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刻意給自己找麻煩
.提升自我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擇走困難的路
02 想像最壞的狀況
.有壓力,代表有價值;抱持著恐懼、不安,痛快「享受」壓力
03 絕不「被動」完成交付任務
.主動才能打開僵局,不敢挑戰,沒有贏的機會
04 把失敗當「養份」,失敗太少,當然不會成功
.有時候,不是缺乏能力或努力不夠,而是累積的失敗次數太少
05 永遠強烈警惕自己,不能沈迷於好結果
.成功最好在當下就舍去,越快忘掉越好
06 丟掉面子,反覆思考失敗原因
.運用正面言語和思考力,縮短低潮期
07 真正的自信,得靠克服失敗,才能在心中扎根
.面對痛苦不逃避,袒蕩蕩正面接受,必能成長
08 不順遂的時候,更要集中注意力,保持冷靜
.難過的時候勉強歡笑,將能扭轉心理狀況,提升企圖心與注意力
09 做白工、繞遠路,才是成功的捷徑
.太容易獲得的也會一下子就失去,慢慢走的人,最後能走得最遠
Chapter 2 關鍵都在「細節」裡!要成功,先把小事做好。
10 自己決定要做的事,即使是小事,也要貫徹到底
.想要做些特別的事,重點就在保持一般狀態的自己
11 習慣「苦差事」,而不是只做「想做的快樂事」
.把「痛苦的習慣」當做是自己的義務,目標永遠放在慾望之前
12 不在乎被嘲笑,「目的意識」非常強烈
.只要有「想要」的強烈意願,願望就會奇妙地實現
13 只判斷是不是「該做」的事,而非想做或不想做
.在非做不可的工作中找尋價值,扭轉成自己「想做」的事
14 「痛苦」和「折磨」都是肥料,克服它,你會更愛這件事
.工作的苦與樂是一體兩面,因為「苦過」,才會帶來喜悅
15 不放過任何一件「瑣事」,每件「雜事」都是工作
.越簡單的事情越有深度,越單純的事情越困難
16 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不必一直去想新事物
.選擇變多,猶豫也變多,專心一件事,才容易成功
17 把夢想放在心裏,默默做好眼前該做的事
.鎖定焦點,當個專心忘我的偏執狂,就一定能成功
18 在「過程」下功夫,而非只在意結果
.好結果的成就感,來自過程中的充實感
19 每天三小時,維持十年,非凡的能力也得靠「累積努力」來獲得
.經過漫長痛苦過程養成的能力,才貨真價實
Chapter 3 有個性一點!建立「你的風格」,相信直覺
20 對自己的工作有點「任性」,自己指揮自己
.老是在意別人的評價,無法活出真正的自己
21 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不是別人教你的
.鮮明的個性也能成為一項利器,隨心所欲塑造自我風格
22 在「守、破、離」的精神下精進自我風格
.看法越相同,人際關係越圓滑
23 把「為了別人」而努力,轉化成對工作的熱情
.父母、家人、顧客、球迷……,他們開心就是最大的動力
24 打破規則,加入自己的創意和想法
.只會死讀書,永遠無法成為佼佼者
25 經常把自己當成某位尊敬的人,模仿是進步的捷徑。
.先從模仿開始,逐漸培養出自己獨特的形式
26 提高敏感度,直覺能正中事物的本質
.低潮並不是沒做出好成績。抓不到感覺與感覺混亂的狀態才是真正的低潮
27 隨時留意「內心感覺」,直覺和靈感能瞬間看穿任何事
.經常和內心對話,不能只依賴知識和數據,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
Chapter 4 想成功的企圖心,不斷描繪「A+的自己」
28 好,還要更好,永遠往「高規格」的目標前進
.越有名的人越謙虛,因為感到滿足,就代表開始停滯或退步
29 強烈描繪「做到」的畫面,越想要的東西越容易到手
.以「做得到」為前提往前邁進,積極面對事物,自然就會出現好結果
30 將成功「影像化」,專注力和企圖心就會增加
.善用正面想像力,將成功拉近眼前
31善用「說大話」的效果,話說出口,就要做到
.自己的「賣點」只能靠自己執行、宣傳
32 把練習當「主」,正式比賽當「從」
.萬全的準備,才是決勝關鍵點
33 把一天當做一輩子,永遠活在當下
.以「一天」為單位,全力燃燒、徹底反省
結語-相信自己,就能擊出人生的全壘打
失敗是「養分」,失敗太少,當然不會成功!
棒球是一種失敗的運動。打者的打擊率只要有三成就堪稱一流選手,也就是說,每次揮棒有七成是以失敗收場。
放眼日、美職業棒球界,打擊率能至四成的打者,鈴木一朗無疑是其中之一,即便這樣,沒能擊出安打的機率也在六成以上,失敗的機會是成功的兩倍多。不過,他卻這樣看待失敗:「打擊是以失敗為前提,所以絕對不能失去企圖心。」這句話可以一窺他在這項「殘酷」運動中掌握到的「失敗學」。
簡單的說,就是別把失敗當做挫折和委靡的材料,要活用它並向前邁進,往上成長,成為積極正面的糧食。
「失敗」這個字在日英字典上翻譯為「mistake(錯誤)」,但我認為這是「精神上的誤譯」。「失敗」這個日文字用英文正確表達,應該是「challenge(挑戰)」。所以只要像鈴木一朗一樣,把失敗當做是邁向下一個階段的先決條件,不必氣餒,不斷地再次挑戰就行了。
至於成功與失敗的關係,鈴木一朗也表示,「不能光是好的,如果沒有累積失敗,結果也不會是正面的。」即使打擊率到四成,仍有六成以無安打作收。也許是這樣的慘痛經驗,讓他實際體會到,累積成功不如累積失敗的效果來得更大。
失敗的重點不在「失敗」,是經驗
在商場上也一樣,沒經歷過任何失敗就想要完成一件大工程是不可能的。成功的達成率和失敗次數成正比,因此,還沒能達到成功的你,應該要這麼想,並不是缺乏能力或努力不夠,而是累積的失敗次數太少。
從這個角度來解讀鈴木一朗,對成功次數自得意滿的人只是半調子,能夠誇耀失敗次數的才算獨當一面。就算失敗,也沒閑工夫陷入挫折與委靡。失敗了,表示又能成長一些,換個角度想就好。
當然不是沒頭沒腦地建議大家失敗,而是,既然失敗中必定隱藏著邁向成功的契機,重點就不在「不失敗」,而是該從眾多失敗經驗中學到教訓。
鈴木一朗在一九九四年第一次拿到打擊王時,打擊率高達三成八五,十分驚人。當時在記者會上他曾這麼說:「大家會覺得這個數字很厲害,但我知道自己還有超過六成的球沒打好。接下來,我的課題就是儘可能降低這個比例。」
對當年才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來說,這句話聽來有點老成,但這個年紀就已經將注意力放在無效打擊而非安打;比起成功更關注失敗,就這一點來看的確不凡。
就算失敗也要「高品質」
鈴木一朗持續貫徹這種「忘記成功,反省失敗」的態度,當他擊出安打後,只在衝上一壘的這短短時間內,沉浸於打擊出去的滿足感,接下來就把成功拋諸腦後。因為,從成功能學到的遠比想像中來得少。
另一方面,如果是無效揮擊時,當他往一壘沖的瞬間就開始想:「為什麼沒打好?」這樣的反省會從他回到休息區一直持續到下半局守備。
當然他從不因為失敗而懊惱,而是把焦點轉向「找到失敗中能成功的可能性」,並努力挖掘它。他總是一直不斷追求隱藏在六成失敗中的機會和可能性,否則累積失敗經驗的效用只能歸零。從這個方向思考,就能很清楚看出鈴木一朗最終的追求的目標並非成功。
他永遠都把目標放在「更好的失敗」上,至今仍不斷追求能從中學到更多、提升自我可能性的「高品質失敗」。
不沈迷好結果,高興一下下就好
像鈴木一朗這麼不在意自己成功的運動選手似乎很罕見。即便在一場比賽中締造「五打數五安打」的記錄,飽受周圍的不斷稱讚,但他卻對這項成果毫不在乎,彷彿事不關己。
事實上,在一場每個打席都有優異表現的比賽後,當他接受訪問時,也是冷冷地這樣回答:
「這種狀況不會再有了,過了這個時間點就結束了。我希望明天趕快來,老是沉醉在當時的餘韻,對接下來一點好處都沒有。」
這口氣聽起來似乎像對當天的成功感到厭惡,但不用說也知道,他是強烈警惕自己不能沈迷於好結果。因為滿足於自己的成果,不知不覺就會掉以輕心。因此,成功最好在當下就舍去,越快忘掉越好。鈴木一朗始終保持著這種「不把滿足感帶到隔天」的態度。
相反地,他幾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失敗上。換句話說,他對按照計畫運作的事完全不感興趣,反而不死心地把全副心力放在未如預期的事,追根究柢探求失敗原因,從失敗中努力尋找下一個可能性。
做不到的事,反而能帶來成長
在日本、美國棒壇創下總計兩千安打的記錄時,鈴木一朗也提到累積無數安打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累積了比安打更多的無效打擊。他曾這麼說:「比起兩千次的成功,我嘗過更多次懊悔的滋味。我覺得這部分對我來說意義比較重大。」
對於習慣隨時將注意力放在「做不到」勝於「辦到了」的鈴木一朗,這句話的確忠實反映出他的個性,但為什麼他這麼關注那些做不到的事呢?
因為他很清楚,「辦到了」就等於停止進步,只有未完成才能帶來成長。而且他也知道做不到的事有更大的進步空間。針對這一點他也曾表示:
「我還有很多做不到的事。不過,做不到才好,因為做到了就表示從此結束,所以我說做不到也好。」
聽起來好像因為做不到而高興,對未完成的事心存感激。但是,這句「做不到也好」並非出自業餘選手,而是具備世界最高水準的鈴木一朗,意義非同小可。由此能感受到,在達到一般人無法比擬的高水準後,已無可匹敵之人,只能與自己切磋琢磨,是一種運動選手孤傲的宿命。
鈴木一朗將「做不到的事」當做努力目標,邁向成長的無窮上進心,以及嚴以律己的態度,都可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思考習慣及行動原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