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面對新一屆學生,我都要花費不少時間,將如下兩條一說再說,並號稱,這是在跟他們十幾年養成的某些惡劣習慣做鬥爭。此時,下面往往是一片無辜的、不知我在說什麼的迷茫、純潔眼神。
第一是課堂紀律——公共場合的修養、規矩。
我要不斷告訴學生,別人講話的時候,要保持安靜,即使有意見討論,也應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展開,或是舉手錶示,然後直接大聲講出來進行公開對話,而不是在後面嗡嗡嗡嗡。我還要仔細地分門別類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作弊,哪種程度是抄襲,哪種是引用,此外,還有遲到、早退等等零零星星的初級問題。
第二是思維習慣。
講設計,談想法,我一再告誡學生,要精確,不要含糊。盡量少用(甚至)不用文學化的比喻(比如籠罩在什麼什麼的前夜,我感覺這個很高貴……),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詞(老狼老狼同學建議:不要扼殺形容詞的使用,而是改為精確地使用形容詞,並且用圖或者模型來描述這個形容詞,嚴格對應。比如說一個肌理有「對比」效果,那就要精確到什麼跟什麼的「對比」,為什麼認為是「對比」,這樣的「對比」有什麼效果。表達出來,也挺有訓練效果的。)、非精確化的量詞(比如很多,普遍,非常,很大程度……),少用大概念(比如中國建築,中國建築風格,西方建築風格,神似形似……),多用動詞、數詞,多說屬於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要隨便代表別人(比如我們中國人,我們年輕人,我們大學生……)。
比較《中美小學生守則》兩份守則,可以清晰看到上述兩個問題的原因所在。
這裡不討論某些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只談兩者背後蘊含的不同思路。
比較之下很容易發現,中國的詞語都很大,不精準,不具體,對於小學生(甚至對於我這樣一個成人)來說,理解起來很有難度,會產生多重歧義,因此,具體操作下去,基本就是一片模糊,說白了,那些守則,說了跟沒說一樣,沒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
比如「熱愛科學」,科學究竟是什麼?科學的具體體現是什麼(是數理化科目嗎?)?「熱愛」是什麼意思,是要拚命讀書,還僅僅是興趣上的喜愛?再比如「自尊自愛」,我們要通過什麼樣子的具體行為(小學生生活中的那些具體行為)可以做到「自尊自愛」呢?
比如「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那麼啥是大自然呢?我們家門口的花壇裡的樹是大自然嗎?我多久才有一次旅行的機會去看真正的大自然?我怎麼去熱愛它呢?生活環境究竟指什麼?是指我們的城市還是我們的教室,亦或是我的家?什麼叫愛護?如何愛護呢?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學生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我只能將應該用在專業上的精力,分神很多,用在這些雜七雜八的「基本糾偏」上。
因而感慨——中國學生在幼兒園學的空泛的道德要求,其實應該是在大學裡進行探討的(道德本質上,是可以討論的,在討論中,可以明晰自我的定位、價值觀),大學裡不斷困擾到我這個教師的學生某些具體行為和思維方式,其實在幼兒園,就應該紮紮實實規矩好的。
附錄:
《美國小學生守則》
1. Always refer to a teacher by title and last name. 總是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
2. Get to class on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 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3. Raise your hand when you want to ask a question. 提問時舉手。
4. You may speak to the teacher from your desk while you are seated. 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
5. When you are absent, you must make up the work you have missed. Ask either the teacher or a classmate for the work. 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6. If you expect to be away from school because of an emergency, tell your teacher in advance and ask for the work you will miss. 如果因緊急離開學校,事先告訴你的老師並索取耽誤的功課。
7. All assignments you hand in must be your own work. 交的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8. Never cheat on a test. 考試不許作弊。
9. If you are having difficulty with a class, schedule an appointment to see the teacher for help. The teacher will be glad to help you. 如果你上課有困難,約見老師尋求幫助。老師會高興幫助你。
10.Students must bring a note for a parent explaining any absence or tardiness. 任何缺勤或遲到,需要出示家長寫的請假條。
11.The only acceptable excuse for absence is personal illness, a death in the family, or a religious holiday. It is illegal to stay home from school for any other. 唯一可以允許的缺勤理由是個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節日。其他原因呆在家裡不上學都違規。
12.When a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and does not name a particular student to answer it, anyone who knows the answer should raise one hand. 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
《中國小學生守則》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練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中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
1、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
3、尊敬老師,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接受老師的教導,與老師交流。
4、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5、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不罵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間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6、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
7、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不嫉妒別人。遇到挫折和失敗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
8、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節約水電,不比吃穿,不亂花錢。
9、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後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
10、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要請假,放學後按時回家。參加活動守時,不能參加事先請假。
11、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回答問題聲音清楚,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課間活動有秩序。
12、課前預習,課後認真複習,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13、堅持鍛練身體,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讀書、寫字姿勢正確。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
14、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莊稼和有益動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
15、愛護公物,不在課桌椅、建築物和文物古蹟上塗抹刻畫。損壞公物要賠償。拾到東西歸還失主或交公。
16、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少先隊員服從隊的決議,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學會合作。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多觀察,勤動手。
17、遵守交通法規,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不在公路、鐵路、碼頭玩耍和追逐打鬧。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所守不擁擠,不喧嘩,禮讓他人。乘公共車、船等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讓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觸電、防盜、防中毒,不做有危險的遊戲。
20、閱讀、觀看健康有益的圖書、報刊、音像和網上信息,收聽、收看內容健康的廣播電視節目。不吸菸、不喝酒、不賭博,遠離毒品,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不進入網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內的場所。敢於鬥爭,遇到壞人壞事主動報告。
憑心而論,這個行為「規範」比「守則」的確具體了一些,但相比較美國的學生守則,還是顯得「空泛」。但與此同時,我又發現了另一個更大的問題:美國的守則,其實是一個作為」普通孩子」應該做到的行為底線,而中國的這個規範,80%的內容,其實是以一個成為「三好(五好)少年」的「高線」來制定的。
可基本的事實是,大部分人是達不到高線的,但同時又沒有明確、具體的的「底線」,那麼結局呢?大家在現實中都已看到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