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這條道路,踏上去,就要往上爬。這是常識,也是常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在向前挪移,有快升,有平穩,也有遲緩。當然,有些人中途落馬,摔了下來。相對來說,長久停在原地,一動不動,倒是罕見現象。
在湖南邵陽市隆回縣,卻有一位官員,在國土局長的位置,一呆就是15年。他叫肖時龍,被稱為「最牛國土局長」,因為他像是一條官場「臥龍」,長久沒有起身騰飛,反倒成了一個奇蹟。
這位「土地爺」,與眾不同。他說,自己腦子裡從來沒有過陞官發財的念頭,呆在這個位置上,是「知足者常樂」。這位「最牛國土局長」,用句歌詞稱,是「他一直很安靜」。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孟學農曾說,「現在說躁動,真正躁動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各級政府官員」。孟學農還說,有些官員三年不升遷心理就躁動了。
「最牛國土局長」的表現,真是絕對不躁動。當然,做官是需要淡定,躁動容易出問題。重慶落馬貪官文強,在走近人生末路之時,就曾寫下悔過書,把自己腐敗的原因部分歸結為仕途多年原地踏步,沒能陞官。陞官不成,就心生不滿,亂權弄法,假如當初「黑老大」文強不那麼躁動,像湖南邵陽那樣「知足常樂」,命運或許又會有新的懸念。
問題是,連當15年「土地爺」,顯得那麼淡定,這種「最牛」,也並不正常。儘管官員在仕途奔走,達到一定級別,會遭遇「天花板」,升不上去。這時候,也需要官員能調整好心態,超越官場晉升單一的價值官,內心淡定,不躁動,兢兢業業做好服務。但是,心態不躁動,絕不代表消極無為。如果紋絲不動,如同沉睡美夢之中,這種官員,到底是不是好官,就得打個疑問了。
畢竟,急吼吼地忙著陞官不是好事,但躺在某個官位上不起來,也不是好事。中國的官場制度設計,本身也就是要鼓勵官員,在民主與法治的軌道上,向上前行。官員的換崗流動,本身也有激勵意義。如果一個官員長期呆在某個位置不同,特別是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就會有負面作用的,比如,容易形成「家天下」,不利於對權力進行監督制約。
而國土局長,無疑就是「肥缺」,是「美差」,相關權力之手,可以攪動起巨大的利益。在這樣的位置上,如果能夠長期「自說自話」,不受約束,當然就容易帶給自己「知足常樂」的利益。儘管現在貪腐數字的上限不斷被刷新,但不是每個貪官都「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能低估民意智慧,也不要小看貪官心計,很多貪官也比較「務實」,不想貪得太多,讓自己被「撐死」了。
由此,我覺得,看待這樣特殊的「土地爺」,至少得從兩個角度去審視。一方面,這種官員任用,本身到底有多大合理性,是否滿足民主精神,是否在養官場懶漢,培養庸官?這種擔憂,不是空穴來風。畢竟,連這位「土地爺」都覺得自己長期「知足常樂」,想著「過兩年就要退休了」,那麼,要盡職盡力,他還能有多少激情與能力;另一方面,擔任如此漫長時間的國土局「一把手」,會不會已經建立了一個權力體系,構建出一張防止監督約束的防護網,給相關監督者罩上了「蒙眼布」呢?畢竟,這些年,一些地方國土部門內部「扎堆腐敗」現象頻發,都足以引起警惕。
在官場,「坐火箭」般的快速晉升,會給人很不正常的感覺。比如,那位29歲的「最年輕市長」周森鋒就曾被民意挖出很多問題來。長期趴在官位上不動,不可能有「坐火箭」那樣爆發衝擊力,不容易引起人們注意,但如果多年如同「忍者神龜」,恐怕也就更值得關注了。從這個意義講,「最牛國土局長」連任15年卻能不躁動,還太多值得探尋的官場懸念。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