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維穩付出了多大代價?恐怕沒有人能夠算清楚說清楚。
《財經》雜誌曾刊登《公共安全賬單》文章,披露了中國式維穩的一些經費現狀:據財政預算,2011年中國公共安全支出預算數為6244.21億元,略高於國防支出預算的6011.56億元。這是中國的公共安全預算連續多年超過國防預算。
2012年「公共安全」預算是7017.63億元,比2011年執行數增長11.5%。而排在上一位的「國防」預算數是6702.74億元。據此,境外媒體報導將「公共安全支出」視為「維穩費」,宣傳2012年中國維穩費再一次超過軍費預算。財政部有關人士出面駁斥了「公共安全支出」等同「維穩費」之說,說中國財政預算中根本就沒有「維穩費」,同時告訴公眾,除美國、法國以外,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共安全支出,都超過軍費開支。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從2008到2010年,中國公共安全支出分別為4059.76億元、4744.09億元和5486.06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16.4%、16.8%和15.6%,而同期中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分別為19.5%、11.7%和21.3%。財政部宣稱,中國的公共安全支出與財政收入增長保持著協調發展,並非如外媒所編造和渲染的那樣,需要應付「嚴重的社會不穩定」局面。
官媒也發文認為:捏造所謂「中國維穩預算」,企圖給中國扣上「專制警察國家」的帽子,是外媒的潛台詞。可實際上,中國警察與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世界上排在相當靠後的位置。以美國為例,美國警察共有警員92萬人,警察與人口比例達到3.25‰,而中國警察與人口比例約為1.3‰,遠低於美國的警員配備比例。如果以公共安全支出與軍費比例而論,中國不及德、英、日、澳、俄;以警察佔人口比例論,中國遠低於美國,在這些數據面前,外媒所謂中國「投入巨資維穩」的報導真有點指鹿為馬的味道。
官媒的說法當然只是代表官方少數人的立場,並且經不起推敲。如果說中國警察與人口比例約為1.3‰,那麼中國的警察數量只有一百多萬,一百多萬警察每年要花掉數千億元!這個驚人的數字會否讓全世界更加震撼?!
實際上,中國人口基數大,警察的人數當然也就更多,警察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一般意義上的警察,包括了特警、巡警、交警、刑警、戶警、經警、獄警、法警、外事警察、公共信息網路安全警察、禁毒警察、科技警察、國安警察、空中警察、航運警察、緝私警察、林業警察等等,還有一支可與正規軍隊媲美的武裝警察部隊,包括機動部隊和特戰部隊,其裝備和規模與軍隊不相上下。還有一支與警察人數相差無幾的治安聯防隊員和所謂的協警,幾項相加,中國的警力規模應該在千萬人之上,比官媒公開的這個人數至少多了十倍以上。
屬於公共安全範疇的維護社會穩定,本是一個政權職責所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熟悉「中國國情」的人都知道,中國式維穩有自己的特色:由於發展經濟至上,無論是在環境保護還是征地、拆遷等問題上,地方政府本身即為利益相關方,難以「超然物外」,導致維穩成本越來越高,不穩定局面日趨惡化和複雜。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社會藍皮書》表明,從1993年到2003年間,我國群體性事件數量已由1萬起增加到6萬起,參與人數也由約73萬增加到約307萬。2005年上升為8.7萬起,2006年超過9萬起,2008年以後群體性事件的數量及激烈程度都是一年超過一年。
值得人們認真思考的一個深層次問題是:為什麼維穩經費越來越多,社會卻越來越不穩定?
體制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各級公安、檢察院、法院都受制於各級黨政部門,既缺乏監督和制約機制,又缺乏足夠的獨立性和中立性,使得原本簡單的社會矛盾越攪越複雜,特別是司法不公導致的冤假錯案越積越多,又得不到正常的解決途徑,常常為了對付一個上訪的人或一個維權的人,政府要投入數十人甚至上百人來恐嚇監視,這種勞民傷財的手段讓那些揮霍維穩經費的人樂此不疲,因而所謂的維穩成本自然就越來越高。
維穩經費的支出數目巨大,而且維穩支出還是窄口徑的,並不能完全涵蓋直接或間接用於維護社會穩定的費用。比如公共安全所涉及的部門支出的其他內容——以公安部為例,包括外交、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支出等;各級政法委、國家和地方信訪部門亦承擔了大量維穩重任,但其預算均列入一般公共服務大類下,無明細賬目;地方專項經費和專項基金,可能列入公檢法司等部門預算,也有可能列入政法委、宣傳部、信訪局等黨政部門項下,還有可能隱藏在一些民生工程形象工程之中。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五花八門!
雖然外界無法準確地掌握維穩經費的真實數據,但從一些小細節中可以看到,缺乏獨立權威的仲裁機制,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中國式維穩方式,似乎已經快走到盡頭。一些地方的維穩經費已經出現緊張局面,以往維穩機構很大方地解決上訪人員吃住交通旅行費用,如今開始倒過來向上索取維穩費用。有的地方政府已經對現有的而且仍在不斷增長的維穩經費無力承受,而老百姓對所有成本轉嫁到他們身上的維穩方式忍耐到了極限!
尤其是群體事件的此起彼伏,更加耗費了巨大的社會資源和財政資源,在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之外,許多地方的維穩支出每年以兩位數在增長,維穩經費甚至超過政府的民生支出,對於經濟並不那麼富裕的地區,天價維穩成本不免令他們捉襟見肘。如湖南津市市,因政府財力有限,雖然維穩經費在財政撥款中已經佔了很大比例,仍不能滿足需要。無奈之下,只好口中擠食,強令所有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壓縮20%的開支,擠出財力保證維穩經費。甚至不惜從每名統發人員的工資中逐月扣錢,撥到政法委集中使用,以確保維穩人員工資的發放。天價維穩成本是沈重的包袱,最終必然分攤到每個納稅人頭上。
龐大的公共安全開支也用於建設覆蓋全國的「危機預報體系」,就是將奧運會和世博期間建立的監控機制長期化正常化,根據公安部長孟建柱的解釋是,要在全國建立5大網路來管理整個社會,這5大網包括在公眾場所遍佈監控網,然後在主要街道加強巡邏網,另外監控網際網路,還有各個單位的監控網和街道居委會的監控網。重慶在公共安全網路監控方面顯然是一個榜樣,去年重慶就宣布投資170億元在全市安裝50萬臺監控攝像頭,當時的公安局局長王立軍表示,這是繼美國「9·11」以來,世界上最大的安全防控體系。這個系統由思科(Cisco)和海康威視(Hikvision)負責更換現有31萬個視頻攝像頭,以及安裝新設備,於2013年底以前形成一個集50萬個視頻攝像頭於一體的應急聯動數字化防控體系,覆蓋重慶市80%的面積。市財政出資51.5億元,社會力量投資100多億元。
近年來,各大城市的安防體系建設投入和監控攝像頭數量都在逐年增加。2008年,北京在奧運前在500個大型商場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廣州為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安保投入9.9億元左右,在全城安裝26.8萬個治安視頻監控攝像頭。另外,警方在涉亞場所內部及周邊安裝建設視頻監控頭1.2萬個,實現亞運場館及周邊地區的無縫視頻覆蓋。
監控安防高科技產品近幾年來風行中國,海內外生產銷售廠商均把目光投向中國,當高科技被官方視為維穩的利器,就會不計成本的瘋狂投入。十二五期間,官方計畫要投入5000億來打造所謂的平安城市。然而,維穩巨額投入的背後,卻是瘋狂的腐敗,每一個安防監控項目,被各路蛀蟲吞噬的資金遠高於50%!你或許想像不到,價值千元的攝像頭會被賣到上十萬元!這就是中國特色維穩的本質,叫喊不穩的真實目的不過是為了攫取揮霍更多的維穩經費,因而中國陷入了一個維穩的怪圈,越喊不穩越有錢,越有錢越不希望穩定,一大批吃維穩飯的人,不斷地製造敵人尋找敵人,甚至視許多的弱勢群體為不穩定因素,通過冤假錯案大規模的強拆,讓這個社會充滿了仇恨和動盪。
相比之下,城鎮社保醫保沒有普及,農村社保醫保更是紙上談兵,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群體高達幾億,每年只需從黨政部門的吃喝經費中壓縮一點,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而政府每年卻要耗資數千億來搞維穩,如果將其中一部分直接給那些低收入群體抑或投入到真正的民生工程,或者用於糾正補償冤假錯案,就不會陷入這種越維穩越亂,越維穩越不穩的亂象之中。
按理說,現代國家的基本制度已充分具備了維穩功能。即現代媒體制度保證了媒體信息發布的公信力、現代司法制度保證了司法最高和最後仲裁的地位、人代制度則保證了民意的規範表達和民意對權力的有序監督,等等。只要這些機關、機構、部門和各級官僚,保證這些渠道的正常、民主、公正、公平、公開和科學的運行,那麼,所有的社會問題,都不難分散納入各自的體制路徑,皆能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正常化的解決,不至於發展到以高額的財政支出來維穩,非得要整個社會都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