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發出對新領導人的十項建議(圖)
中國學者於建嶸
有中國學者發出對國家領導人的十條建議,聚焦環保、反腐敗、遵守憲法等,引起關注。評論認為,建議提出的問題在中國各界已成基本共識,關鍵是當局將如何解決。
十條建議的作者於建嶸,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他近日以微博方式逐條發出,被大量轉發。
有網民總結說,於建嶸十條建議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是建議中國領導人「十個不要」,包括:
一,不要讓美麗中國在夢中,應改革造成中國環境問題的制度性根源;
二,不要讓貪腐肆虐中華,要從改革制度下手;
三,不要讓憲法成草紙,靠執政黨自覺維護憲法靠不住;
四,不要讓青年成屌絲,應幫助下層青年獲得教育;
五,不要讓農民成為流民,城鎮化應該是經濟發展的結果;
六,不要把虛假當自信,不能靠封鎖真相,組織強制,而要靠公平競爭;
七,不要把侵犯公民權利的制度當治國工具,廢除勞教制度;
八,不要把人大當擺設,行政司法官員應退出人大,實行真選舉;
九,不要把體制外政改者當敵人;
十,不要忘記歷史責任,應平衡各階層利益,而不是只代表既得利益集團。
在美國的政治學者王軍濤博士認為,於建嶸的十條建議,確實都切中中國時弊,基本上是當今中國知識界的共識,但於教授卻沒有提出具體的出路。
「切中時弊和要害,但是又不是中國最關鍵的問題。說切中時弊和要害,就是因為這些都是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問題和根源,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夢就永遠是大夢、春夢或白日夢。說不是最關鍵問題,是因為這些都提出十多年了,關鍵是如何實現,怎樣落實。」
於建嶸2010年曾被網路評選為中國十大公共知識份子之一。
美國南卡大學管理學教授謝田認為,十條建議所針對的問題,很多都是共產黨專制制度運作的基礎,一旦改變,就意味著中國政治體制的全面變革。
謝教授舉例說,中共不僅把體制外政改者當成敵人,而且把所有的不同意見者都當成敵人。
「中國體制,是中共獨裁決定了沒有辦法容忍不同意見。它不僅是把體制外的當成敵人,把體制內的政治意見和不同意見者,都當成敵人。」
王軍濤博士分析說,如果把中國目前左派和右派言論中的政治術語加以調整,雙方對中國社會現狀的認識其實相差不大。但在如何達成社會各派平衡上則有很大爭議。他認為,中國領導人也意識到現存問題,但在官僚和權貴體制的慣性中,難以採取改革措施。
「我絲毫不懷疑江朱想把中國搞好,也不懷疑胡溫和習李想把中國搞好,但是他們順著潮流做壞事容易得很,而想要逆著權貴資本主義的潮流做好事,就非常不容易,他們恐怕都沒有這個能力。」
於建嶸的十條建議,以歷史責任結尾。他表示,今天中國執政者的歷史責任,就是讓中國成為世界一流國家,應該成為名留青史,而不是民間笑話。
南卡大學的謝教授表示,中國目前的一大問題是,執政者無法在意識形態和現實問題上達成統一,中共實行資本主義,卻倡導共產主義,這是中共執政的大難題。
「中共的歷史責任是什麼?毛澤東是要均貧富,建立共產主義,鄧小平和後來這些要搞資本主義,他們的政策目標是矛盾的。這就像磨盤上的驢一樣在打轉,談歷史責任根本就是對牛彈琴。」
謝教授也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之後,執政者仍未形成公民社會的基本信念,仍以敵我意識的專政方式來指導具體政策和法律運作。因此他認為,於建嶸的建議不可能獲得中共領導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