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科學家成功將一本書寫進DNA晶元(圖)

 2012-08-19 19: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DNA是已知密度最高也最穩定的信息存儲介質。(網路圖片)

在儲存信息方面,硬碟與DNA相去甚遠。我們的基因編碼只需一克就能包含數十億Gb信息,一毫克就能收錄美國國會圖書館中的所有藏書內容,而且還能剩下足夠多的空間。當然,所有這一切只是理論上的推斷。現在,根據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報告,研究人員成功將一本書儲存在不到1微微克(10⁻12克)DNA中。這本HTML格式的書包含53,000個單詞和11幅JPEG圖像,以及一段JavaScript程序,大小為5.3MB,研究人員將其翻譯成DNA序列,每比特一鹼基,鹼基流然後以96鹼基分組,每組鏈接到一個19鹼基地址,地址指示了數據儲存在位置。所有這些序列用合成機器轉成DNA,列印在DNA晶元上。

DNA是已知密度最高也最穩定的信息存儲介質。理論上而言,DNA的每個核苷酸可以編碼兩個比特,每克單鏈DNA的存儲容量可達455艾位元組(1艾位元組=10的18次方位元組,1位元組=8比特),大約相當於1000億張DVD光碟的容量,存儲密度幾乎是快閃記憶體等現有數字媒體的五六百倍。而且,存儲在DNA中的數據時隔幾千後年仍能夠被讀出。

此前曾有研究人員嘗試過將數據寫進活細胞的基因組內,但這種方法存在很多問題:首先,一旦細胞死亡,存儲的內容將會丟失;其次,細胞會分裂複製,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新的變異,從而更改存儲數據。此外,利用DNA長序列讀取和寫入數據存在一定難度,而且成本很高,這使得利用DNA進行大規模數據存儲不太現實。

為瞭解決這些問題,哈佛醫學院合成生物學家喬治·丘吉爾帶領的研究團隊不使用細胞,而是用噴墨印表機將化學合成的DNA短片段嵌入到一個微小的玻璃晶元表面。他們將一本由丘吉爾參與編寫的遺傳學課本轉換成「0」和「1」的比特形式,並用DNA的4個鹼基中的A或C來編碼 「0」,G或T來編碼「1」,從而將課本內容寫入了DNA中。這個DNA晶元採用了類似於計算機硬碟分區的方式,將課本內容分散為數據塊來存儲。

讀取這些數據則需要一個DNA測序儀和一臺計算機。由於每個DNA片段中都包含著一個數字「條形碼」,記錄了其在原始文件中的位置,因此所有的片段可被重新組裝,並轉換成數字格式。電腦還能幫助糾錯:每個數據塊都被複製了數千次,通過與其他副本相比較,任何一個小錯誤都可以被識別並修復。

研究人員將課本內容存入DNA,然後又重新轉化為數字形式讀出,結果顯示,這個存儲系統的底層讀取錯誤率為每百萬比特只有兩個錯誤,可與DVD比肩,遠遠優於磁性硬碟驅動器。不過,由於數據編碼是與DNA合成同步完成的,因此這種方式不支持可擦寫數據存儲,但適用於長期歸檔存儲。

研究人員表示,因受操作成本、速度(此次花了大約幾天時間)和測序儀大小的制約,將DNA作為一種通用的數據存儲介質目前還不切實際,但這一領域正在快速發展,未來5年到10年內有望開發出比傳統數字存儲設備更快、更小、更便宜的DNA存儲技術。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