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在國內養老金能否進入A股市場的爭論聲中,境外養老金投資A股市場的步子卻在加快。目前已有多家境外養老金機構通過QFII投資A股。近期,中國證監會等監管部門決定增加QFII投資額度500億美元,這使QFII投資A股市場的總盤子一下子擴大到了800億美元,QFII在A股市場上有了更廣闊的投資空間。在這些QFII中,有相當多的機構是境外養老金。
證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以來,QFII淨匯入資金1213億元,與目前QFII資產2656億元相比,累計盈利1443億元,實現了資產翻番。自然,其中也有一部分盈利進入了境外養老金的賬戶。
但是,讓我們感到困惑的是,就在2002年以來的10年中,A股市場出現了「十年零漲幅」的慘痛記錄,雖然這種簡單的計算不一定很科學,但投資者的切身感受卻更能說明問題。當然,投資者的虧損可以歸結為他們缺乏投資經驗,那麼,國內的公募基金收益如何呢?事實是,雖然A股市場的公募基金在這10年裡確實在發展,但它們的發展更多地是以收取雷打不動的基金管理費來發展的,至於它們給基金投資者的回報,則實在是寒酸得很。最近,公募基金公布了它們在2011年慘淡的業績:64家基金公司旗下971只基金有814只出現虧損,虧損面達83.83%,這一比例超過2008年。
無情的事實說明,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在近幾年嚴重流失,成為一個舉世少有的「鉸肉機」市場。不僅普通投資者進入這個市場容易遭受損失,機構投資者也難逃厄運,境外的QFII又有什麼本事能夠獨善其身?難道他們的投資水平特別高?顯然並非如此,在最近幾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境外機構接連破產,其中不乏一些在金融市場上馳騁多年的投資機構。很顯然,QFII資產賬戶的增加,靠的還是2007年A股出現的大牛市,有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國際收支淨誤差與遺漏項目下出現260.9億美元的淨流出,顯示國際熱錢開始流出。自歐債危機爆發後,國際熱錢更是加速離開新興市場。現在將QFII十年的資產賬戶「打包處理」,用以證明如今的A股回報巨大,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
為了增加境外養老金看好A股的說服力,我們總是習慣於給A股市場包裝上一層華麗的外衣,如中國經濟的成長性使A股具備低估值、高收益的特點,A股還是新興市場的代表,等等。言下之意,A股市場的投資優越性超過了境外那些成熟市場。事實卻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最近幾年,雖然境外市場也像A股一樣曾經經歷了劇烈動盪,但時至今日,它們基本上已擺脫了危機的影響,僅僅從股指的表現來看即已遠勝於A股。很顯然,QFII不可能不看到這個情況,收縮在A股的投資、保全自己是它們的必然選擇。事實上,近幾年,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收縮之中,國際熱錢出現了流出的趨向,這也正是有關部門大幅度提高QFII額度的一個深層次原因,其目的無非是希望以此留住國際熱錢。
最近一段時間,在A股市場上有關養老金入市的話題炒得很熱,各種真假莫辨的消息不絕於耳,市場中的利益群體將其視為能夠推動A股行情的一條利好措施而竭力鼓吹。但是由於A股市場投資價值的喪失,養老金入市的市場風險不可低估。在此情況下,我們不應該將個別國家或地區的養老金機構所產生的進入A股的意願當作整個境外養老金的「集體意識」,隨意放大誇張,向市場傳遞錯誤信息,用它來反推國內養老金的入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