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誤國,這是厲以寧教授公開轉述的全國人大代表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評價,雖然開火的對象是個抽象的機構,而且還是個形同虛設的機構,但是如此直白的抨擊如果不是經厲以寧這樣資歷的老書生之口傳出還是無法想像的,畢竟這個圈子裡的書生又有幾個敢得罪央行的呢?
讓厲以寧老先生上火的緣由當然就是貨幣政策,在今年兩會期間的經濟界別小組發言時,厲以寧對於央行在貨幣流通性已經減弱的情況下還一再對外聲稱存款準備金率有上調空間表述強烈不滿,一個月調整一次準備金率這樣的「例假」恐怕也就是中國才會發生,而在厲先生看來,中國是雙重轉型,與發達國家是不一樣的,中國貨幣的流通速度慢,不能照搬國外經驗。照搬的後果不但在操作上陷入教條主義的框框,而且在時間上陷入了滯後的泥潭,貨幣政策的調整距離預見性、靈活性、針對性的要求不是漸行漸近,而是漸行漸遠。
其實,厲老師的批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如果央行真的是照搬美聯儲的操作的話倒又是歪打正著。美國經濟此番的復甦比許多專家預期的都要強勁,儘管Q3至今都沒有推出,但是伯南克隔三差五就會提及這個所謂的殺手鐧,而正因為有這個可能永遠也不會付之實施的所謂刺激方案,所以美國的市場才會表現的如此有恃無恐。逆向微調是美聯儲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歷經了多輪宏觀調控失敗之後才探索出來的經驗,那就是政策的調整不能出現在經濟拐點之後而是之前,之後起到的是雪上加霜的作用,不但不會減輕減小經濟震盪的幅度而且還會加重加大。
舉個通俗的例子,去年8月溫州跑路老闆劇增,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但是央行卻還在強調貨幣政策方向不變,國務院相關部門提出的定向寬鬆的政策調整無從落實,GDP增速破九已經成為共識,PPI從7.5%直落0.7%依然麻木不仁,這種不可思議的頑固讓人無法理喻,某種程度上不但沒能及時遏制人們對2012年經濟預期的惡化,而且現在依然讓人心有餘悸,匯豐預覽的PMI從上個月的49.7回落到這個月的48.1就是這種擔心的反應,股市隨之出現回落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欲上不能,欲下不忍,一波三折注定會成為今年行情的特徵。讓我們合理想像一下,如果第一次準備金的調整不是拖到2011年的11月底和世界六大央行拯救美元流動性的行動一致而是早在2011年的8月底9月初就開始;如果第二次準備金的調整不是在溫總理預告預調微調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的講話發表之後而是在發表之前,那麼,央行的操作在外界看來就是一種獨立智慧的體現,一種對於市場趨勢的把握,對於美聯儲精髓的發揮,人們還會像現在一樣以灰色的心態看待未來的可能嗎?
格林斯潘曾經是許多央行行長的楷模,更有相當的央行行長自詡為其信徒,含糊不清的表達,模棱兩可的講法,不知所云的判斷就是其招牌格式,這一套對美國市場管用,對中國市場不管用。美國不存在人民幣外匯佔款投放這一說,而中國沒完沒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一定程度上其實就是為了收回80%的外匯佔款人民幣投放,癥結就在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過去不能,現在不能,今後也不知道能不能,更沒有個時間表。表面上看,中國對付國際熱錢有了周小川所謂的「蓄水池」,但是實際上成了作繭自縛的沼澤地,身陷其中無以自拔,這樣形成一個怪圈,中國的貨幣政策其實決定權不在自己手中,被動成為一種中國特色,看別人眼色成為無可奈何之舉,M2的增速已經從18%下降到了12%。但是信貸額度還是不敢放開,存貸比還是那麼苛刻,變成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厲以寧教授批評針對性極強,但不會有什麼效果,就像重拳打在橡皮上一樣,因為誰也不會跳出來認領那個被罵誤國的書生,說不定還會互相打聽,厲老師罵的是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