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證監會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圖)

 2012-03-11 13: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蘇州人講話,寧和聰明人吵架,不和糊塗人說話。正因為此,郭樹清上任證監會主席的時候,水皮並沒有和圈內很多朋友一起湊熱鬧給新主席上書建言。事實上,如果新主席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沒有自己的認識,那麼專家學者再多的意見都是廢話,如果新主席有自己的看法,那麼響鼓不用重槌,早晚會有共識的出現。

3月7日,婦女節前夕,證監會召集了包括水皮在內的六位市場人士徵求意見,用姚剛副主席的話講,證監會各部門的負責人悉數到場,陣容之強甚至超過了主席辦公會,把劉紀鵬激動得差點熱淚盈眶,喜憂參半地抱怨,都已經三年了沒有機會坐下來和證監會的領導面對面地切磋和溝通,以劉紀鵬的資歷和證監會對話尚且如此困難,可想而知,管理層又能從何瞭解民情民意民聲,當然,想法做法辦法也就難免差之十萬八千里。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的股市會如此反常,不僅和經濟發展不同步,就是和全球資本市場也不同步,一意孤行熊霸全球。

水皮的發言集中在三個領域,一是宏觀改革,二是新股發行,三是投資者保護,三個領域的問題,表面上看似乎沒有關聯,但是內在邏輯是一樣的,沒有中國證監體系的改革就沒有新股發行制度的突破,新股發行制度不改變,資源劣化配置不調整,投資者保護就是一種忽悠人的善良願望,緣木求魚的自欺欺人。

先說宏觀改革

「十年上漲幅度為零」,既是對上任主席的調侃,又是對指數的憤懣。但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這恰是過去十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狀態,那就是原地打轉轉,在相當多的領域,政府的權力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在不斷地擴張;國企的經營不但沒有退出,反而在不斷地強化;行政干預不但沒有弱化,反而覆蓋面越來越大。權力越大,干預越多,肩負的責任實際上也越來越大,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值相距也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政府陷入了吃力不討好,左右不是人的境地。證監會作為這個政府體系中的一部分,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人用「五+二」,「白+黑」來形容發行部的工作狀態,但是結果又如何呢?用水皮的話就是「禍國殃民」,要避免左右不是人的尷尬,只有一個辦法,要麼選擇做人,要麼選擇不做人。改革是什麼?改革從來就是放權讓利,中國近十年的改革之所以沒有動力,相當部分原因在於當年的改革者或已功成名就,或已成為既得利益者,攬權容易放權難!誰都知道,新股發行從發審開始到保薦中介最後到財經公關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利益鏈,發審委不懂裝懂糊弄事,保薦人簽個大名收入上千萬,承銷商賺了承銷費還要直投搞PE,家族企業上市成功就是億萬富翁,取消審核這樣的想法恐怕也就只有郭主席這樣的「愣頭青」敢提,恐怕結果也是閻王好說小鬼難纏。但是,敢說畢竟比想都不敢想要令人欣慰,聯想到郭樹清踏入社會的起點就是體改委,改革已經作為一種基因植入他當時年輕的頭腦,所以水皮對於證監會在接下來的改革進程中率先突破還是抱有一定的期望的。證監會要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權,首當其衝的是要理順現在的監管體系,回歸監管者的位置,也就是歸位,割斷和交易所的所謂上下級關係,撇清和所謂直轄券商的關係,只有和市場主體均保持相對獨立的關係,才能行使監管的職能。其實,無論是上交所或深交所,均早於證監會成立,均是地方上的會員制交易主體,根本就不是什麼證監會的下屬派出機構,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打著監管推前到一線的旗號,兩個交易所莫名其妙被上收成了中央單位,證監會的副主席成為兩個交易所的當然理事長人選,而交易所的總經理則成為證監會副主席的當然候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敵我不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證監會又如何監管交易所?至於證監會系的直轄券商就是笑話,到底是監管與被監管的關係還是父與子的關係,對其他券商又如何保持「三公」,上調則當部門負責人下派則成券商董事長,官商不分,政經不分,又如何在市場形成權威?越位和缺位是事物的正反兩面,不歸位就會越位,管了不該管的,該管的就必然不敢不會不願去管,也就造成缺位。郭樹清會選擇哪個部門、哪個環節下刀子,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再說新股改革

很多人都以為新股改革是一個技術問題,所以都在所謂價格上打轉轉,圍著市盈率在爭吵,有人提出15倍,就有人提出30倍,而一旦進入定價的爭論,一定不會有答案,因為早期證監會就有過窗口指導意見,16倍市盈率一直就是原來的標準,但是炒新的事實給了所謂市場化的定價理由和選擇。其實,IPO的「三高」問題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根本的原因在於證監會變相「越俎代庖」,管了不該管的價格,該管的總量卻沒有管住。

價格是什麼?是市場主體交易的結果,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廂情願,只要沒有欺行霸市,坑矇拐騙,強買強賣,發審委根本就管不著,新股該以什麼價格發行,由上市公司和股東決定,看好的可以叫一千元一股,看不好的可以叫一分錢一股。至於有人炒新,有人不炒新,更輪不到你證監會管,股票就是讓人炒的,不炒的叫鈔票不叫股票。這叫把市場的權力還給市場,把交易的自由歸還人民。

那麼證監會該管什麼呢?

該管總量,總量包括社會融資的總量和個股融資的總量。水皮一直認為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態中,證監會在一行三會中扮演的角色是最重的,和美國證監會邊緣化不同。融資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主要形態就是股市融資,間接融資主要由銀行貸款形成,中國一向間接融資的比例大,直接融資比例低,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一直是政府工作報告的主題,近年來更是不提信貸額度指標管理以直接的社會融資總額作為控制指標。已知數據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一年的融資額超過一萬億,而銀行信貸控制在八萬億左右,看似兩個數字相差挺大,但是要知道一萬億是證監會一個窗口控制的,而八萬億則是無數個銀行分散流出的。過去的2011年,中小企業融資難到達歷史上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境地,社會融資整體不足,但是個股卻普遍融資過度,創業板中小板超募資金躺在銀行賬上吃利息,有限的社會寶貴資源被無限浪費,責任不能歸咎於上市公司,只能說證監會沒有起到總量控制的作用。換句話講,證監會不知道自己該管什麼?這不是和第一個問題有緊密聯繫嗎?

對於個股而言,融資的總量就是募投資金需要的量,每一個公司上市之所以要編製招股說明書,最大的作用不是為老股東發家變現,而是說明融資的用途及預期,不管是真是假,都是一種需求的表達,對於任何一個獨立的市場主體而言,對於資金的佔有慾望是無盡的,不加約束,只會多多益善,要做到有限資金的合理分配,就必然要有外部約束。發審委既然審定了上市公司的融資總額,那麼,上市公司就該依規執行,否則,審什麼?至於個股該發多少價格,這是公司的事情,只要不違反公司法規定的首次發行公司股不少25%的要求就可以,這叫依法管理,現在的超募完全是監管缺位造成的。

對於市場而言,融資的總量就是一個市場能夠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交易所能承受的極量。中國股市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蹟,在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實現了市值的最大化,反過來,市值最大化的過程造成了中國股市的跌跌不休,IPO的無序和濫發自然是罪魁禍首,前有中小板,現有創業板,後面還有國際板,不知何時是盡頭,如此環境指望改變「牛短熊長」豈非痴人說夢?!為什麼郭主席問了一句可否取消審核制反應如此之大?一個沒有總量控制的管理層,一個自毀長城的管理層,一個與市場倒行逆施的管理層,一旦取消審核無異於崩潰,人們會問,有審核尚且如此,沒審核豈不完蛋?權力下放交易所,豈不形成惡性競爭?審核制早晚要取消,IPO發行權早晚要下放交易所,但是證監會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和責任,旗幟鮮明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社會直接融資總量控制的責任。管理總量放開價格,這是水皮對新股發行的建議。

最後說說投資者保護

投資者需不需要保護?該如何保護?是保護他們的投資權利還是保護他們的投資收益?股市遊戲的交易規則決定,這個遊戲就是大多數人賠錢的遊戲,所以投資者保護要保護的不是投資收益而是權利,收益無法保護,也不該保護,願賭服輸,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今天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沒有答案,那麼,投資者在這個遊戲中就沒有平等的地位,一個動不動就要超常規培育機構投資者的市場擺明瞭就是把普通投資者置於被侮辱與被掠奪的地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談何保護?所以,平等是前提,沒有平等,就沒有保護。這麼說不等於說投資者保護局就無事可幹,相反,目前可做的服務還是不少的,比如風險提示。大多數投資者不會每天去媒體收集政策信息和個股的報導以及來自證監會的警報。證監會完全可以要求各大券商在自行發放的手機交易信息中載入來自管理層的官方提醒以及個性的個股警報。郭主席說40-50倍市盈率的股票如果不具備蘋果微軟的前景可視為「有毒金融資產」,證監會如此倡導價值投資為什麼不通過每天的移動終端向投資者灌輸這種理念呢?聽不聽在投資者,說不說在管理層,該說的說了,你就盡責了,該聽的不聽,虧損就是活該,這叫橋歸橋,路歸路。

三點建議僅供參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夏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