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引發的全民調侃熱(圖)
北京的哥奇
瞠目結舌。
中共領導人新聞報導史上罕見的一幕在昨天下午17時30分後發生,新華網發稿:「4月18日香港大公報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習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一文,經核實,此報導為虛假新聞。」
雖然只有短短一句,但已經足以站在五大門戶網站的首頁頂端,新浪選定的標題言簡意賅——「新華社:習近平打車系假新聞」。
這個頭條位置一小時前還被「微服私訪」牢牢佔據,甚至,@新華社中國網事——一個同樣屬於中央喉舌的微博賬號——五個小時前還曾經以採訪過北京市交通部門的名義,公開宣布「確有此事,相關情況都是真實的」。
剎那翻轉。如果新華網現在的闢謠也是真的,那這部《習總打的記》大概可以算作史上級別最高的「謠言」之一。
在新華網獲准闢謠之前,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鳳凰的編輯們或許還在為今天搶了個大新聞而興奮。也的確沒有什麼太大的疑點:去年年底七常委參觀國博展覽「未清道封路」的說法,也是由一家地方媒體——長江日報——發出,此後更催生了習近平深圳行時全民直播的盛景;這次首發「微服私訪」的大公報大公網,是中共在香港主辦的重要輿論工具,時常比內地省級黨報還親近中南海,而且這次一上來就是獨家專題的大陣勢...沒有理由不相信。
但就有這麼神奇。昨天下午17時許,這些曾經被門戶編輯們當作今日頭號新聞的標題開始悄然隱身,然後失效。然後,就假新聞了。
大公報的認錯隔了不到半小時。「向讀者致歉」的聲明通過其網站刊出,承認「經核,此為虛假消息,對此我們深感不安和萬分遺憾「:「由於我們的工作失誤,出現如此重大虛假消息是極不應該的。對此我們誠懇地向讀者致歉。我們將以此為鑒,用準確嚴謹的新聞報導回饋公眾。」
闢謠和道歉兩相印證,在門戶網站首頁上位置略有浮沉,截至今晨,調整到要聞區中部,新浪對標題中的一個字進行了調整——「新華社」變回為「新華網」。
確實,新華社沒有通過其播發正式電稿的線路發布這篇對「虛假新聞」的指控,而只是將之保留在下屬網站和微博賬號中,並且,與人民網、央視網保持一致,自始至終,沒在首頁「造謠」,也沒「闢謠」。
這種防止通過「闢謠」間接傳播「謠言」的思路,也貫徹到了今晨出版的中國各式報紙上。視野範圍內,沒有任何一個版面出現那條「習近平打車系假新聞」的消息。連最有突破可能性的環球時報也隻字不提,儘管@胡錫進昨天下午也曾為「總書記打的」而高興,並期待地方官員跟進。
但是,往事不可追。日報固然因為新華網在傍晚前發稿而逃過一劫,可是昨天下午已經印刷並且上街售賣的晚報,那可怎麼辦?全中國範圍內,至少有合肥晚報、廈門晚報將「習總打的記」作為最高領袖關心民生的重磅素材,白紙黑字地刊登了出來,而且,都是頭版頭條——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緊急去除電子版上的相關痕跡。
仍舊保持下午出版的最著名的四份晚報——北京晚報、新民晚報、今晚報、羊城晚報——都沒有中招。這或許是因為總編輯富有把關意識,但恐怕也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之處,因為,隨著時間推移,要不是因為新華網趕在傍晚降臨前發稿、否定自家微博賬號此前的證實,勢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媒體跟進「習總打的記」,電視、報紙的評論員們恐怕連底稿都已經寫好了。
比如,人民網。這家隸屬於人民日報的網站雖然守住了首頁,但在網路輿論場昨天熱議「微服私訪」之時,還是忍不住在16時許刊出一篇《北京的哥熱議習近平打車:下麵人還敢公車私用?》,由曾與總書記座談過的出租車司機代表王鳳進表達激動心情:「領導人打車事情看似不大,但極大增強了出租車司機對工作、對未來生活的信心...習總書記打車能親自瞭解基層問題,掌握‘一手資料’,這是真正關心出租車司機,體貼老百姓的行為。」
就差那麼一個小時啊。新華社獲准宣布那是「虛假新聞」後,不管是這種讚揚習近平「親民作風」的聲音,還是微博論壇上討厭「帝王式微服私訪」的異議,或者「純技術分析」的安保討論,都彷彿表錯了情、會錯了意,變成了笑話。
那些原本為「習總打的記」激動了一整天的人們情何以堪。在各路媒體火速刪稿刪帖之時,微博上的討論,從傍晚起緊急轉向,變為對這條「虛假新聞」前世今生的推理猜測,熱烈程度較之白天有增無減。
一種是宣布自己相信新華社的闢謠,批評大公報違背新聞真實性原則。比如常在央視出鏡的@評論員楊禹,就在晚間點評「假的就是假的。正能量也不能靠虛假來製造」。作為配發附圖的,是在手寫在一張紙片上的「弄巧成拙」四字——這應該就是在仿照曾被稱作是習總打車後留言的「一帆風順」。
認證身份為上海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的@韓可勝,或能代表宣傳官員總結:「對總書記造假,是時下假新聞氾濫的一個縮影,假產業繁榮的一個象徵...目前新聞最大的問題是有點假。為了譁眾取寵,為了危言聳聽,不惜斷章取義,採通道聽途說,假新聞比假微博更惡劣。」
經濟日報策劃部主任張曙紅是長江韜奮獎獲得者,富有中央媒體工作經驗。他也在微博上批評「大公報記者聽聞司機一面之辭就搞出長篇報導,雖無造假之心,卻有邀寵之意,理應道歉」,不過,「最大的漏子是新華社中國網事捅出來的,求證不到位,作風不嚴謹,教訓深刻;至於各家晚報,有新華社頂著,沒大事。」
的確,作為新華社在微博輿論場上風頭最勁的賬號之一,@新華社中國網事憑藉其中央喉舌背景,在敏感話題中屢有出眾表現,雖然其發布內容通常並不被納入電稿線路,但近一年以來,已經被各路媒體越來越頻繁地援引。不過,這一回,它是重重地栽了一個跟頭,不僅是其「證實」被自家新華網否定,宣稱採訪到的「北京市交通部門」也早就反水,網頁記錄顯示,代表北京市交通委的官方賬號@交通北京曾在昨天下午14時38分發布「鄭重聲明」,宣布「我委從未證實過個別網站傳言的總書記在京打出租一事」。
此時想來,大公報報導中也的確是有一些細節疑點。比如寫在發票背面的這個「一帆風順」並無落款,且字體與早前習近平簽名有所差異;比如通常高級領導人並不會坐在副駕駛位置,而應該選擇更加安全的後座;比如不要發票不要找零也並不符合「政治正確」,而在談論治理空氣污染時談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也經歷過這一痛苦而漫長的過程」,也容易被批評者抓住話柄...
於是,那幾幅早在十八大後就在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的男人照片重新被翻出傳閱。因為畫面主角的面容與習近平頗有幾分相似,推測者猜想,會否就是因為出租車司機誤認,而「盜版總書記」也順水推舟,最終將大公報騙將進來,成就了這場驚天烏龍。
@羅昌平昨天上午就曾以「純屬業務探討」的角度懷疑《習總打的記》是「孤證報導」,質詢「通篇一個信息源;誰能準確記住上千字的對話?除非的哥錄音」等。新華社指控「虛假新聞」之後,這位財經雜誌副主編在第一時間貼出了「不黨、不賣、不私、不盲」——分明是往大公報臉上打了一記火辣辣的耳光,因為這8個字正是這家報紙當年創辦人定下的社訓。
如果只是像楊禹那樣批評「虛假新聞」倒也就罷了,會讓大公報記者編輯感到難堪的是,更多微博評論者是以一種幸災樂禍的姿態看著這家歷史悠久的報紙出醜,因為在他們看來,大公報早已不復其民國時代的獨立精神,被中共設定為駐守在香港的宣傳喉舌之後,社訓前的四個「不」字已經消失殆盡。《北京的哥奇遇:習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原文中流露出的「奴才心態」本已讓他們感到不適,眼見大公報被新華社「打臉」,自然要落井下石,痛斥「拍馬屁拍到馬腳上,活該」,或者,按照@偉哥日報的說法,就是「事實證明,拍馬屁是高危動作片。門客生事,主公蒙羞。」
但也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習總打的記》究竟是通盤虛假,還是細節出入?在這些知曉中國媒體運作過程的分析者看來,大公報這篇報導如果確是「虛假新聞」,也有諸多不合常理之處:比如這家駐港媒體的身份,而且,涉及最高領導人的報導,不可能未作請示;再比如,@新華社中國網事在午後14時許還曾經為報導真實性背書...正如@西門不暗所感慨:「這篇報導,若是蘋果日報報的,被新華社闢謠,則屬正常,像大公報這樣穿著黨恩賜的小棉襖的機構,先被新華社證實,再被認定為虛假新聞,實在是信息量太大了」。
陰謀論才是網際網路本色。@謝文斷言「內情絕不會如此簡單」,冷笑一聲:「在整頓媒體的通知發出沒幾天,就出了個活靶子?完美配合啊。」
「引蛇出洞」,你懂的。在這些觀察者——比如@吳稼祥——看來,大公報或許只是一個用來「欲擒故縱」的工具,用來警告和整肅未按宣傳官員新規定刊發新聞的中國媒體。
來自新浪官方的@微博搜索在為《大公報網站發布道歉聲明》展示一個「衰」的表情後,就邊「挖鼻屎」邊「突然想到前天的這條新聞」:「《關於加強新聞採編人員網路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類新聞單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體、境外網站新聞信息產品...」
此時,就更加能看出@作家崔成浩是多麼通曉中國:「才開的會,說轉外國媒體新聞要請示,你們不聽。今天用港媒發個測試,結果都上當了,等著被處理吧!看誰還敢不聽話!哼!」
在這種緊密聯繫時事的推論之外,被競相轉發、刪除不盡的終究還是嬉笑怒罵的段子。嘲諷的對象有大公報,有中國官員,或者還有自己。
文字遊戲最先開始:發現「一帆風順」在微博上已經不能被搜索後,把「風」字替換成「封」字;出租車的英文單詞「TAXI」正好可以拆出一個習近平的姓氏拼音;連一個帆船賽的官方賬號也來湊熱鬧,展示自家風帆上的這四個大字。
借大公報報導中習近平那句「你是頭一個把我認出來的司機」來調侃的就更多了,彷彿人人都想來一回「微服私訪」:「剛剛打車,我對司機說:我沒帶錢,給你寫個‘一帆風順’吧?司機說:你是神經病吧?我不屑的笑了:你是第一個把我認出來的人...」
「媛姐:那天你去賓館做什麼?見了誰?平哥:我沒去賓館,大公報瞎寫。於是...」;「連國家主席成功打著了出租車的新聞都被正式澄清為謠傳,足見在北京打車之難,已經到了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打到車的程度」——這些還只能算是玩笑話。更加辛辣的諷刺已經被創作出來,微博微信以及貼吧論壇上最流行的包括以下兩條:
「據說今天有上萬出租車圍著中南海打轉,客人上車了,司機先照著政治局委員照片一個一個對,對不上號就拒載。一位胖胖的大爺在情急之下把褲腰帶提到了胸口,這才沒有被轟下車。」
「聽到總書記打車是假新聞後,我國各級省市官員紛紛鬆了一口氣,趕緊吩咐秘書,把明天上街打車的安排取消吧。秘書也鬆了一口氣,明天不用安排記者假裝路人拍攝了。出租車司機也出了一口氣:有單位找我包一天車,竟然說不用車了,白賺一千塊。」
後面這條不全是段子,確有所指。就在@新華社中國網事為「習總打的記」提供旁證之後不久,湖北地方門戶荊楚網的官方微博賬號以轉髮網友照片的方式發布「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在十堰站趕火車」的消息。三幅畫面顯示,李書記確實夾雜在站台上的人流中。
在佔據網際網路輿論主動權的那些民間意見領袖心目中,李鴻忠可是一個有「劣跡」的地方大員,「兩會奪筆」被視作其打壓輿論監督的最大罪證。這下更是把笑料送上了門,在新華社闢謠之前,就已有奚落其「跟風」的聲音,《習總打的記》變成「虛假新聞」後,嘲笑聲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李承鵬不愧是暢銷書作家,最大的特點就是總能把話說到絕處:「整個國家實際上一直只被兩部電視劇點燃著希望。在民間,它叫《康熙微服私訪記》,在官場,它叫《甄嬛傳》。今天,兩部混播了...這就是北京出租車司機故事的全部。」
那麼,正能量去哪了?聽見朋友嘆息「這是中國新聞界最恥辱的一天」,@梅新育承認「市場競爭壓力迫使媒體和評論家們常常顧不上核實,求實的基本要求淪為犧牲品,是媒體市場化機制的內在缺陷」。不過,這位商務部研究員還是要進言:「這體現了大眾對黨的領袖扎根群眾傳統作風的期望,願領導層思之。」
@旁觀者馬勇值此吁求新聞獨立和政治體制改革,但他也願意說一句「假新聞傳遞了真期待」。
「多希望這條新聞是真的」——擔心那位出租車司機得知實情後受打擊的人們總還有。@書漁昨晚已從大公報所刊照片中發現,「的哥師傅的家裡很窮困,院子一片蕪雜」,於是希望同行「別再騷擾他們,就請放過這個清苦的下層家庭吧」。
@鄧慶旭附和,並也說出了自己給中南海的建議:「如果是的哥被騙了,真心希望總書記能找時間坐一回他的出租車。這就是他,作為一個底層百姓的中國夢。」
今天上午9時許,闢謠消息也已盡數撤出五大門戶首頁。根據@袁莉wsj的通報,這家外媒已在昨天下午外交部吹風會上專門問及此事,對方答覆是:「沒有相關信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