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佛教寺廟中有禮拜等法事的時候才能踏進佛殿,沒事的時候不能隨隨便便在佛殿裡面走動、吵嚷。這就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最初的意思。後來,這句俗語被引申為有事而來,沒有特別重要的事不找別人的意思。
那麼什麼是「三寶」呢?原來,「三寶」又稱做三尊屬於佛教名詞範疇,具體指代的是佛教徒尊敬供養的佛寶、法寶、僧寶等三寶。
具體到這句俗語來說,「三寶殿」泛指一般的佛殿,佛殿是十分神聖的地方,人們對三寶更是懷著一種尊敬與敬仰的心態來進行祭拜的!在其中大聲喧嘩或者嬉戲,都是被認為對佛的不尊敬的行為是會受到譴責的,故而才有「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俗語以及其引申義。
趣味鏈接:金鑾殿是指哪個殿?
明清故宮裡所有的宮殿當中,沒有一座宮殿叫金鑾殿,這個地方不吁在嗎?如果吁在的話指的是哪座宮殿呢?紫禁城裡的宮殿確是非常多,而且每一座宮殿都有著自己的職能、功用,並非隨意修建。
明永樂時期,自紫禁城始建成後,隨著歷朝歷代的不斷修建,逐漸形成了外朝與內廷兩大相對獨立的建築群。外朝是皇帝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而內廷則是皇帝及其家眷日常居住之所。
從人們對金鑾殿的印象看,這座宮殿是皇帝與眾大臣議政的處所。由此可見,這座宮殿應該是位於外朝的一所宮殿。外朝的主要建築是處於中軸線上的三大殿,自永樂十八(1420)年建成後:稱為「奉先殿」、「華蓋殿」和「謹身殿」,次年焚燬後重建。
嘉靖四十一(1562)年,三大殿改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大清入主中原後,於順治二(1645)年將三大殿更定名稱: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此後延續至今。其中,太和殿就是人們所說的「金鑾殿」。
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太和殿,是清康熙三十四(1695 )年重建後的形制,是中國現吁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在設計時是按照最高級別設計和建造的,紫禁城內任何一座建築都不得超過太和殿的規格,足以顯示出太和殿的尊貴!
根據現吁的太和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臺基通高35.05米,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 米、重約4300千克的大「龍吻」。
與其他宮殿不同的是,該殿的檐角安放10個走獸,其餘都是9個,成為紫禁城建築中的孤例。太和殿共有72根大柱,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為1.06米,高為12.7米。明代時的大殿用的是楠木,採自川、廣、雲、貴等地,清代重建後用的是松木,採自東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在太和殿室內外的梁枋上,繪著金龍和璽彩畫,這種彩畫等級最高。殿正面當中7間全部安裝大隔扇,僅於兩端用格窗;窗下用彩色龜背錦琉璃磚貼面的欄牆,欞花格芯、雕龍群板、鎏金面頁,在殊漆油飾的襯托中,形成一派端莊而華貴的氣勢。殿內金磚鋪地,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故名曰「金鑾殿」!
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即「金鑾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米的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像、甪(音錄)端、仙鶴和香亭。
寶像象徵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徵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前左角置日晷,右角置嘉量。
日晷是利用照射方位,通過指針投影於晷面的子丑寅卯等刻度,求得時間。嘉量上下有斛、斗、升、合等幾種量度。每當皇帝來到太和殿時,銅鼎、龜與鶴內又可點燃檀香,使太和殿在一片煙霧繚繞中,更顯神秘之感。
太和殿自建成後歷經滄桑,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朝政大典的主要活動中心,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等。此外,每逢每年的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要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清代初期,太和殿還是舉辦科舉殿試的所在,直至乾隆五十四(1789)年,殿試改在保和殿舉行,但「金殿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