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錯就腸子悔青了 韓戰戰俘的抉擇(組圖)

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而交換戰俘是停戰後的大事.......


戰俘營的志願軍戰俘(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紅色滑鐵爐戰俘:我要去臺灣

以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38度線突襲韓國為開端的韓戰,隨後6月28日朝鮮人民軍佔領韓國首都漢城並將將韓軍壓縮至釜山環形防禦圈內。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聯合國軍司令由美國指派。9月15日,聯合國軍在當時戰線的後方仁川登陸,扭轉了戰爭的局勢。10月19日,中共在未宣戰的情況下,派遣「志願軍」進入朝鮮「抗美援朝」。在此之後,儘管雙方不斷交戰,但陣地基本沒有大的變動,一直維持在三八線附近。1951年7月10日,中共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主要分歧在軍事分界線的劃定和遣返戰俘問題上。在經歷了幾次談判中斷後,雙方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而交換戰俘是停戰後的大事。近3年的戰爭,聯軍及南韓被俘5萬人,其中美軍約9000多人。北朝鮮人民軍13萬人,志願軍戰俘2萬人,其中被俘最多的是第五次戰役,有1.7萬多志願軍官兵被俘,其中180師有5千多人被俘。

雙方交換遣返戰俘後,還有1.4萬多志願軍戰俘拒絕回大陸,而要求去祖國臺灣。這對大陸新政權來說,很掉面子!戰俘沒一個原籍臺灣,卻不願回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而要求去蔣介石帶領的臺灣。

當然,志願軍管轄的聯軍戰俘也有三百多不願回國。中美最後就戰俘去向達成了協議,志願軍戰俘可以自由選擇回大陸或去臺灣;聯軍戰俘可選擇回國或去第三國。中國和美國代表都有90天的時間對戰俘進行調查和解釋工作。由於志願軍戰俘拒絕回大陸者數量龐大,解釋工作以此為中心。

1953年10月,在中立國印度軍隊管轄的中立區,支起幾十個「解釋」帳篷。每個帳篷裡有印度、波蘭、捷克、瑞士、瑞典五國代表組成「中立國遣返委員」主持「解釋」。聯合國軍派一名觀察員。志願軍方面則有數名經驗老道的連級以上的政工幹部對一名拒絕回大陸的戰俘進行解釋,最後由中立國代表確認戰俘的自願選擇。解釋工作本來很簡單,通過高音喇叭反覆播誦,戰俘幾乎能背下「金日成彭德懷告被俘人員書」,都知道其中的核心內容「保證回國後不受到迫害」。對戰俘個別解釋時只需當面念一遍,戰俘有疑問,進行面對面解釋。然後再確認該戰俘的遣返意向,解釋工作就結束了。


中方解釋代表與戰俘面對面解釋,一側為中立國代表。雙方都站起來,可見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然而,志願軍「解釋代表」偏離解釋程序,不遺餘力說服動員戰俘回「新中國」。下面是志願軍解釋代表與一名戰俘的「解釋」記錄:

「你父母在等著你回家。」
「我要去臺灣。」

「你全家人都在盼著你回家。」
「我回臺灣。」

「父母養你容易嗎?你應該回去向老人盡孝。」
……(沉默)

「你父母天天盼著你回家。」
」回臺灣。」

「你老家不是臺灣,你去臺灣,你父母和全家人怎麼向人民交代?」
……

「你是不是你父母養大的?」
……

「你父母在等著你回家。」(幾個解釋代表同聲或輪渡說這句話)
「你父母在等著你回家。」

「你父母在等著你回家。」
……

據各方代表回憶,對一名戰俘重複「父母等你回家」這個句型的最高記錄是三小時。不懂中文的中立國代表疲勞不堪,聯合國軍觀察代表認為不符合解釋的要求,大聲抗議。然而仍不能阻止志願軍解釋代表竭力挽救的頑強意志。

十分詭吊的是,原先政工幹部反覆宣傳「部隊是我家」,以熄滅戰士的思鄉之情。你想父母,黨和領袖就是你父母,然後延伸到連長好比你爹,指導員好比你媽。現在反其道而行之,連「忠孝義」等過去批判為封建思想的儒家倫理都用上了。個別戰俘思鄉心切,選擇回「新中國」,但絕大部分戰俘仍一意孤行堅持去臺灣。

「你父母在等著你回家。」和「我要回臺灣」類似的一問一答反覆在「解釋」帳篷上演,面對頑固不化一口咬定「回臺灣」的戰俘,政工幹部急了,吼道:「打臺灣!」或「解放臺灣!」戰俘回敬道:「守臺灣!」或「光復大陸!」

越到後期,接受解釋的戰俘越不配合:有的不管政工幹部怎樣說服,他只用「回臺灣」回敬;有的裝聾作啞;有的吐唾沫手指塞耳朵;有的大聲唱歌,干擾政工幹部解釋;有的破口大罵解釋代表是俄國鬼子的漢奸,是賣國賊,高呼打倒朱毛、打倒共匪的口號。

中方代表解釋的另一項內容是介紹「新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是解釋規定所不允許的,不允許誘導戰俘選擇。解釋代表說祖國日新月異,無比強盛;說人民翻身做主人,日子過得比蜜甜;說耕田不用牛,用上拖拉機;說土改農民分到田地,糧食多得吃不完。戰俘當場就罵開來:什麼祖國強盛,糧食多得吃不了!讓我們來朝鮮打仗,大雪天連皮靴、厚棉襖都不配,背一袋炒麵打仗,不被打死,也得凍死餓死!

現實明擺著,志願軍的裝備和配給與以美軍為首的聯軍相比,天壤之別。戰俘在被俘前,政工幹部還口口聲聲教導他們國家現在還很窮,糧食是祖國人民從口中省出來的,要求大家體諒,發揚艱苦樸素的精神。怎麼短短時間,祖國人民就過上比蜜甜的幸福日子?

政工幹部這才知道,強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竟是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原來思想政治工作一抓就靈,是以嚴厲的懲治手段為後盾的,懲治手段一旦喪失,思想政治工作便土崩瓦解。在不歸志願軍管轄的中立區,懲治手段鞭長莫及——只能留到遣返回國後再收拾你(指戰俘)!

解釋的效果很不盡人意。首批接受解釋500人,只有10人願意回國;第二次解釋430人,9人願意回國。19比930,願回大陸者佔2%。這個失敗的記錄還要打折扣,19名願意回國的戰俘,竟然有12名可能是預先潛伏下來的中方宣傳諜報人員——究竟是不是,中方沒有證實。因為這些戰俘不是同一批被俘,他們來到戰俘營竭力鼓動其他戰俘回歸「祖國」,被懷疑是中方潛伏人員。不管是大陸還是臺灣的潛伏人員,一旦被懷疑,處境十分凶險,辱罵事小,還有的被毆打致死。所以被懷疑的潛伏人員急不可待要求接受解釋,然後隔離居住。

《紐約時報》1953年11月1日發表《紅色滑鐵盧》的文章:「共產黨勸說戰俘回國的努力持續得越久,板門店附近的‘解釋’帳篷區就越像是他們的滑鐵盧。在這裡他們正遭遇著最丟臉的失敗。」


志願軍戰俘下跪,不知是求饒還是訴苦。類似的照片在西方媒體廣為刊載,但國內讀者是絕對看不到。對於志願軍戰俘,我方是這樣向人民解釋的:志願軍指戰員彈盡糧絕或者身負重傷被美軍抓去,而不是投降!(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為了挽回面子,中方拿出殺手鐧——使上了美人計!

進入解釋帳篷的戰俘驚奇地發現,坐在解釋代表席上還有年輕漂亮的女代表,含情脈脈地看著戰俘。女代表是衛生兵或文藝兵,政治可靠,能說會道,當然還必須有魅力!

解釋代表誠懇熱情地向戰俘解釋:新中國頒布了新婚姻法,軍人最受優待。凡是回國的志願軍戰士,政府都幫助介紹稱心如意的對象,組織幸福美滿的家庭。女解釋代表拿出歸國誌願軍戰士受到姑娘獻花的照片,以及女學生向「最可愛的人」寫的求愛信給戰俘看。女代表跟戰俘眉目傳情,甚至大膽示愛,說你如果願意回國,我願跟你組成家庭。報出自己的部隊番號和姓名,說寫信、直接再見面都可以之類的肉麻話。

自然會有頭腦簡單的戰俘信以為真,表示願意回國。但絕大部分戰俘不吃這一套,有的大罵她們是不要臉的賤貨,是娼妓,昨天許了別人,今天來勾我,明天還要配給誰?有的還大叫「藍蘋姐姐」,或是耍流氓,問你不是要嫁給老子嗎?老子等不及了,現在就日你!邊說邊脫褲子嘲諷女代表。

在整個解釋期間,有近百位戰俘相信解釋代表「回國不迫害」的承諾選擇回國,連同潛伏的宣傳諜報人員共有440人返回中國大陸。另外1萬4千多戰俘選擇去臺灣。解釋效果微乎其微,難道這些戰俘不思念家鄉親人?非也,他們仍擔憂回國受到迫害,甚至槍斃。共軍槍斃逃兵殺一儆百有傳統,這些戰俘都耳聞目睹,能不心有餘悸?戰俘就是逃兵,回國能有好果子吃?事實上,已經回國的6千多戰俘正在接受中方的嚴厲懲處——這都是義無反顧選擇回大陸的戰俘,而後來的戰俘即使選擇回大陸,也有曾經選擇去臺灣的政治污點。他們太清楚軍方會如何對待有污點的戰俘!

2.1萬多戰俘,只有7千多選擇回大陸,另有1.4萬多選擇去臺灣。有沒有被選擇的現象,各方說法不一。應該說極個別被脅迫是有的,假設一個戰俘帳篷,回大陸或去臺灣的佔絕對優勢,個別人不隨大流,會受到辱罵和暴力脅迫。但進入中立區就不同,個別解釋結束後當即選擇回國(大陸)和回臺,當即走進不同去向的隔離戰俘營,不會再發生脅迫。

世紀童話下被「蒸發的戰俘」

最終的結果,進中立區的志願軍戰俘,選擇去臺的佔絕對多數!這該如何向祖國人民交待啊?「新中國」的臉面在哪裡?凡是這種體制都十分注重維護臉面!好在藝術加工是該組織一貫的看家本領——「志願軍戰俘被美蔣劫持押送臺灣」的世紀童話赫然出爐了!

然而,這個世紀童話是專為國內人民量身定作的。「新中國」與世隔絕,官方壟斷所有信息,加上不斷地洗腦,國民對官方的信息深信不疑。80年代中期,部隊作家靳大鷹採寫出版《志願軍戰俘紀事》,揭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不知是前志願軍解釋幹部守口如瓶,還是作者迎合官方宣傳,仍然沿用世紀童話的老版本描述劫持:「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日清晨,許多還在等待通過朝中代表解釋(註:朝鮮代表未參與志願軍戰俘的解釋工作),以便返回祖國的志願軍戰俘,在睡夢中被人五花大綁,然後一個個串成串,強行拉出了中立區戰俘營。頓時哭號聲、怒罵聲響成一片。美軍和國民黨特務、敗類裡應外合,把一萬四千多名志願軍戰俘武裝劫上駛往臺灣基隆的軍艦上。有的戰俘掙開繩索,撞在衛兵的刺刀上。有的一頭紮進茫茫的大海……」

這個世紀童話只有國內版,沒有國際版,否則就會遭到其他各方的強烈抗議。解釋期的戰俘營在印度軍隊管轄的中立區,擺脫殖民統治的印度對西方絕無好感,與共產黨中國建立了蜜月般的外交關係。中印關係破裂是緣於後來印度收容達賴與邊境衝突。聯合國投票組織聯軍赴朝維和,印度投的是反對票。印度跟「新中國」心連心,怎麼容許在自己軍隊鎮守的地盤發生劫持一萬多友國戰俘的事件?倘若如此,中印關係破裂就會提前到1954年!


巨濟島中立區印度軍隊管轄的志願軍戰俘宿舍。(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然而到1987年末,臺灣首批老兵回大陸探親,這個世紀童話發生空前危機——因為老兵中就有接受過解釋的前志願軍戰俘!他們是按照程序,光明正大,在包括中方的各方代表的監督下,帶著獲得自由的輕鬆感走出中立區戰俘營,然後輾轉海港乘船去臺灣。

世紀童話不好意思再說,就拋出一個新說法:選擇去臺的戰俘,有革命意志薄弱的抗戰和解放戰爭的官兵,但大多數是解放軍俘虜的前國軍戰俘,收編進解放軍再參加志願軍赴朝參戰。意思是說,前國軍戰俘沒教育改造好,所以選擇赴臺。現在問題來了:不是說我們的軍隊是人民子弟兵嗎?國軍士兵是抓壯丁被迫當兵的。人民軍隊是為人民為自己打仗,而國軍是強迫替蔣匪軍賣命?人民軍隊官兵一致是個溫暖大家庭,國軍是官尊兵賤的冷酷世界?

這些宣傳真實性如何,我們姑且不論。打個比方,就像有2萬名工人,先後在兩個老闆手中打工,現在要他們重新選擇,結果三分之二的工人選擇了第一個老闆。哪個老闆善待工人,在他手下能活得更好些?他們的選擇就是答案。

事實亦是如此。臺方對歸來的志願軍戰俘,沒有追究他們為中共效力賣命的罪責,被編入臺灣國軍。他們和其他老兵一樣享受待遇。80年代末回大陸探親,更加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明智的——曾經是戰友的回歸大陸的戰俘重新相聚,二者的經歷和精神面貌幾乎雲泥之別!聽信「回國不迫害」莊重承諾的戰俘,腸子都悔青了!

第一批選擇回大陸的6670人;第二批440人,總計7110人。中方解釋高級代表賀明將軍所著的《忠誠——志願軍戰俘歸來人員的坎坷經歷》一書,透露在遼寧昌圖縣誌願軍歸國人員管理處(歸管處)正式處理結論的志願軍戰俘總共只有6064人。其餘1046人是怎麼處理的?賀明未作說明,官方也沒有任何交待。

尤其是第二批在中立區經過解釋選擇回大陸的440名戰俘,根本就沒有送往昌圖「歸管處」。他們去了哪?杳無音信。這些戰俘最瞭解中立區解釋的內幕,知道赴臺的一萬多戰俘是自願選擇。留下這些歸國戰俘,對「美蔣劫持志願軍戰俘」的世紀童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徹底消除隱患的辦法大概只有蒸發。還有,有的戰俘選擇回大陸,是想跟示愛的女解釋代表戀愛結婚,這本來就「子虛烏有」,絕無可能兌現。但這些戰俘被戲弄後惱羞成怒說出真相,影響該多麼糟啊!最穩妥的辦法,大概只有讓他們鎖口了。反正,以後沒誰知道或肯透露他們的下落。90年代後,不斷有作家記者採訪歸國誌願軍戰俘,沒有遇到一個進過中立區接受解釋的!而這440名戰俘中,絕大部分還是中方遣派而潛伏的人員——是自己人!

撇開這1千多莫名其妙失蹤的戰俘,剩下的6千戰俘是否有「不迫害」的保障呢?2009年4月《湘潮》採訪前志願軍師政委、解釋負責人賀明。賀明將軍痛心疾首敘說戰俘在昌圖的情景,以及「歸管處」在上級壓力下加重給戰俘的處分的經過:「黨在歷史上那一套‘左’的做法越演越烈。交待中,一個人一個人過關,大家大會小會‘幫助’。‘幫助’的人全憑想像,追查越嚴越‘革命’。誰按領導要求講,醜化自己、歪曲自己,給自己上綱,就受表揚,反之就會受到批評。當年在蘇區打‘AB團’、‘改組派’的做法,再次重演。」

大部分戰俘被開除黨籍軍籍,安置回原籍勞動或遣送農場、煤礦勞動;極少部分受到寬大處理,他們或是出賣戰友的檢舉揭發有功人員,或者就是潛伏到戰俘營策動的特別人員。去臺灣的戰俘均猜測回國(大陸)會被槍斃。但是「歸管處」的戰俘處分檔案,沒有一例判死刑的!難道他們的猜測出錯?也許應該從蒸發掉的1千多戰俘尋找答案——他們究竟怎麼了?也許會成為千古之謎,也許會有一天真相大白。

戰俘中的級別最高幹部是180師政委吳成德,他被開除黨籍和軍職,遣送安置到極為荒涼和艱苦的遼寧盤錦縣大窪農場。據其他見到他的戰俘回憶,老首長忽哭忽笑,精神失常!

本文留言

作者祝春亭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