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數據迷霧

數字是有威力的。中國政府太瞭解這一點了。昨日中國發布經濟數據後,亞洲股市得到少見的提振,因為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過程或已觸底。過去九個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達7.7%,全年實現7.5%的經濟增長目標基本無虞。這究竟是一種巧合,還是說明中國政府經濟管理能力高超呢?

中國對自身經濟的掌控力高於多數其他國家。中國政府對銀行體系的牢牢控制意味著,其可在經濟增長放緩時打開貸款閥門為投資項目融資。而經濟總產出數據的不透明性,又讓中國政府獲得了額外的騰挪空間。官方公布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今年前九個月同比實際增長12%)、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今年前九個月同比實際增長19%)以及出口數據(今年前九個月同比增長7%)。但這些數據只具有指示意義,加總後與總產出數據並不相等。比方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並不涵蓋在餐廳用餐等服務業領域的支出。而且,這些數據也不能說明購物以及修建橋樑等行為對產出增添的真實價值。

為了看清中國經濟總產出增長的各個部分,研究中國市場的人士只能信賴其他官方數據。例如,在最終消費這一難以捉摸的經濟指標中,本應包含服務業數據。同樣,在固定資本形成總額這一指標中,也應包含投資活動增加的價值。但這將使修正數據的難度增加。中國近期修正了2011年資本形成以及消費對於產出增長的貢獻。受此影響,來自里昂證券(CLSA)的數據顯示,去年消費超過投資成為推動產出增長的最主要因素——這是2005年以來的第一次。

但這些數據是否有意義呢?中國經濟已有較長一段時間是由消費唱主角。金融危機之後的投資熱潮只是在近期才奪走了消費的光芒。當然,隨著中國推動自身經濟的再平衡,它的經濟增長已有所放緩。但這才是正確的發展道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Lex專欄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