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情義,說「為哥們兩肋插刀拼了性命」,他不會說「拼了生命」。諸葛亮在《出師表》裡寫道,「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寫的是性命,他不說「苟全生命於亂世」。
實際上,以諸葛亮的本事,在當時完全可以北走魏,東奔吳,在曹操或孫權處謀個一官半職,以安享天年。但他沒有,他就跟著劉備入西蜀不毛之地,這就是性情使然,這就是性命與生命的區別。孟子說過:「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從生命角度來講,牛也好,狗也好,人也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個的生命。人也是,從飲食從物質上
講人和人也是沒什麼區別的,人的區別在於性命、性情,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也在於此。
換句話說,一個腦死亡的人,生命還在,性命卻沒有了。這就是生命和性命的不同。
懂得了這些,那麼養生就不僅僅是今天吃點什麼、明天喝點什麼。孔令謙養生箴言:養生不僅僅是養護生命,同時也是在養護你的性命,是和你的人生密切相關的一個概念。這樣的問題了。
《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養生首務在養心,要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格、性情。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沒有一個良好的德性,如何能夠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中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就可年皆百歲,而動作不衰,養性之理。」長壽老人大多性格開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氣,遇事心胸豁達,極少與人發生爭執,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計較。其中的秘訣就是知足常樂,衣食隨緣,不懷恩怨,甘於淡泊,修身養性,與世無爭。
所以中國自古有「仁者壽」之說。一個做虧心事的人,夜不能寐,擔驚受怕,他能長壽嗎?可見「仁」這個意義是非常之大的。「仁」其實也是人的本質。孔子說,「人者仁也」,人就是「仁」,是善,善也。養生,是一種心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