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or共軍?誰在抗日戰爭中保存實力?
在匪區長大受教育的民眾,哪怕對抗日戰爭史並不興趣的,也多少都聽過這種言論:國民黨在抗戰期間保存實力,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抗戰勝利後下山摘桃子。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黨媽信奉的是戈培爾同志的名言:謊言說上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於是,上面這段話,隨著中宣部報紙電視幾十年如一日的全面宣傳,大概在很多人心中就「變成了真理」,包括少年時代的我。
可隨著慢慢長大和閱讀思考的增多,我越發覺得上面的說法在事實上漏洞太大,以至於根本無法成立,而歷史的真相據我粗淺的閱讀考察,與上面的表述,完全是180度反轉。本文試從國軍和共軍兩方面來論述,到底誰是中流砥柱,到底誰在消極抗戰保存實力?
一,國軍部分
所謂國軍「消極抗戰保存實力」最常見,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說法是:胡宗南30萬重兵(還有臉皮厚的說40萬的)不去前線抗日,反而用來包圍陝甘寧邊區。
這也是一條著名的由說了一千遍的謊言演變而成的真理。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真相如何。
胡宗南,浙江人,黃埔一期畢業生。是黃浦一期生中最受蔣中正重用,提拔最快的將領。先後出任國軍中央軍精銳第1師師長,第1軍軍長,抗戰爆發後擔任17軍團司令,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武漢會戰後撤退至西安,從此開始了他被稱為「西北王」的宦海生涯。
暫且放下胡宗南不表,先看一下1938年開始陝西附近地區面臨的軍事形勢。1938年2月-5月,日軍自山西太原出發,沿同蒲鐵路南下,一路攻佔臨汾,運城,最終佔領晉陝交接的黃河重要渡口風陵渡,全線打通同蒲鐵路,佔領了山西最富庶的汾河盆地和運城盆地。而防守這一地區的衛立煌長官的第一戰區和閻錫山長官的第二戰區部隊一敗再敗,無力阻擋,,致使日軍直抵黃河岸邊,嚴重威脅西安、洛陽。而這次戰役,由於與著名的徐州大會戰時間重合,所以很少被人重視(我也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多關注這些看似「小」的戰役),但其對戰局的影響,起碼對西北大後方而言,是十分嚴重的。
眾所周知,重慶,成都,四川,是中國對日抗戰的西南大後方,國民政府的陪都就設在重慶。而抗戰期間,中國其實還有個西北大後方,它的核心城市,不是紅都延安,而是古都西安。八年抗戰期間,和重慶一樣,日軍從未能夠攻入西安,甚至都沒能攻入陝西省。這些,都無法迴避胡宗南麾下部隊的功勞。
自從胡宗南率17軍團部隊及其他一些前期會戰中受損,急需整補的部隊退入陝西關中平原後,他即著手整頓部隊,將17軍團擴編為34集團軍,自任總司令。從此,這個由黃埔中央軍第1師擴大發展起來的34集團軍,就稱為所謂「胡宗南軍事集團」核心精銳部隊。它最初隸屬於總部設在洛陽的,由衛立煌長官指揮的第一戰區,後又調入防區包含整個大西北地區的第八戰區,胡本人升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
34集團軍在抗戰期間,是按照匪黨長期宣傳的那樣,佈防於所謂「陝甘寧邊區」周圍,「限共防共反共」嗎?不是的!這支包圍西北大後方的核心部隊,防線設在從潼關到宜川,沿著黃河西岸的河防陣地上。
如圖所示,諸位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旦佔據晉西南盆地的日軍突破河防進入關中平原,會發現那里根本無險可守,西安指日可下。這就是西北大後方的危險之處,她只有黃河天險作為屏障,僅一條河道也不太寬,水流也不算大的黃河而已!對比西南大後方,即便1940年棗宜會戰日軍攻佔宜昌後,距離重慶仍然很遙遠,而其中間隔著三峽地區的崇山峻嶺,以及第五、第六兩個戰區國軍的龐大兵力阻截。可以說,日軍正面進攻想佔領重慶是沒有希望的。因此,胡宗南面臨的壓力比屏障重慶的國軍大得多,其一地形不利於他,其二兵力也捉襟見肘。這種情況下,他怎麼
可能把精銳的34集團軍用來包圍陝甘寧,而把西安大門洞開?
有人可能要問,胡宗南不是有「三、四十萬大軍」嗎?這個問題就要細細來談了,他何時擁有「三、四十萬大軍」?胡宗南集團的發展膨脹是需要時間的,並非38年他一到陝西就指揮如此龐大的部隊。我們以1943年,匪黨宣傳中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年為例,來說明胡部隊的構成與部署。
1943年,共匪中央叫囂「胡宗南要閃擊延安」,發動所謂「第三次反共高潮」,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所謂「胡宗南幾十萬大軍不去前線抗日,卻包圍陝甘寧邊區反共」的說法正式出籠。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當時胡部都有哪些部隊,都在幹什麼?
1943年,胡宗南的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指揮有34,37,38集團軍,以及17軍,27軍。其中,戰力最強的精銳34集團軍,下轄第1,16,90軍,共9個師,如前所述,依然佈防在關鍵的河防沿線。37集團軍下轄36,80,新7軍,共9個師,38集團軍下轄3,57軍以及騎兵第3軍,共6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17軍2個師,27軍3個師。那麼,除34集團軍外,其他那些據說是「包圍封鎖陝甘寧邊區」的部隊具體情況怎樣呢?
80軍,3軍,17軍皆為1941年晉南中條山會戰慘敗後,退回大後方整補,甚至可以說是重建的部隊。(中條山失利與胡宗南無關,那是衛立煌的「傑作」)。27軍為1943年太行山根據地被日軍攻破後,突圍回來整補的部隊。作戰失利回後方整補,再正常不過了吧,難道這也要請示我們黨媽批准?
36軍,由3個新成立的暫編師組成,戰力可想而知。新7軍,乃是河南張嵐峰部偽軍反正的三個師組成,在西北大後方整訓的部隊。騎3軍,只有兩個人員武器馬匹都欠缺的騎兵師,這樣的部隊能堪大用?只有57軍,是由原抽調34集團軍部隊組成的,戰力較強。
另外,胡宗南部還有兩個軍,76軍和98軍,己經在1942年南調衛戍重慶,直到抗戰勝利都沒有回來。這兩個軍顯然不能「包圍陝甘寧邊區」吧。而其中的98軍也是中條山會戰損失過重,回後方重建的部隊。
這些部隊就是所謂胡宗南用來「包圍封鎖陝甘寧邊區」的幾十萬中央軍精銳嗎?這能被稱為「精銳」嗎?中央軍精銳就是由敗軍,殘軍,偽軍,和缺兵少將缺槍少彈的部隊構成的?更何況,這裡哪有「三、四十萬」人馬?
也許有人會說,胡宗南還有第3,29兩個集團軍呢!可是,這兩個集團軍明明位於河西走廊,準備用於收復新疆之戰的。我們偉大的黨媽,難道要把國民黨反動派打它們「蘇聯老大哥」的「罪行」,也算作「包圍封鎖陝甘寧邊區」吧。
更何況,胡宗南部隊真的只是與日軍隔河對峙,並沒有實際投入作戰嗎?又錯啦!在雙方隔河對峙的幾年間,34集團軍多次排除規模大小不一的部隊渡河到山西作戰,小到一個排,大到一個軍。
1940年,90軍就曾經渡河到晉南,支援山西國軍對日作戰。結果被我們時刻關注階級鬥爭新動向的毛主席,一口咬定是要繞道山西在西渡黃河進犯陝甘寧!我說,主席啊,中央軍是傻瓜嗎,真想進犯陝甘寧,還需要東渡黃河,繞個彎子,再渡河回來?進攻陝甘寧還需要這樣麻煩嗎,走直線走陸路不好嗎?您大概是襲擊國軍破壞抗戰的虧心事做太多了(比如1940年八路軍重兵進攻國軍朱懷冰和石友三的役),所以疑心生暗鬼吧!哈哈哈哈!
在晉陝交接黃河上最重要的渡口——河津的禹門口,國軍始終在河東岸控制著一個橋頭堡陣地,與河西的大軍遙相呼應。雖然雙方在發生多次爭奪戰,日軍曾奪取渡口,國軍,也曾數度渡河反攻,但日軍始終沒能拿下這個用火力控制渡口的橋頭堡陣地,從而也就無法從這裡渡河西犯了。八年抗戰,晉南日軍始終無法突破河防進犯西安,這不能不說是中央軍34集團軍的功勞吧。
1944年日軍發動河南會戰,第一戰區國軍不敵,日軍沿黃河南岸向潼關進犯,企圖一舉衝入關中。危機時刻,胡宗南調動河防大軍,派34集團軍總司令李延年,率第1軍1師,167師,16軍109師,預備3師,57軍8師,97師,27軍46師出關迎敵,拚死將以戰車師團領銜狼奔豕突的日寇擋在潼關之外,大西北民眾得到了平安。
以上這些說明,無論是「包圍邊區防共反共」說,還是「保存實力消極抗戰」說,對胡宗南指揮的中央軍部隊都是不能成立的,都是中宣部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散佈的謊言謬論,是對抗日國軍將士的詆毀和侮辱!
二,匪軍部分
這個部分我想換個寫法,採用倒敘的寫法,從現實開始寫起。因為我發現很多自稱「愛黨愛國愛截訪軍,反美反日反台獨」的所謂「網友」們,暫且不說幾毛啦,好像對它們最最親愛的黨、國、軍的歷史都兩眼一抹黑,所以如果按時間順序說,容易把人看糊塗了。乾脆,倒過來講!
網上很多也不知道是幾毛的名為「軍迷」實為「糞青」的同志們小將們,經常讚不絕口的當今「我軍」三大王牌重裝集團軍,北京軍區38集團軍,瀋陽軍區39集團軍,濟南軍區54集團軍,他們的歷史是怎樣的呢?我想,我就是給它們五塊,他們也未必說得清楚吧。所以,不難為它們了,還是我來替它們說吧。這裡只說其步兵師的歷史,其它什麼坦克炮兵導彈之類,與主題無關。
38集團軍,現轄112,113兩個機械化步兵師,39集團軍,現轄115,116兩個機械化步兵師。這兩個部隊的前身,就是韓戰中匪軍最先入朝的13兵團中的38軍和39軍,其中38軍還被彭德懷司令員封為「萬歲軍」。在所謂「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它們的前身份別為匪東北野戰軍第1,第2縱隊(縱隊相當於軍),後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38軍,39軍。
54集團軍現轄127,162兩個機械化步兵師,127師前身為所謂「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16師,第四野戰軍43軍127師,162師前身為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24師,第四野戰軍45軍135師,後改稱162師。54集團軍的前身為54軍,是一個49年後組成的混編的部隊,原先並不存在。
下面故事的主角,就是38集團軍和39集團軍各兩個師,以及127師這5個師。當然,談抗戰史嘛,還是要回到抗戰時期。
也許諸位都注意到了,這幾個目前匪軍最強悍的王牌部隊,都來自於當年的東北第四野戰軍,而東北地區又是抗戰後匪黨開闢的新區,部隊都是從其他地區調過去的,那麼,這幾個部隊,當年都來自何方呢?
先說38軍,該部在調往東北之前,是匪18集團軍山東軍區下轄的濱海軍區,1945年抗戰勝利後,山東匪軍大規模整編,編成8個三團制野戰師,濱海軍區主力部隊編為第1,第2師,序號排在8個師之首。變成後不就該部就竄入東北,1946年由山東1師,2師,濱海支隊,組成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山東1師為第1師,山東2師為第2師,濱海支隊為第3師。後來該部改稱第四野戰軍38軍,1師改稱112師,2師改稱113師,也就是故事的兩位主角。
再說39軍和127師,它們在流竄東北之前,來自同一個部隊——蘇北軍區的新四軍第三師。1945年,新四軍第三師在黃克誠率領下,傾巢而出,4個旅另3個特務團共3.5萬人扑向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其中第8,10,獨立旅,在東北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8旅為4師,10旅為5師,獨立旅為6師。後2縱隊改為第四野戰軍39軍,4師為115師,5師為116師。而新四軍第三師7旅在東北則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為16師,後改稱第四野戰軍43軍127師。
現在,把對應關系列一下:
112師,山東濱海軍區第1師
113師,山東濱海軍區第2師
115師,蘇北新四軍第三師第8旅
116師,蘇北新四軍第三師第10旅
127師,蘇北新四軍第三師第7旅
至此,似乎還沒進入主題:匪軍消極抗戰保存實力啊!呵呵,不要急,馬上就來!
如果把匪軍所謂抗日根據地地圖打開就會發現,以上五個師,來自相互連接的兩個地區:濱海軍區和蘇北軍區。其中,濱海軍區隸屬於八路軍山東軍區,而蘇北軍區屬於新四軍。這裡需要交代一下各軍區劃分的地理情況:
山東軍區分為6個二級軍區,三個在膠濟線以北,三個在膠濟線以南。其中濱海軍區東臨黃海,南北邊界分別為隴海線和膠濟線,南北鄰居分別是蘇北軍區和膠東軍區,西部邊界為沭河,對岸有魯中和魯南兩個軍區。
新四軍地跨江南江北,最北邊以隴海線為界與山東軍區毗鄰,大致呈一個2x3的長方形分布,東北角為蘇北軍區(新四軍第三師),西北角為淮北軍區(新四軍第四師),兩區以大運河為界;中東部為蘇中軍區(新四軍第一師),中西部為淮南軍區(新四軍第二師),兩區以大運河為界,蘇中,淮南兩區各自與北面的蘇北,淮北兩區隔淮河相望;東南角為蘇南軍區(新四軍第六師),與蘇中軍區分界線為長江,西南角為皖江軍區(新四軍第七師),與淮南軍區分界線為巢湖。
之所以要這樣不厭其煩的講清各軍區地理分布情況,與下面論證匪軍保存實力消極抗戰有直接關係,因此請諸位讀下文前,在腦海中保留一張地圖。
也許諸位注意到了,蘇北軍區和濱海軍區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如果把八路軍山東軍區和華中新四軍的地圖拼在一起看,就會發現,這兩個軍區併肩坐在這張合併地圖的最中心,最內層。他們的冬邊都是大海,中間只隔一條隴海線,而他們的「外圍」,北西南三個方向,統統都是友軍的根據地。換言之,這兩個軍區(其實地理上是連成一片的)處於匪軍其他軍區的層層保護屏蔽之中,猶如在保溫瓶,保險箱中一般。當然,也不是說它們不直接面對日軍,但它們所面對的,都只是伸入根據地內部,呈點線狀分布的日軍——這些日軍只佔據交通幹線和重要城市,因此呈點現狀分布,而且一般都是後方守備部隊,比較缺乏野戰能力。而它們並不直接面對擁有成片成塊大佔領區的,呈二維分布的日軍(或者國軍,國軍也是匪軍的「敵人」),因為他們周邊地區要麼是海要麼是友軍根據地。這與國軍各大戰區和其他一些匪軍根據地面對的情況大不相同,它們都要面對擁有完整佔領「區」的「片狀」分布日軍(或國軍)的威脅。
因此可以說,蘇北、濱海兩個軍區的區位條件,可以說是匪軍各根據地中最佳的!哪怕連陝甘寧邊區都比不上,陝甘寧還面對著北西南三個方向的國軍呢。
諸位是不是有點明白我的意思了,呵呵。相比黨媽宣傳的「胡宗南幾十萬中央軍精銳躲在大後方不抗日」,蘇北和濱海軍區,看上去很像匪軍的「大後方」呢。下面,我只需要論證這兩區的匪軍屬於「中央軍精銳」就好了。
從抗戰結束這個時間點向後看,為了搶佔東北,偉大領袖毛新宇少將他爺爺甚至說過,只要有了東北,哪怕關內其他根據地都丟了,中國革命仍然有希望!據此判斷,它們派去搶佔東北的部隊一定是精銳部隊吧。蘇北和濱海的匪軍集結起來大規模流竄東北後,在東北編成1縱,2縱和6縱16師。而從匪軍戰史看,東北國共戰爭早期,東北匪軍共5個縱隊,兩個位於南滿,1,2,6三個縱隊位於北滿。而北滿是匪黨在東北的核心地區,北滿匪軍3個縱隊是由東北匪酋,毛新宇少將他爺爺的親密戰友彪哥直接指揮的。尤其可見,北滿匪軍的地位要重於南滿匪軍。而本故事中的五位主角——5個精銳師,全部位於北滿的三個縱隊中!此後,38,39軍中的4位主角,又第一批調入朝鮮「打敗美帝野心狼」,為38軍贏得「萬歲軍」稱號的功臣就是主角之一的113師——山東濱海軍區第2師。至於如今,如前所述,這5個師都在目前匪軍最強的三個集團軍6個步兵師中!
而從抗戰結束這個時間點向前看,會發現更加驚人!這5個師:112師,113師,115師,116師,127師,全部來自於匪軍真正的「中央軍」——八路軍115師!而115師的前身,大家都知道,是所謂「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
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濱海軍區112師334團和113師337團,源自115師343旅686團,其中334團團部即原686團團部,686團主力大部在334團;而686團的前身,則是紅一方面軍兩大鐵拳之一的紅3軍團,該部最初由彭德懷1928年率國軍一個團叛變投匪發展而來,至今,334團團旗上仍印著「平江起義團」字樣。
濱海軍區113師335團和蘇北軍區127師379團,380團,源自115師343旅685團,其中379團為685團1營,380團為685團3營,127師師部為原685團團部;而685團,來頭比686團更大,是匪軍真正起家的老牌部隊,紅1方面軍第1軍團!379團,原為紅1軍團2師4團,號稱「葉挺獨立團」,是大革命時期國民革命軍葉挺任團長的第四軍獨立團叛變投匪後發展演變而來,是匪軍真正的「第一團」,南昌「八一」建軍節,大家都不會陌生吧。
380團是紅1軍團1師2團,號稱「秋收起義團」,與「我軍」天蓬元帥毛新宇少將沾親帶故呢。1940年,原685團擴編為八路軍教導1旅,皖南事變後,改稱新四軍3師7旅,「葉挺獨立團」番號為7旅19團,「秋收起義團」番號為7旅20團。
蘇北軍區115師343團和濱海軍區113師338團,都源自於徐海東紅25軍部隊,紅25軍到陝北後與劉志丹紅26軍合編為15軍團,原紅25軍編為73師,75師,26軍編為78師。1937年紅15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73,73師分別改編為687團和688團。1941年組建新四軍第三師,687團和688團分別改稱新四軍3師8旅22團和23團。1943年,8旅23團,也就是原688團跨過隴海路調入濱海軍區,從此脫離蘇北軍區和新四軍第三師。
蘇北軍區116師師部,前身為新四軍3師10旅旅部,再往前,曾經是115師344旅旅部,該師347團,最早可追溯到陝北紅26軍,紅15軍團78師。1937年,15軍團改編為344旅後,紅78師編入687,688兩團,分別為各團第二營。此後不久,這兩個來自陝北的「第二營」被抽調出,組建新的344旅689團,這個團在皖南事變後改稱新四軍4師10旅29團。此後10旅調入蘇北新四軍3師,最終發展為後來的39軍116師。
好啦!總結一下,看看躲藏在濱海軍區和蘇北軍區的匪軍有多麼「中央精銳」
38集團軍112師->山東濱海軍區第1師->八路軍115師343旅->紅1方面軍1軍團和3軍團
38集團軍113師->山東濱海軍區第2師->八路軍115師343旅和344旅->紅一方面軍3軍團和紅25軍
39集團軍115師->蘇北新四軍第三師第8旅->八路軍115師344旅->紅25軍
39集團軍116師->蘇北新四軍第三師第10旅->八路軍115師344旅->紅26軍
54集團軍127師->蘇北新四軍第三師第7旅->八路軍115師343旅->紅1方面軍1軍團
其中,紅25軍和26軍雖然是在陝北才算加入中央紅軍的,可他們對黨中央相當忠誠,比2、4方面軍要更加靠攏黨中央,比起2、4方面軍這兩支「雜牌軍」,它們顯然是「中央軍」。
至於這些躲在「雜牌」友軍屏障「大後方」的「中央軍精銳」有沒有消極抗日保存實力,那看看他們的戰績就一目瞭然了。
平型關「大」戰,上述115師「中央軍精銳」大都參加了,可平型關不過是一場針對日軍輜重部隊的小戰鬥而已,遠遠算不上什麼「大戰」。
百團大戰,真正的「大戰」了,雖然「百團」屬於瞎編吹牛。可跟上述「中央軍」沒有哪怕一粒子彈的關係。它們完全跟百團大戰不沾邊,不搭界。
還有什麼呢?呵呵。據說127師葉挺獨立團,有個「老劉莊連82勇士」,可是,明明有8千多人的「中央軍精銳主力」第7旅,為什麼只留下一個連牽制日軍,最後還是跑不掉了才被迫打起來。日軍也就1千多人而已嘛,我們的王牌第7旅常年保持著8千多人的大編止呢!為什麼要「消極抗日,保存實力」?保存下來實力,今後準備幹什麼?
其他還有嗎?有些那種小到實在沒什麼意思的戰鬥,誰要有臉說,歡迎啊!反正我這裡磚頭準備了很多,還都沒扔出去呢。
如果只是「消極抗日,保存實力」就算了,可還「積極反國」呢,反對國民黨,反對國民政府,反對國民革命軍!
山東沂蒙山區裡,原本有魯蘇戰區司令長官於學忠部建立的根據地,可後來呢?1943年以後,國軍的根據地呢?1942年沂蒙山區「消極抗日,積極反國」的甲子山戰役,濱海軍區幾個「中央軍精銳」都是主要打手。
39集團軍116師的前身,新四軍10旅為什麼從四師調到三師去了?還不是因為1941年跟著彭雪楓「消極抗日,積極反國」,結果被國軍痛扁,才調到蘇北軍區新四軍第三師這個「大後方」去「休假式療養」了。
大名鼎鼎八一南昌起義的127師,當年的新四軍7旅,作為堂堂新四軍軍部機動旅,遇到鬼子來掃蕩,才吝嗇的派出區區82人一個連去送死,掩護主力逃跑;可一旦遇到國軍,就如同鯊魚聞道血腥,迫不及待的就撲上去瘋狗狂咬!
1944年西進淮北軍區幫忙「積極反國」有它,1945年南下幫助淮南和皖江軍區「積極反國」也有它,此前1940年,南下協助蘇中新四軍攻打曹甸國軍,還有它。這條瘋狗作為「機動旅」機動來機動去,干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到處瘋狂咬人!就是堅決不咬日本鬼子!
1945年鬼子投降後,以上這一群「中央軍精銳」瘋狗,再也不躲躲藏藏在「大後方」,乾脆集體流竄到肥沃富饒的黑土地,飽吮那裡的營養,扛著它們蘇聯親爹發的槍炮,堅決徹底乾淨利索地消滅了忠勇抗日的國軍,替大日本皇軍抱了仇雪了恨,最終,把大部分中國的人民和一半朝鮮土地上的人民,關進了鐵幕籠罩黑暗無邊的人間地獄。
這樣的一群惡魔,我詛咒它們早日下地獄!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