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起底王立軍 (7)--王立軍是如何煉成的?(組圖)

 2012-12-24 22: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王立軍,究竟是個什麼人?

出走美領館之前,他被視作打黑英雄和公安英模;之後,他成為四罪加身的罪犯;在媒體和網路上,他永遠是爭議的中心、舞臺的焦點、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


起底王立軍(來源:南都週刊)

《南都週刊》特派記者遍訪重慶、鐵嶺、錦州、合肥等地,歷時近一年,從尼爾•海伍德案前後的變局開始,追溯王立軍從鐵嶺到錦州再到重慶這二十八年的從警歷史, 分別從打黑、治警、文宣、專業技術、成名史以及語言藝術等七個維度,深度解剖這位警界「傳奇人物」的個性風格、審美趣味、價值取向,以及他所奉行的哲學語 言。由於文章篇幅較長,將其分為七個部分逐一刊載。

以下是文章的第七部分:王立軍是如何煉成的?

-------------------------------------------

從遼寧到重慶的近二十八年從警時間裏,憑藉三套王氏刀法,王立軍一路過關斬將建功立業。除卻其個人性格與行事風格外,又是哪些力量把王立軍推上了神壇?

53歲的王立軍毫無疑問是中國最知名的警察。


中國曾經最知名的「薄王」二人組(網路圖片)

從1984年的最基層警員開始,直到2012年2月2日被免去警職,28年間,他歷任派出所長,刑警隊長,縣市級、地級市、直轄市公安局長,一直到扛上地方警察所能達到的最高警銜:副總警監。

他曾經權傾一時,有過眾多顯赫的頭銜:重慶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兼局長,重慶武警總隊第一政委,分管政法維穩的副市長。卻又在一夕之間淪為階下囚。

他曾被媒體和網民奉為「打黑英雄」,中國「十大傑出民警」,「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重慶市「人民衛士」、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雄模範,2010當代中國十大傑出人物,卻動輒勞教監聽,涉嫌刑訊逼供,崇拜戴笠、胡佛和普京,並毫無懸念地「和數名女性發生和保持不正當關係」。

他號稱「法醫專家」,身兼真真假假多個碩士博士EMBA學位,29所大學的教授博導研究員,一百多項專利,多家國際學術組織負責人,卻又被指外號兩個合不攏:「嘴巴合不攏,解剖的屍體合不攏。」他的身邊人指證他不懂英語,不會上網。即使是網路上的新聞也必須列印成紙質件。

他口才出眾,即席講話感染力極強。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書法作品所在多有。他經歷傳奇,號稱「唯一」活著的公安一級英模,被黑社會500萬懸賞項上人頭的打黑英雄,到西西里島和黑社會分子談判過的打黑專家,和執行死刑前的要犯如劉湧、文強等唯一有過秘密談話的人。但被他打掉的所謂黑社會團夥,卻屢屢鳴冤叫屈,甚至已經平反昭雪。

他至少有四個名字。一個是眾所周知的「王立軍」;一個是帶著神秘色彩的「烏恩」,暗指他簡歷裡的蒙古族血統;第三個是極少有人知曉的筆名:蒞銞(即立軍的諧音),這個用字生僻的名字多出現在《警察文化沙龍》、《視界》等內部報紙、畫冊、書籍、賀年卡、明信片等總策劃總編輯的位置上,顯示他的文化修養;第四個名字則是雅好書法的他在留言時喜歡用的「龍山書人」。龍山,即龍首山,是他發跡的故鄉、「大城市」鐵嶺的一座名山。似是巧合,他離開鐵嶺後任職的地方也各有一座山:錦州是閭山,重慶是歌樂山。調任重慶時一篇講話裡,他曾寫道「異地風情不同處,竟把歌樂當閭山」。

在重慶成為他不受制約的大舞臺之前,鐵嶺是他的小學,錦州是他的中學,從鐵嶺到錦州的二十四年間,他完成了內功外功的修煉,而重慶的三年零八個月時間裏,則成了他把遼寧經驗搬來、放大並恣意馳騁的大學。

王氏刀法

從遼寧到重慶的近二十八年從警時間裏,王立軍一路過關斬將建功立業的江湖秘訣,是三套王氏刀法:打黑、治警和包裝。

打黑是他一生功業的基礎。追溯歷史,王立軍打黑,始於1994年在鐵嶺的919打黑案,發展於任職鐵嶺和錦州期間的數次抽調到外地打黑的「滅火隊」經驗,最終於2008年調任重慶後,獲得了登峰造極的大發展。縱觀這些打黑過程,王立軍式打黑的秘訣,在於以下幾個要素:全民動員的運動式打黑,一插到底的專案組模式,異地用警和武警介入,異地關押和刑訊逼供。在《從鐵嶺到錦州》、《打黑》這兩篇中,讀者將看到本刊記者對王立軍打黑史的忠實溯源。

王式打黑,刀鋒所向,人擋殺人,佛擋殺佛。2009重慶打黑高峰時期,三百多個專案組按ABC三類分級管理,雲集黃龍路555號,以091等十六個重點專案組為先導,主控了從文強到李莊的所有大案要案。當其時也,安徽、山西、廣西等外地警方紛紛組團前往重慶學習取經。而王氏打黑的套路,也伴隨著王立軍盛極一時的榮光,不再侷限於重慶。

對外是打黑,對內則是治警。

作為名聲在外的「個性化」官員,王立軍習慣對傳統的警隊體制展開雷霆般的衝擊。在遼寧,他搞「查擺剖析」,搞責任倒查機制和就地「扒皮」,搞交巡警體制改革(見《從鐵嶺到錦州》)。到重慶後,這些得到更高強度的放大,一律先就地免職的全員競聘機制給重慶警界帶來的衝擊之大,超出想像。《王立軍辭典》一文中收錄的「勝在起點,敗在終點」,「不要潛規則,要元規則」等王立軍語錄,即是彼時情況的生動寫照。

完成基本人事洗牌後,警營文化沙龍成為王立軍文化治警的重要平臺。而大規模招聘研究生以提升警隊學歷水準,也是文化治警的重要內容。王言必稱文化承載力,「文化承載力決定警務生產力。」另一方面,以號稱建設亞洲最大警局為口號的「警務大躍進」,斥資數百億的近三十個大工程,以及「警察人民公社」,也自此拉開序幕。

市局政治部和紀委兩個部門成為他的兩大抓手,即所謂「雙輪驅動」,前者掌握帽子,後者掌握棍子。問責一出,聞之色變。而對各項專報的批示以及市局警令部專項督辦,對他寫的、說的一一對照落實,一律發放督辦書,則成為他的主要治理工具。王立軍精力過人,平均每天要批示一百多個文件,對文件的內容和形式要求極高,對紙張,質地,抬頭,格式,字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的使用,都會成為打回重寫的理由。

短短三年間,多管齊下,通過一次又一次嚴酷整風,王立軍在重慶警界樹立了說一不二的權威,警員們稱他是貨真價實的「王」,就是王法,一些高級警官稱去見他也是「上朝去」。《治警》一篇中,對此有生動記錄。

包裝是他的第三條路徑依賴。

遼寧時期的王立軍,就深諳包裝之道。他個性中的演藝人格和略顯誇張的行事風格,本就容易成為媒體獵奇的焦點。從早期持槍躍馬的「小馬哥」形象,到中期螢屏上親自演繹的英雄熱淚,再到重慶時期的偶露崢嶸,這些王立軍極為重視的塑形工程兵分兩路,外宣倚重本地媒體和關係媒體的定向報導,內宣則地毯式覆蓋警界公安內網,以及呈送他一個人的專報、快報等,收效奇快。而他的文宣團隊,私下自嘲每天都在辦一份《順天時報》,蒐羅網路聲音以塞上聽。《化妝師王立軍》一文,對此有條分縷析的記錄。

打黑後期籌辦的重慶打黑展,利用內外宣之間的政策縫隙,吸引了國內外數以萬計的重要客人前往,成為重慶三年間最為重要的外宣平臺。一時之間,上午聽書記市長介紹「五個重慶」,下午到重慶市局看打黑展,晚上到大會堂唱紅歌,成為「重慶一日游」的必備三部曲。

刻意籌建的女子交巡警特勤支隊和遍佈全重慶的近500座交巡警平臺,是對外集中展示的兩個重要平臺,也是不惜血本的形象工程,在贏取眼球方面,為王立軍立下了可與打黑展媲美的「汗馬功勞」。

他對形式感的要求,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警車摩托車直升機,鋼盔閃亮警燈閃爍,人海戰術的大場面,整齊劃一的畫面感,覆蓋了從抓文強到抓李莊到春節團拜會的所有重大場景。他違反警務條例,為女子交巡警修改警服和警車樣式。重慶市公安局的底樓車庫,也依據他的審美趣味,被改造成了類似華西村文化快餐的全球警察博覽。

而最突出的形式感,則是他對學歷與學位的迷戀。一個只擁有初中學歷的轉業軍人,在通過自考與成教獲取了中專與大專文憑後,在十餘年時間裏,通過在某校學習、進修、開會,或洽談合作後,通常會在該校擔任教職的「王立軍定律」,相繼獲得了數十所大學榮譽教職,成為世界級刑偵與法醫專家。王立軍的學歷技術與官位級別的平行發展路線,既是當下官場與學界聯姻的典型道路,也打上了充滿個人化色彩的王立軍烙印。《學者王立軍》一文,詳盡描述了「王立軍定律」以及王立軍式的學術道路。

2008年,從遼寧轉戰重慶的王立軍,挾三套王氏刀法南下,開始了在重慶濃墨重彩的三年,在重慶,他三年之內連升四級,其實際權力,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也是沒有監督,無法制約,無人敢當其鋒的三年。在2011年5月升任副市長後,若非尼爾•海伍德案這個小概率事件,已經沒有多少人懷疑擺在他前面的就是一條金光大道了。

但即便是在仕途最順利的時候,王立軍自己也未必永葆樂觀。在東北打黑時,他感嘆自己就如領導嘴裡的口香糖,隨時可能被拋棄。重慶三年的腥風血雨,讓他有強烈的不安全感,被迫害妄想症的產生,會進而轉化成為對更高位置更大權力的渴求。

如果說2009年底的李莊案是重慶形勢的分水嶺,那麼2011年底的尼爾•海伍德案則成為王立軍命運的分水嶺。此後,因該案引發的罅隙,王立軍與曾強力支持他的市委領導關係陷入僵局,被免去警權四天之後的2月6日,王出走成都美領館,以和他行事風格高度吻合的「驚天動地爆炸性事件」的方式,親手落下了王立軍時代的帷幕。一樁預先張揚的謀殺案,是如何引發末路逃亡,最終讓重慶形勢急轉直下的?此中緣由,可細看《東窗事發》一文。

誰把王立軍推上神壇  

除卻王立軍的個人性格與行事風格的原因外,不正常的幹部人事任命和管理體制,是王立軍能成為王立軍的首要原因。

在重慶,王獲得了地方主要領導人的絕對支持,市委書記頻頻到市局視察,甚至直接介入到局黨委的班子成員分工;市政府財政首先保障公安,對「警務大躍進」不計成本天量投入。這種幹部體制上的絕對授權和信任,讓王立軍迅速成為城市治安管理上的第一首腦,也成為主要領導家庭內務治理的重要倚靠,這使得他獲得了說一不二的無上權力。這也能理解,縱使上級公安機關不讚同他這套自行其是的高調做法,卻也無可奈何。

警權過大的現實格局,和前述不正常的幹部體制結合起來,使得王立軍如虎添翼。2011年5月以前的重慶打黑高潮時期,王立軍並未在政法委和市政府擔任職務,僅以公安局長的身份就能號令數百家專案組,指揮檢法等多家司法系統,在文強、龔剛模、李莊、樊奇杭等要案中,將嚴重違反程序的王氏打黑刀法強行推進到底,最終使得重慶打黑由法治軌道上的「治安管理」演變成為以社會控制為目的的「社會管理」(童之偉教授語)。

在這種情況下,勞教等短平快維穩手段,監控竊聽等技偵措施大行其道,潘多拉盒子被王立軍打開,釀成完全脫離法治軌道的人治災難。針對嫌疑人,是血雨腥風般的刑訊逼供,鐵山坪等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基地」;針對有微詞的普通市民,王立軍的辦法是直接勞教,「一坨屎」案、任建宇案等血淚斑斑的勞教案層出不窮;針對中高級幹部,則是用特別手段掌控,王立軍公開聲稱「在一些幹部的褲腰帶上綁上了定時炸彈」,前不久被曝光的雷政富案成為一個意味深長的詮釋。

在此之外,還需反思的是警媒關係中的畸形生態。王立軍現象的造神者——那些有意和無意的媒體以及媒體人不專業不負責任不加甄別的「三不式」包裝,使得王立軍在鐵嶺時期就已登上神壇。部分媒體和媒體人,沿襲主流話語裡典型塑造的陳舊模式,迎合民粹情緒裡的英雄情結,也呼應了王身上的演藝人格,主賓合力用種種低趣味半傳奇式的情節來對王做了濃墨重彩的化妝。

這個粗糙的英模妝容,在獲得了組織化的肯定與認可後,成為不容質疑和否定的標兵與模範。體制提供了合法性,也排除了正常的質疑和基於政治倫理的監督與制約。這就不難理解鐵嶺919案開創的王立軍式打黑,最終發展成為他從遼寧到重慶一生功業的路徑依賴。也不難理解經歷了三輪車伕案的波折後,王立軍對媒體包裝的作用有了更加心領神會的理解,他內心深處的自大與自得,也從此時開始膨脹。

到重慶後,這一切都獲得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氣候。王本人對媒體本就嫻熟的操控能力也獲得了脫胎換骨的提升。與此同時,學術皮條客的主動介入,運用得出神入化的「王立軍定律」,給他換來無數頭銜。在詭異的意識形態氣氛下,無良文人與江湖學者接踵而至,這些過江之鯽匪夷所思的追捧,將王立軍的面目修飾得更加神鬼難測,到打黑風暴告一段落的2010年和2011年,王的形象到達頂峰。

在現行警媒關係中,媒體本就受制於警方的信息控制,因而很難質疑警方,更難質疑「公安英模」和「打黑英雄」主導的打黑治警。無法監督批評,只能錦上添花,最後是警媒雙輸結局:媒體喪失了甄別真相與監督權力的天職,警方失去了監督的諍友和糾錯的機會。縱觀整個重慶打黑期間,從秀山緝槍案的真偽,到文強黎強等打黑要案,到現在已經接近真相大白的李莊案,絕大部分媒體都在盲從於警方提供的信息,聽其指揮,為其粉飾,成為王立軍的道具。這就不難理解,即便在他出走美領館後的2012年兩會上,時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仍可以對媒體振振有詞的說:王立軍的打黑英雄稱號不是市委封的,是媒體和網民、群眾給的。

渴望變革的社會情緒也成為王立軍在重慶推行「警務大躍進」的社會基礎。對僵化官僚體制的不滿和厭惡,使得剛到任重慶的早期王立軍,獲得了警界的支持。中下級警察們把王立軍的到來視作一縷清風,認可他公安英模的道德形象與雷霆般的執行力,寄望於這些衝擊人浮於事的僵化體制,從而帶來警務改革的希望。王的俊朗外表,超強的記憶力和演說煽動能力,事必躬親的執行力,以及此前包裝出來的健康形象,重慶警局在內網和外宣上不遺餘力的塑形作為,成為警界內外的王立軍旋風,重慶一時之間成為全國警察一心想投奔的延安聖地。在過去三年中,除卻王自帶的「東北幫」之外,從江蘇湖南黑龍江安徽江西等地調往重慶的各省市警察亦不在少數。

後王立軍時代

無論是那些現在陷於尷尬境地的外地來渝警察,還是曾經擁戴過王立軍的重慶本土中高級警察們,在經歷了「一場壓縮版的文革加大躍進」後,現在已經開始痛苦的反思。「個性化官員」之類以前讓他們興奮不已的稱呼,現在聞之驚悚,思之哀痛。 警察們感嘆,「現在覺得,所謂保守未必天然壞,所謂改革未必天然好」,「原來元規則就是強者制訂的規則,還不如潛規則有底線。」

2012年9月24日,王以濫用職權等四個罪名被判十五年。他的部下、副手和上司,正在和他一起被陸續送進監獄。諷刺的是,他身邊龐大的文宣班子「藍精靈」應他要求所做的詳盡「起居注」,伴隨著他的誇張個性與行事風格,正和他的罪行一樣,以他所未能想到的方式,進入了歷史封存,成為別具一格的研究樣本。

在重慶公安局內,王立軍題名的碩大圓石已經被磨去字樣,毛詩詞牆上的老鷹已被去掉。警營文化沙龍正在改頭換面,所有關於王立軍的照片都被取下。標誌性的「三面旗」,已被換成「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民警核心價值觀。「紅梅讚」烈士牆也早已卸下,正門內兩側的四塊高校和警局科研合作的基地銘石也早被搬走,世界警察文化長廊也已被還原成本來的車庫。

與此同時,近千名被錯誤處理的警察已經平反,數以千計的勞教與打黑案也在接二連三的甄別中。而此前狂飆突進的「警務大躍進」各大項目也大多已喊停。女子特勤支隊和交巡警平臺這兩塊打著王立軍烙印的樣板工程也已經調整。

某種意義上,重慶公安和全國警界都正在進入後王立軍時代。所謂踏雪無痕,潤物無聲,後王立軍時代更深刻的變化相信還會陸續到來,更深的內幕也會逐漸暴露出來。但如果對把王立軍推上神壇的因素不做認真的檢討,對王立軍模式不做徹底的反思,對現行幹部人事制度和警權過大的司法體制不做徹底的變革,如果健康的警媒生態的建立不早日提上日程,醞釀和產生下一個王立軍的氣候仍將存在,王立軍留給這座城市的傷痕,留在警察隊伍精神世界裡的慘烈傷痛,仍然會是一道無形的枷鎖和深深的痕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南都週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