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鑲嵌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千載古藝,它的工藝雖然古老,但其精緻、細膩、華麗的特色代表了傳統工藝與珠寶文化的巔峰境界。花絲鑲嵌由於完全由金銀絲製成,所以也被稱為「細金工藝」。它是「花絲」和「鑲嵌」兩種金屬製作工藝的合稱——花絲工藝品和首飾上往往鑲有各種寶石,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故此,人們總是習慣將它們如此統稱。
花絲鑲嵌代表作鳳冠
花絲鑲嵌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千載古藝
製作過程:
掐:用鑷子將細金屬絲折製成設計所需要的形狀稱之為「掐」。最初的花絲會掐製成團,填進原有的模具中。
填:在金屬絲造型輪廓線內「填」充上各種花紋圖飾謂之於「填」,如此可以形成所謂的「錦地」效果。
攢:將珠寶粗坯的細部用工具敲打為更完美的形狀,並用金屬刀具在金銀片上一點點彫刻成所需的圖案。
焊:將製成的紋樣拼在一起,通過焊接組成完整首飾,形成天衣無縫的奇效。
編織:將細絲編織邊緣紋樣和不同形體的底紋,在底紋上再粘以用各種工藝方法製成的不同花型紋樣,通過焊接完成。
堆壘:三堆炭灰的方法將碼絲在炭灰上繞勻,壘出各種形狀,並用小篩將藥粉篩勻、焊好。
花絲鑲嵌成品
它選用柔韌和延展性強且色澤美觀的金銀,在經過火中反覆淬煉,運用錘子、鉗子、剪子、鑷子製作成需要的花絲原料形狀後,再相互編織而成空當均勻、疏密一致的珠寶粗坯,接著再將金絲堆壘成鏤空狀的立體感的裝飾,最後再鑲嵌上華貴的寶石。由於用料奇珍、工藝繁複,因此花絲鑲嵌向來被稱為「燕京八絕」之首。
花絲初型
當金、銀等貴金屬被拉成細絲後,大師們就將採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八大傳統技法造型,將它們製成各種工藝品和首飾。其中,最考功夫的是焊接工序,需要將髮絲般幼細的絲焊接起來,並織成網狀,然後再掐造出各種不同的款式,每一個步驟均需熟練而嚴謹的工藝技巧,稍有出錯,整件貨品將會前功盡廢。
拔絲如發
花絲鑲嵌的基礎是花絲。花絲拉制前,要將銀條放在軋條機上反覆壓制,直到成為粗細合適的方條狀後,才能開始正式的拉絲,專用的手工拉絲工具稱為拉絲板,上面由粗到細排列著四五十個不同直徑的眼孔。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鑽石製成,最小的孔比頭髮絲還要細。在將粗絲拉細的過程中,必須由大到小依次通過每個眼孔,不能跳過,有時需要經過十幾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細絲。最初拉制的銀絲表面粗糙,要費很大力氣,經過幾次拉制後才逐漸變得光滑。
從拉絲板中拉出來的單根絲表面是光滑的,這在行內被稱為「素絲」,經過一定的加工,搓製成為各種帶花紋的絲才可以使用,「花絲」之名由此而來。最常見的花絲是由兩三根素絲搓成的,這也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樣式。更複雜的還有拱線、竹節絲、螺絲、碼絲、麥穗絲、鳳眼絲、麻花絲、小辮絲等林林總總近20種,分別應用於各類產品的創作。
花絲鑲嵌成品
妙手鑲嵌
「花絲為骨,鑲嵌做飾」花絲之後,更需要妙手鑲嵌,來為珠寶綴上華貴的寶石。至於具體步驟,則是用挫、鎪、捶、悶、打、崩、擠、鑲等技法,把金、銀薄片錘打成器皿,然後鏨出花紋圖案,接著將金屬片做成精緻的托槽或爪子形臥槽,然後將珠寶翠鑽、精石美玉等鑲嵌後做以點綴,再把金銀、水晶、白玉和彩琉璃等組合在一起。
而按照行話來說,鑲嵌要求「鑲好、鑲平、鑲俏」,同是一塊寶石角度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外觀俏麗.在古代,多選以「抱鑲」方式底胎採用「開金」配方,取其質地堅硬,能用爪將石面緊緊抱住之意;而後鑽石流行,抱鑲不能勝任,則改為採用白金(鉑)鑿擠鑲固,名為「擠鑲」。有的花絲鑲嵌珠寶還以點翠、燒藍為裝飾。神宗皇后的鳳冠就是用點翠和花絲相結合的技法製成;昌平定陵出土的萬曆后妃金鳳冠,由於鑲嵌了128塊寶石、5449顆珍珠,並採用了點翠及燒藍等技巧,更被公認為是體現鑲嵌工藝的最高境界珠寶之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