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強大之後中共反而輸了?(圖)

 2013-01-28 06: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本週《牆外文章》關注的重點是,中共為了維護統治而採用控制信息等手段帶來的後果,使得香港、臺灣及整個世界都要重新定位與它的關係。

中日釣魚島衝突劍拔弩張,懸而未決,臺灣《蘋果日報》發表社論認為,儘管中國軍力有所增強,但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已經全輸。社論說,「向來信守‘槍桿子出政權’的中共政權,如今的軍事武力已非吳下阿蒙」,「軍事能否得利還是未定之天,但就地緣政治、國際戰略來看,卻是大輸特輸了。因為,大作天朝迷夢的中南海主子們,最期望的‘近悅遠來’,已不可能了。」

社論分析,「在冷戰初興的50年代,毛澤東以第三世界盟主自居,讓中國博得有情有義的形象,到了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不與天公試比高的韜光養晦策略,才讓中國可以休養生息,有了今日的小康之局;然而,以習近平為首的新領導班子,以及軍方鷹派人物,竟一舉要顛倒夢想,一心認為中國該以武力除障,如此天朝迷夢必成。」社論說,殊不知,這如同當年逼退老成持重的俾斯麥後,飛揚跋扈的威廉二世反倒令德意志帝國終至灰飛煙滅。社論呼籲臺灣馬英九政府冷靜,「切莫因施政無為、經濟低迷,就暴衝亂搞政治一夜情,那可會貽禍斯土斯民啊!」

中共控制信息的兩個後果

《南方週末》抗議宣傳部門強化審查的事件發生後,中宣部發布一份「緊急通知」,宣稱「黨管媒體是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對此,《紐約時報》發表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文章,分析信息流通給中國帶來的挑戰。

佈雷默認為,「中國遏制信息的戰鬥,不會產生天安門廣場示威抗議那樣規模巨大的公開對抗,也不會影響中國近期的經濟增長。然而政府努力把持信息的控制權,卻會對中國和世界帶來兩個近期的後果」。一是,這樣做將會延緩中國的改革,使中國缺乏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的必要政治和市場環境。「那麼公眾爆發出的失望可能會讓事態惡化,那會對中國未來的政治和經濟前景產生巨大的長期影響」。二是,這會鼓勵中國領導人將公眾的憤怒轉嫁到外部,部分做法是在東亞和東南亞採取更武斷,有時具有攻擊性的舉動。

佈雷默說,「對公眾憤怒心懷憂慮,可能也會導致中國領導人採取敵意更強的外交政策。去年,由於在能源豐富的南海發生領土爭端,我們看到中國與越南、菲律賓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我們還看到,中國與日本就東海爭議島鏈的對抗,越來越敵意深重。在所有這些國家,民族主義話語都在增強。」

本文節選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