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股市依舊是一個賭場(圖)
股上股下,幾家歡喜幾家愁
中國的股市被譽為全世界最不賺錢的股市。即將過去的2012年,上證指數已經跌至兩千餘點,每一隻股票平均跌幅超過15%,持股最多的前100富豪財富縮水1600億。中小股民的損失更是無以計算。這說明,中國的股市依舊是欺詐橫行的賭場,股票市場依舊是屬於騙子的天下。
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具有一個良好的傳統。每年,他們都會由專門的編輯操刀,約請世界各地知名的財經記者和學者,共同編寫一本對來年世界經濟展望和預測的特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依照時間順序逆流而上,往前翻看歷年的特輯,在世紀之交的2000年那一輯裡,我找到了這樣一段話:「目前,由於急於刺激消費支出,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大肆宣揚股票市場。1999年夏天《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號召投資者購買股票的社論——如果上升的股票價格使經濟活躍,一段時間以內,中國政府將不得不保持對股票市場的支持政策。中國的股票市場資本總額只佔GDP的25%,而且只有3,500萬股東。」
寫下以上句子的,是芝加哥蘇黎世金融服務公司的首席分析員大衛·黑爾(David Hale)。黑爾的話被刊登上《經濟學人》雜誌那年,我尚在念高中,既沒有聽說過這本雜誌,也不大清楚股票市場的確切含義。不過,就個人而言,我當時對「股市」二字還是有一些囫圇的理解。這種理解一方面因為我的父母曾經購買股票,更重要的感情影響則源自上世紀90年代一部名為《大時代》的香港電視劇。我至今仍記得劉松仁飾演的股票經紀人在劇集裡被黑社會大佬用槍指著腦袋,威脅他操縱股價上漲的場景,這個角色後來亦被股票所累,下場十分淒慘。拜電視劇所賜,股票市場給我留下的直接印象是:這是一群惡棍和賭徒操縱的金錢遊戲。
以今天的視角來回顧十幾年前的一篇文章和當時的中國股市,會讓人頓生物換星移、恍若隔世之感。在2011年6月的某期《中國日報》上,刊有一篇名為《20年的過山車之旅》的文章。撰文的記者訪問了多位中國老股民,他們大都有多年前在證券公司門口徹夜排隊購買股票的經驗,不少人依舊對這些經歷的細節回憶得活靈活現,更有人難掩激動,手舞足蹈地誇耀著他們在中國證券市場挖到的第一桶金。據統計,從1996年開始至2000年終止的牛市中,股票經紀人的收入是普通公職人員的四倍,而一般股民的獲利,更是無法給出確切數字。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歷史記憶已屬絕無僅有。因為就在黑爾發表那篇文章後數月之內,中國股市迎來了長達五年的熊市,上證指數從2,000多點跌至998點。不少人賠得血本無歸。
2005年股改之後,中國股民們乘坐的這輛A股過山車又開始由谷底向上勻速爬升。2007年10月,上證指數突破了歷史性的6,000點,然而短短一年以後,股市行情又急轉直下,跌落到1,664點。中國股民們的心跳,這些年來也隨著驚險刺激的股市過山車之旅而七上八下,飽受折騰。股票價格上漲時,人們會趨之若鶩、瘋狂購買;價格下跌時,股票頓時又成了人們握著的燙手山芋,頃刻間被紛紛拋售。而在這個全民投機的過程中,吃虧最大的當屬佔股票持有者絕大多數的散戶們。
為什麼中小散戶的利益最容易受損?無疑是因為股票市場並不公平的遊戲規則。就在十幾年前黑爾那段文字見諸報端後不久,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發表了著名的「股市賭場論」。他在接受央視的訪談時說道:「中國的股市很像一個賭場,而且很不規範。賭場裡面也有規矩,比如你不能看別人的牌。而我們這裡呢,有些人可以看別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詐騙。」這番話,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吳敬璉的「股市賭場論」很快就在中國的股票市場找到了一個最佳註腳。被稱為「中國版安然醜聞」的銀廣夏事件於2001年浮出水面,依靠虛報財務報表推動股價瘋狂上漲的銀廣夏公司被媒體曝光,公司很快遭到調查,原本飆升的股價立即一路傾瀉。在連續15個跌停版之後,銀廣夏停牌,無數股民的血汗錢人間蒸發。將寶押在這隻潛力股上的賭徒們輸了個精光,但真正的大莊家,在事情敗露以前卻早已套現離場。
客觀來看,在缺乏必要市場監管的情況下,發生這類事件其實並不值得人們過於詫異。畢竟,對於股票經紀人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而言,虛造的利好信息無疑能幫助他們更快地獲取利益;而且他們想要做到這一點,也並不困難。但對於處在專業金融圈之外的投資者,由於對真實信息的瞭解渠道不足,唯一等待著他們的命運就是淪落為內幕交易者的「儲錢罐」和「提款機」。
投資者們集體行動的邏輯源於一種從眾的心理基礎。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裡論述股票價格波動時,曾用「選美理論」來比喻投資者的集體行為。簡言之,如果在一場選美比賽中,獲勝標準由觀眾投給候選人的票數而定,並且投票給最終冠軍的觀眾都可以得到大獎,那麼,人們為了獲得獎品,並不會投票給自己認為最漂亮的女性,而會投票給他認為多數人都會選的那位女性。這樣的策略完全是出於權宜之計,至於最後選出來的冠軍到底是不是真美女,反而無關緊要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