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四公子」

公子,古代稱諸侯的兒子為公子,出於客套,有些人稱他人的兒子為公子。所謂「四公子」,是指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在當時有身份、有地位、有知名度的官宦人家的兒子中,把最有名的四位稱為「四公子」。

一,戰國四公子

四公子最早出於戰國末期,當時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時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魏國的信陵君,名無忌,號信陵,魏國第六個國君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魏國自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異軍突起,已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於真正地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中間雖然參與了蘇秦等人的合縱抗秦活動。魏無忌出生和生長於國家走向衰落的時期,他效仿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等貴族的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的危局,243年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魏國被秦所滅。

齊國的孟嘗君(?-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封地於薛,是為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傾一時,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國東北內隅,與其父親的墓塚東西排列,為古薛「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孟嘗君被後人稱為君子有副對聯:孟嘗君子店,千里客來求。

趙國的平原君(?-前253年):嬴姓,趙氏,名勝。東武(山東武城)人,東周戰國時期趙國宗室大臣,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封於東武,號平原君。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任相,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於養士而聞名,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

楚國的春申君(?-前238)本名黃歇,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喪時被楚國國舅李園安排的刺客刺殺。

二,明末四公子

明末四公子:桐城方以智,如皋冒辟疆,宜興陳貞慧,商丘侯方域。方以智(1611—1671)明末清初畫家、哲學家、科學家。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龍眠愚者等,安徽桐城人。崇禎十三年進士,官檢討。後為馬士英、阮大針中傷,逃往南方以賣藥自給。永曆時任左中允,遭誣劾。清兵入粵後,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發憤著述同時,秘密組織反清復明活動。康熙十年三月,因「粵難」被捕,十月,於押解途中逝於江西萬安惶恐灘。學術上,方以智家學淵源,博採眾長,主張中西合璧,儒、釋、道三教歸一冒辟疆 (公元1611-1693年),名襄,辟疆是他的字,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謚潛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頗豐,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苑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我國語體文字的鼻祖。

陳貞慧(1604∼1656),字定生,江蘇宜興人,諸生,明末復社重要成員其父為都察院左都御史陳於廷(1566∼1635),其子為明末清初著名詞人、文學家陳維崧。陳定生為人豪放,傾家財結交天下名士,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與復社同人起草聲討阮大鋮的《留都防亂公檄》一文而名震天下。後為阮氏藉故逮入鎮撫司獄中,幾乎被迫害至死。1645年南都破滅之後,藏身家中土室中不入城市十餘年。或常一人獨往城外山中,滄然慟哭,聞者悲之。明亡後隱居家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