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盛行北方的古老拳種(圖)

翻子拳

 2012-12-28 19: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翻子拳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優秀拳種,在明代名「八閃翻」,後俗稱「翻子拳」,「翻子」。

明代愛國將軍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說:「古今拳學,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八閃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說有的拳術則「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八閃翻和後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無「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的弊病,而均採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後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後、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翻子拳稱作「八閃翻」的拳名,就是它有「八個」「閃」「翻」的技法特點而定名的。

後來的鷹爪翻子拳是八閃翻繁衍出的一個流派,它以翻子拳的八個閃翻技法為基礎,吸收少林拳術「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鷹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發展成為一個有「鷹爪」手型特點的翻子新拳種。


翻子拳 圖片來源: 網路

翻子拳過去主要流傳於河北高陽,清末傳到東北,近幾十年主要在河北、 遼寧、 甘肅、陝西等省較為盛行。近代翻子拳出自河北省段氏。現在,翻子拳在西北、東北傳播較廣,兩地同屬一脈,但在勁力和風貌上略有不同。西北所傳,經過通備勁的演化,較多注意以腰發力,渾厚一氣;東北所傳,多注意脆快一氣。

翻子拳最基本的套路是站樁翻,其次有萃八翻、輕手翻、擄手翻、健中翻等套路。此外,在河北、京津一帶傳習的還有六手翻、燕青翻、鷹爪翻等。翻子拳的套路一般短小精悍,發力迅猛,雙拳密集如雨,架勢俯伏閃動,動作一氣呵成,所以拳諺稱「翻子一挂鞭」。翻子拳的勁道,強調脆、快、硬、彈。近年來,翻子拳與戳腳、劈挂相配為伍,因此也追求吞吐發力、轆轤反扯和攪靠劈重的勁道。翻子拳特有的器械有八步連環進手刀、綿戰刀等。現在翻子拳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翻子拳是中國古老拳種之一。自宋代中國傳統武術分門立戶為四大名門:赤、伯、蠢、溫;十大拳種:洪、留、枝、名、磨、彈、查、炮、花、龍。經歷代拳師繼承和發展,去粗取精,發展成為現代中華武術多拳種多流派百花爭艷的新局面。

翻子拳屬溫家流派,稱枝子門,是十大拳種之一,屬少林宗法。自宋朝已形成,盛行於清代,在中國北方盛行,故被譽為「北腿」的代表拳種。翻子拳是手腳並重突出手法身法,形成不同的風格特點。經歷代拳師上百年來繼承和發展,逐漸將戳腳和翻子拳融會在一起,使技術內容更加豐富,在攻防方法上更加全面。該拳種在中國北方的主要傳人為趙洛燦,字燦益。趙系清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起義失敗後,流落江湖隱居河北中部一帶傳授武藝。河北蠡縣趙鍛莊劉洛尚先生經饒陽縣好友段洛緒引薦,將趙洛燦等三人介紹到蠡縣趙鍛莊劉洛尚家中傳授武藝,劉洛尚三個兒子劉攀貴、劉觀瀾、劉貴馨三兄弟習武,同時習武者還有蠡縣齊家莊魏昌義、南留史鎮魏洛芳等人。

據蠡縣舊縣誌記載,清光緒初年,因劉觀瀾先生武功高超授與五品武職千總之職。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劉觀瀾先生逝世,武術界人士為緬懷劉老先生為其立碑於門左,碑文記稱:觀瀾老先生裡中之窮苦者也,未習僻業慕少林宗派而精之,便捷輕利,為古之所稱便捷輕利者無疑異,盛京一帶多耳其名,以故京師(盛京指瀋陽)有力者之家,嘗延為武師,以教其吏役,而遠近拜門牆習技藝者更可可屈指計(授徒眾多之意),亦捧師中矯者矣。

在清末民初時期,中國北方尤其在河北中部一帶習練翻子拳者盛行,曾有「山東查」、「直隸戳」之稱,更有「南拳北腿」之說,故戳腳被譽為北腿的代表拳種。劉觀瀾曾在東北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地傳授。魏昌義、王佔鰲、徐兆熊、魏讚奎、王洛倉、吳振堂等為鏢師,來往於東北三省。河南、陝西、山西等省都有傳授。從二十年代初開始著名武術家「花鞭」吳斌樓到北京傳授戳腳、翻子拳、地躺拳技藝。

来源:家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