傾向。

毛澤東尤其是鄧小平之後,中共歷任黨政領導人發動低烈度的整黨運動,已經形成了一種歷史小傳統。江澤民時代從1995年開始的「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三講)運動,和胡錦濤時代從2005年開始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保先),都是同一思路下的產物。但是顯然,「三講」和「保先」這種寄希望於自我淨化的整黨手段,並不足以扭轉腐敗和渙散趨勢。

而「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這種通俗化、甚至粗鄙化的黨宣文風,在回歸封建王朝治理術之餘,更讓人聯想起具有鮮明毛氏風格的1940年代延安整風運動,以及1949年之後歷次政治運動。從這個意義上說,至少在宣傳文風上,「照鏡正衣洗澡治病」在回歸歷史方面似乎走得更遠,江胡時代的刻板特徵,被「山藥蛋派」治國風格所取代。如果說,在毛澤東時代人民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這種通俗風格更容易被理解,那麼在21世紀初的中國,「洗洗澡、治治病」的輕佻文風反而更容易激起反感。

通觀新華社通稿,其中反覆強調「思想教育」,而對紀委和司法手段不置一詞,這也讓人對即將到來的「整黨」成效產生疑問。原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研究員吳偉質疑,「要是思想教育就能純潔隊伍,還要紀委和監獄幹啥?要是打幾隻老虎蒼蠅就能消除腐敗,還要‘把權力關進籠子’幹啥?」

即將到來的「洗澡」整黨運動,對習近平當初「把權力關進籠子」的表態也具有強烈的消解作用。如果在新一任黨政領導心中,「把權力關進籠子」的主要途徑是靠最高領導層「念緊箍咒」,對中層和基層官僚施加思想控制,那可以預言這場運動必敗無疑。

固然,1949年之後,還沒有一場政治運動被發動者公開承認為失敗。在「總髮條鬆弛」的年代,這種政治運動的更大可能性,是在開展過程中的逐步庸俗化,最後淪為形式主義,步江澤民時代「三講」和胡錦濤時代「保先」的後塵。但是,習近平面臨的人心思變局面,是江、胡時代所不能比擬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蕭規曹隨的「低烈度」整黨,喪失的可能是更大的機會成本。如果對這一次「新政」再度失望,可能就不僅僅是熟視無睹和嘲笑了。

這場擬議中的「整黨」運動恰恰在撲朔迷離的「習近平打車」事件之後來臨,更增添了某種象徵意味。從邏輯上說,可以斷言二者絕無直接聯繫。但微觀的打車和宏觀的整黨,最後可能都不得不面臨類似的困境——既要貼近群眾,又不敢發動群眾;既要秀新式親民,又要靠舊式文宣;既想打大老虎,又只敢使鈍刀。在不突破現行框架的前提下,現實政治只能在進退失據中搖擺。羅生門式的「習近平打車」,或許早已預先成為了新一輪政治運動的縮影和結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