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懸賞5000尋回包後食言 法院判付酬金

 2012-12-31 18: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合肥市民劉興明在回家途中拾到了一個皮包。不久後,他在報紙上看到這個皮包主人的「懸賞5000元的尋包啟事」。可當劉興明找到失主王方還包時,對方卻突然變卦不肯付酬金。劉先生一怒之下,鬧上了法院。昨天,記者從合肥包河區人民法院獲悉,法院判決失主王方支付5000元酬金。

回家路上撿到包

今年5 月,合肥市民劉興明下班回家的途中,撿到一個手提皮包。據他稱,撿到包後,他還在原地等了很久,但一直沒有等到失主。於是,劉興明將包帶回了家。回家檢查發現,包裡不僅有現金,還有一部手機、幾張銀行卡以及各種證件。

過了幾天,劉興明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尋物啟事,根據上面的描述,劉興明發現失主要找的正是自己拾到的這個包。在「尋物啟事」中,失主王方還特別註明:凡是拾到者願意歸還的,自己願意付給歸還者人民幣5000元,以此作為酬金,並當場兌現。

歸還失物惹怨氣

看了尋包啟事後,劉興明根據報紙上登出的電話號碼給失主王方打了電話,雙方約好地點見面。

包剛還過,王方說,包裡好多證件都有自己的信息,劉興明撿到包後應及時通知他,為什麼偏偏在看到了懸賞啟事之後才同自己聯繫呢?因此,王方認為,劉興明的誠信有問題,一分錢酬金也不願意給他。最後,兩人不歡而散。

回家以後,劉興明越想越氣,於是一紙訴狀,將王方告上了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法院,要求對方無條件地付給自己5000元酬金。

法院判令付酬金

合肥市包河區法院受理該案後,因調解不成,開庭審理了此案。

庭審中,劉興明認為,王方懸賞尋物的法律實質是一個合同,應該履行。王方卻認為,當初自己懸賞5000元,是為盡快找回手提包,劉興明拾到包後完全可以通過皮包內有關信息找到自己,但是他沒有做,而是在看到尋物啟事之後,為了得到酬金才與自己聯繫,其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的原則。

法院經過審理後,作出一審判決。法院認為,失主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法院依法判決王方按照懸賞啟事中所約定的金額,支付劉興明5000元的酬金。

来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