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蔣介石:林彪不會忠於毛澤東

 2012-05-03 15: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1971年9月13日凌晨,一架標有五星紅旗的三叉戟1E-256型飛機,在蒙古境內距離中蒙邊境360公里的溫都爾汗墜毀,機上8男1女當場死亡。中國大陸官方宣布,這些死者是叛國投敵。最大死亡者是毛澤東的接班人、最忠實的部下林彪,全球因此一片嘩然。

然而,1960年代蔣介石就斷言林彪不會忠於毛澤東。這基於抗戰時林彪在他面前的直言不諱,而且蔣手裡也確實握有一份有關林彪所述意見的長篇報告。

助毛催生文革的林彪,1969年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被定位為「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然而兩年後林彪在機毀人亡後被定性為「投敵叛國,自取滅亡」。短短兩年間的毛林權鬥,恰是極權中國的權鬥縮影。

據人民網報導,遠在臺灣的蔣介石得知林彪折戟沉沙,很難過。蔣介石之所以感到悲愴,並非留戀自己與林彪的師生之誼,而是另有隱衷——正當林彪在「文革」中唱紅打黑、出盡風頭,紅得發紫時,偏居臺灣的蔣介石在國民黨一次中常會議上就直截了當地說:「我不相信林彪這個人會忠於毛澤東。」會後,蔣介石的秘書陶希聖(黃岡人,與林彪是小同鄉)問及此事,蔣說:「你查一查1945年的檔案就知道了。」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林彪曾受命前往重慶,面見蔣介石,為毛澤東主席與蔣介石的談判打前站。林彪見了蔣,顯得畢恭畢敬,口口聲聲地稱「校長」。蔣說:「你們共產黨還讓這樣稱呼嗎?」林彪謹慎地答道:「我儘管在共產黨內,將來校長一定曉得我能為國家做什麼事。」當著蔣介石的面,林彪不敢長談,他表示有一些「意見」想通過蔣的心腹詳談,然後轉達給蔣。蔣即傳喚軍統局副局長鄭介民(也是黃埔生),當著鄭的面說:「林彪同學有些事情要與你充分交換意見。」鄭介民即與林彪在嘉陵江畔的一家小飯館吃了一頓飯,長談了幾個小時。隨後,鄭介民向蔣遞交了一份很長的報告。1960年代陶希聖查閱過這份鄭介民所寫的長報告,至今仍保存在臺灣陽明書屋。

960年代蔣介石斷言林彪不會忠於毛澤東,是基於抗戰時林彪在他面前的直言不諱,而且蔣手裡頭也確實掌握了一份有關林彪所述意見的長篇報告。林彪死後,蔣介石很難過,幾次對秘書陶希聖提起:「可惜當初不相信林彪而不敢建立這條內線。」

讓時光倒流,回到1925年冬,喧囂的廣州城粵華路楊家祠中共廣東區委機關外來了一位瘦削的青年。他風塵僕僕,滿面倦容,背著一個藍花布包袱,操著滿口濃重的湖北鄉音。這位青年在門外躊躇了一陣,隨後跨門進來,在會客單上填下一行文字:「林彪,十八歲,湖北黃岡人。求見惲代英、肖楚女先生。」門衛認真地盤問了青年一番,才指點他往裡走。

林彪千里孤行,隻身一人來到廣州,按照堂兄的吩咐,來找林育南、林育英的好友惲代英、肖楚女。在他們的幫助下,林彪順利地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編入步科第二團第三連學習。「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坐落在廣州黃埔島上,它是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合作創辦的軍事政治學校。軍校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日後成了統率千軍萬馬的將領。他們高唱著「以血灑花,以校為家,臥薪嘗膽,努力建設中華」的校歌入校,懷著「同學同道,樂遵教導,始終生死,毋忘今日本校」的信念離校。然而,殘酷的現實,變幻的政治風雲把他們分成了兩個敵對的陣營,相互展開了綿延22年的生死搏鬥。這是黃埔軍校的不幸。

林彪入校受訓時,黃埔軍校已經畢業了三期學員。到林彪所在的第四期時,軍校的經濟條件雖然有所緩解,但還是捉襟見肘,十分緊張。學員按步兵、馬兵、炮兵、工兵、輜重、政治各科分編成隊,散駐在蝴蝶崗等地。整個軍校,除一間俱樂部是青磚瓦房外,教堂、宿舍、伙房、廁所都是草房。軍校學員每人發兩套軍裝、兩件襯衣、兩雙布襪、三雙草鞋和一條武裝帶。學員以集體生活為主,每星期放假一天,可以自由活動或請假外出。黃埔軍校參照日本士官學校教學內容,講授《戰術學》、《兵器學》、《筑城學》、《地形學》、《軍制學》、《交通學》和《實地測圖》等課程,此外還進行單兵動作、連排營行軍、平戰中的聯絡等訓練。葉劍英是當時黃埔軍校最有聲望的戰術教官。林彪經過了從私塾到高中的系統學習,文化基礎較好,人又聰明,因此,他的各科成績在考評時均為「優良」,而且由於他肯動腦筋研究戰術問題,深受一些軍事教官的青睞,同學們不無妒嫉地稱他為「軍校之鷹」。這隻「軍校之鷹」不畏繁重的課堂課程,就怕野營拉練和早典。因為林彪耐力很小,體質虛弱,適應不了大運動量、長距離的訓練。

按照軍校的慣例,每天雄雞鳴白時,只要不是雨天和雪天,全校各科各連的學生,都要圍繞黃埔島公路列隊跑步。繞島一週,大約有十五公里的路程。一天,素以嚴厲著稱的鄧演達教育長到校視察,全校學員早典跑得又快又齊。突然,步科三連的方陣中有一個學員「撲通」一下倒在了地上,整齊的隊形被打亂了。鄧演達疾步攙起這名撲倒在地的學員,大聲問道:「你叫什麼名字?怎麼啦?」

這名學員滿臉羞色,難過地說:「報告教育長,我叫林彪,剛才吃不消了。」

「停止跑步!便步走!」鄧演達告訴值星官:「跑步要兼顧學員體力,逐漸增加路程,不可硬來。體弱多病者應視情況分別對待。」

黃埔軍校的早跑,既是一種紀律的約束,又是鍛練身體的好方法。日積月累,持之以恆,林彪也逐漸適應了這種馬拉松式的早跑,體質漸漸增強。到後來,身體雖然仍舊那樣瘦削,但已經煉成了一副經得起摸爬滾打的筋骨。

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爭奪革命領導權異常尖銳激烈的場所。「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後,第四期學員的學習環境,表面上看來是處於左、右派鬥爭的低潮狀態,實際上不過是大雷雨前的暫時沉寂而已。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調任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長後,惲代英和肖楚女便成為軍校政治講壇上的「日月雙璧」。

惲代英、肖楚女二人是著名的共產黨人。對於他倆的演說,當時在黃埔軍校工作的茅盾(瀋雁冰)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可謂一語見的:肖楚女為湖北人,與惲代英同鄉。二人皆健筆,又同為天才的雄辯家,平居宴談,都富於幽默味。然楚女縱談沉酣時,每目嗔而臉歪,口沫四濺,激昂淒厲,懾震四座,代英則始終神色不變,慢條斯理,保持其一貫的冷靜而詼諧的作風。二人之文,風格亦不同。代英綿密而楚女豪放,代英於莊諧雜作中見其煽動力,楚女則剽悍勁拔,氣勢奪人。其於演講亦然。楚女之演講,有如進軍鼓角,代英則有時嘲諷,有時詼諧,有時莊嚴,歷二三小時,講者滔滔無止境,聽者孜孜無倦容。然雅俗共賞,刺激力強,則又為二人共同擅長。……

在惲代英、肖楚女的鼓動下,軍校中大批青年開始向「共產主義」「進步」起來。但在「日月雙璧」光環籠罩下的林彪,在政治上並無出色表現,有負堂兄林育南的希望和惲、肖二人的培養。林彪在黃埔軍校,本來可以成為蔣介石的嫡系,但鬼使神差竟成了對頭。

蔣介石沙場論將,他認為林彪是黃埔生中的佼佼者,被他稱之為「當代韓信」。早年曾想收歸己用,可誰知林彪進入了葉挺獨立團,後來參加了南昌起義,逐漸嶄露頭角,不僅成為紅軍的主要將領,也成為了他日後的一塊心病。

1945年5月25日,延安東關機場,一架大肚子草綠色美國運輸機已經發動起引擎,前往送行的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個個手裡攥著一把汗,可出不得一點閃失啊,機艙裡坐著的全是中共軍界重量級人物,如劉伯承、鄧小平、陳賡、薄一波、陳毅、林彪、肖勁光……他們身負著重要使命,將在今後與蔣介石爭奪江山的鬥爭中起到關鍵作用。

飛機振翼而上,毛澤東手搭涼篷,久久凝視。無獨有偶,遠在重慶的蔣介石也在關心著這架飛機的航向,一日數次打聽著情況。時任行政院軍政部長的陳誠立正報告,據可靠消息,那架美國飛機在中共晉冀魯豫邊區所在地晉東南方向的黎城縣長凝機場降落後即返回,劉伯承、鄧小平留在當地,陳毅赴華中,唯有林彪、肖勁光一行輾轉北上,不明去向。

「這還要猜嗎?林、肖肯定去東北了。」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一語中的。

蔣介石點點頭,同意白崇禧的判斷,他抽了一口涼氣:「從此東北無寧日矣。」

蔣介石的擔憂緣於他對林彪的瞭解。

有人說,1945年5月25日這一天決定了毛蔣二人今後在國共內戰中的成敗,不無道理。這架飛機,承載了毛澤東打天下的主力將帥,若飛機墜毀則中國現代史可能改寫。除林彪外,最重要的則是劉伯承。他是後來中共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有人認為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還高出許多,稱他為現代「孫武」、「軍神」。白崇禧也稱他是「共軍第一號悍將」。但他卻不被毛澤東重用,對他別有看法。而這,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熟知中共黨史軍史的話,就知道八一南昌起義時,劉伯承就已是黨內公認的軍事家,是周恩來依靠的軍事參謀團團長,這使他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而林彪當時僅是個連長。軍事參謀團是起義軍的主要軍事決策和指揮機構。起義軍很快被擊潰,原因固然很多,但軍事指揮屢屢失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對此劉伯承是有一定責任的。1928年劉伯承到蘇聯學習軍事,1932年到中央蘇區,他與其他從蘇聯回來的人一樣,對毛澤東的一套戰略戰術不以為然,對蘇聯的戰法推崇備至,使毛澤東備感壓抑。而在這期間,年僅24歲的林彪已在腥風血雨中從一大批紅軍將領中脫隱而出,成為中央紅軍戰鬥力的核心「紅一軍團」的軍團長,並與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一起,經常交替擔任前敵總指揮在前線指揮中央紅軍對敵作戰,其指揮藝術和戰績甚至超過了當時最著名的戰將彭德懷。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毛澤東被排斥,劉伯承再次擔任周恩來的軍事參謀長,竟與周恩來、朱德一起命令前敵指揮員林彪「以遭遇戰的方式消滅來敵」,多虧林彪機斷專行,連夜將遭遇戰改成了大規模伏擊戰,指揮中央紅軍主力一舉殲敵二個師,使第四次反圍剿轉危為安。

林彪一生以善戰著稱,打了無數的勝仗,有常勝將軍的美譽,是共產黨內公認的征戰能手。有人說這是因為林彪的機會好,但機會從來只親昧勤奮而有準備的人。林彪不但善於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捕捉戰機,而且機斷專行,敢於打沒有命令、變更命令、甚至違抗命令的勝仗。林彪打仗都是深思熟慮,精心組織。在強敵面前不莽撞,不盲干,以智取勝。自己佔優時也從不驕傲、不輕敵,而且「勤於學習,做事認真」,這一點最受毛澤東的喜愛。打仗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要有正確果斷的決策和嚴密的組織外,還需要整個參戰部隊的良好綜合素質。林彪不光能打仗,而且善於帶兵和培養幹部,無論是在紅軍時期的井崗山還是在後來的東北野戰軍,林彪一貫注重部隊戰術素養的提高和戰鬥意志的培養,他帶的部隊平時管理很嚴,但他卻又得士兵的愛戴,訓練有辦法而積極,他的部隊特別整齊而又有朝氣。從井崗山開始林彪所部就一直是共產黨軍隊中士氣最高、戰術素養最好、裝備最整齊、戰鬥力最強、機動性最好的部隊。林彪作戰時,身先士卒,勇敢善戰。給他的任務,雖艱險而不辭,且均能徹底執行。

對這一切,作為諸多軍事事件的當事人毛澤東是最清楚不過了。因此,毛澤東重用林彪也就一點也不奇怪。……

然而,就在林彪如如中天時,卻傳來他與毛澤東反目成仇並最後折戟沉沙,不僅當時令人震驚,就是現在,人們也在反思極權主義背後見不得光的黑幕,驚醒後人:個人的品質和素質都是靠不住的,而先進的制度才是個人才華和權利得以充分發揮和伸張的根本保證。

(本文略有刪節)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