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專家揭秘北京故宮地下文物庫(圖)

 2012-02-25 13: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北京故宮

一家四代的文管員眼中的「家底」

文物損毀、私下拍賣等爆料的頻頻出現,讓公眾覺得,故宮博物院沒能把已有的東西看好,對於故宮文物去向的猜測也五花八門。故宮「家底」到底有多厚?出展率是多少?沒展出的文物現狀又如何?對於這些,外部人根本說不清楚,故宮內部老人兒也知之不詳。文物藏品的大細,究竟何時能公布?

一家四代的文管員
曾曾祖父是宮廷畫師

梁金生大概算得上是最瞭解故宮的人之一,他們一家四代都和故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清朝咸豐年間,梁金生的曾曾祖父便進入故宮,在內務府如意館擔任宮廷畫師。其曾祖父則擔任過如意館的掌管。巧的是,兩位畫師的作品就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內。梁金生只在工作中看到過少數兩幅祖輩留下來的畫作,有一種「保管自家東西」的微妙情緒。

從正在維修的東華門進入故宮,右拐入一條下路,再過小橋就到了梁金生辦公的院門前。已經退休快4年的梁金生被故宮博物院返聘,仍留在這裡,為故宮盡一份力。

梁金生說,和祖輩比起來,他守護故宮文物的任務還算輕鬆。1924年,溥儀退位,梁金生的爺爺梁廷煒被編入「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點查皇宮遺留下來的文物。當時刊印公布的文物數達到117萬餘件(套)。溥儀在「暫居宮禁」時曾讓文物流失不少,1923年建福宮的一場大火也焚燬很多文物,所以117萬餘件(套)只是數目。此後,梁金生一家便開始在動盪的時局中保護文物,隨著文物的不斷遷移,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因為保護這些文物,爺爺最終留在了臺灣,臨終也沒能再回到北京,梁金生不無感慨。1954年,梁金生的父親帶著家人才遷回北京,繼續在故宮從事文物保護工作,「我們家離故宮特別近,旁邊就是大高玄殿,所以經常可以到故宮轉悠」,大概就是從那時起,故宮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便慢慢融入到梁金生的內心深處。他在故宮已經工作了33年。

神秘的地下文物庫
這事絕不能從我口裡傳出去」

很早就聽說,故宮內有一處國內最大的地下文物庫,但因為嚴密的把守,並不為外人瞭解,被傳的非常神秘。如果說,在故宮工作的人有什麼「江湖禁忌」的話,不能透露這個地下文物庫的具體位置便是一個。所以,當記者向梁金生求證傳說中的文物庫時,他笑著擺了擺手說「反正這事絕對不能從我口裡傳出去」。

不過,除了具體位置不能透露,梁金生說,其實地下文物庫內部並沒有傳言中那般神秘。故宮地下文物庫第一期工程於1990年完工,到1997年第二期也建成,在將近10年的時間內,院藏文物的60%被從地面文物庫搬到地下。地下文物庫採用三層全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消防系統和防盜系統都很完備,而且是恆溫恆濕,溫度設定在15℃左右,濕度則設定在50%。

和地面文物庫的安防不同之處在於,地下文物庫多了一道「報批」程序,文物組的人要去提文物,必須要拿到部門主任的簽字條才能獲得文物庫的鑰匙。在進入文物庫前,也要經過保衛部的盤查登記,這之後還有一道分庫房的門禁,設定了專用暗鎖和密碼。可以說,即便誤打誤撞找到了地下文物庫的入口,要想不知不覺摸進裡面也是毫無可能。

地庫內使用的文物儲藏櫃依據文物種類的不同,設計的樣式也有區別,不過全部為鐵櫃,「當初是出於防火考慮,沒有採用木質材料」,但現在看,鐵製儲藏櫃的通風度不夠好,所以不能滿足保存每一個藏品的最佳條件,「如何改進保存條件,還是研究的課題」。

曾任故宮陳列部主任的單國強退休前也多次出入過地下文物庫,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在文物庫的入口處備有大型的熏蒸消毒機,每一件文物在重新入庫前都要經過「風淋」式消毒,防止蟲蛀和霉變。

全國珍寶匯聚故宮
瀋陽故宮曾「清空支援」北京故宮

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之所以如此豐富,也得益於各地博物館的紛紛「獻寶」。

梁金生也提到,1914年年初,北京故宮成立了一個古物陳列所,當時從瀋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徵調到這個陳列所裡的文物數目很可觀,有資料顯示,大概有12萬餘件。據瞭解,瀋陽故宮的古銅鼎、宋元明清書畫、內廷玉器、御用武備、明清瓷器等共115199件,在那一次便全部裝箱運到北京。

不過,日本侵華戰爭發生後,這些文物也隨北京故宮中的其他文物開始一同南遷。梁金生說,當時從瀋陽故宮也徵調了部分文物,具體數目已記不清,後來少數被運到了臺灣,還有一大部分則留在了南京博物院,只有一少部分留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此外,在1948年遼瀋戰役爆發之前,瀋陽故宮內的除了文溯閣《四庫全書》之外的大批瓷器、銅鏡、檔案等再次被運往京城。可以說,那時的瀋陽故宮徹底空了。1949年後,北京故宮還先後調撥了其館藏的文物給瀋陽故宮,支援其進行文物展出。

8972件一級藏品
這僅是故宮藏品滄海一粟

參觀故宮的遊客坦言,雖然沒有時間走遍故宮每一個開放的角落,但對於存放文物的地方還是會多停留一會兒。當然,在沒有講解員介紹的情況下,珍貴文物對於遊客的概念也就是「皇帝用過的寶貝」。即便這樣,遊客仍希望「看到更多的文物」。有文物專家公開指出,故宮的文物屬於國家的財富,應該陳列出來讓公眾參觀和鑑賞。但如今許多珍貴文物深藏在故宮的多處庫房,有的幾乎「不見天日」。

故宮「家底」到底有多厚?出展率是多少?沒展出的文物現狀又如何?對於這些,外部人根本說不清楚,故宮內部老人也知之不詳。梁金生介紹說,經建院以來的歷次清點,尤其是2004年,他主管啟動了《故宮博物院2004年—2010年藏品清理規劃》的再次徹底清查,據統計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可移動文物藏品數已達180餘萬件(套),其中近60萬件為清宮藏書和檔案等,26萬多件屬於宮廷歷史文物,而古代藝術品則高達85萬件!不過,這份詳細的規劃還無法出版,梁金生還在進行後續的整理工作。

這麼多藏品中,一級藏品有多少呢?梁金生只想了一會兒便說出一個數字——8972件,但是二級藏品和三級藏品的館藏數目就無法給出具體數字了。「其實很多文物都是重複的,比如說故宮裡的瓷器有35萬件,但大部分都是一樣的」,梁金生解釋說,這也是為什麼陳列展出的文物數量只有萬餘件,遠遠少於查點出的藏品總數,因為「沒有必要展出完全一樣的文物,那樣的話,大大增加了安防的壓力」。在梁金生的印象中,幾乎所有的一級藏品都對外展示過了。

梁金生還透露,雖然珍寶館被另辟出來單獨收費,但也不是說裡面的文物就是故宮裡最好的。珍寶館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那個時候,人們對於珍寶的概念和現在還有區別,所以收入了很多珠寶配飾。「你能說《清明上河圖》不重要嗎?它就沒有陳列在珍寶館中。」梁金生笑著說。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天到故宮參觀遊覽,所以看不到所有的珍貴藏品,所以很多業內人士都一直非常希望故宮能出版一個藏品大細,細說每一件館藏文物。記者查詢資料時也看到,前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故宮博物院八十年》中寫道:「故宮博物院將陸續編印《故宮文物藏品總目》,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利於社會的監督。」然而,時至今日,市面上仍然看不到一部完整的故宮藏品名錄。
 

来源:遼瀋晚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