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來熱議的貨幣超發現象,《人民日報》撰文指出「我國成全球最大印鈔機說法太離譜」,再次引發巨大爭議。中國一貫對「世界第一」樂此不疲來者不拒,此次面對「全球第一印鈔機」的榮譽為何反應如此之大?箇中原因很多,但有以下三點不容忽視。
其一,為物價上漲開脫罪名。
《人民日報》指出,「中國是否存在嚴重的貨幣超發,不能僅僅依據一種數據就想當然,判斷貨幣是否超發一個可靠的指標就是看物價是否穩定。」那麼剛剛過去的2012年,物價到底是否穩定呢?文章隻字未提。記得以前的教科書裡有一句話「穿過馬路兩三條,物價也會跳三跳」,這種遙不可及的狀態彷彿正在向我們緩緩走來。
不管CPI指數如何調控有力如何穩定,現實是菜、肉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直線上漲,房價正在拉開報復性反彈的序幕。而物價上漲的罪魁禍首就是貨幣超發。2012年中國M2的總存量高達97多萬億,幾乎和歐盟相當。當貨幣供應超過實體經濟的需要,就會引發通貨膨脹。增發的貨幣需要出口,才會有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向前蔥等等,才會有炒房團。國家一邊在大力調控物價,一邊卻加大貨幣投放,就像大家小時候被困擾的數學題「一邊注水一邊放水」,而且貨幣投放的力度遠甚於調控的力度,物價焉能不漲?房價焉能止漲?
其二,為「收入倍增」掃除障礙。
李克強說,「如果我們的GDP無法讓人民群眾的收入增長,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收入倍增是新政府的目標,不免讓人充滿期待。如何倍增?難道又是老套地啟動印鈔機嗎?這幾年來老百姓的貨幣收入的確在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囊中收入能購買的東西卻越來越少,貨幣工資的購買力越來越低。簡而言之,錢不值錢了!
有些專家喜歡拿美國說事,問題是美國印的鈔票,埋單的是全世界人民;而中國印的鈔票,卻只能讓中國人自己消化。於是乎,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而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卻急劇下降。「倍增」變成了「被增」,無法轉化成實際購買力的賬面收入倍增,又有何實質意義?
否認「全球最大印鈔機」之說,本質上是在為完成未來的收入倍增目標而超發貨幣做輿論鋪墊,用心險惡。
其三,為「國富民窮」奮力辯解。
「國富民強」是我黨一貫的奮鬥目標和民眾的共同理想,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國庫也充盈了,更大多數的百姓卻沒有富沒有強。因為高額的稅收和貨幣超發,將百姓手中的銀子偷偷地轉移走了!「藏富於民」的美好夢想變成了「偷富於民」的殘酷現實。
以民企的發展環境為例,厲以寧多次指出民營經濟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正所謂無民不穩、無民不富、無民不火,然而對於民企的嚴格管制、稅收管理、融資不力,使「非公經濟36條」等政策形同虛設,通過貨幣超發,攤薄民企利潤,使民企在央企強大的資金實力面前敗下陣腳。國進民退愈演愈烈。
否認「全球最大印鈔機」之說,意在為超發貨幣增加註腳,繼續偷富於民藏富於國。
閃爍其辭,欲蓋彌彰。承認全球印鈔第一又何妨?坦然面對,尋找對策,才能贏得理解與尊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