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壓力測試「太樂觀」

中國監管部門在今年早些時候對銀行業實施了一次重要的壓力測試之後,得出結論:即使發生可能性極低的一種情況——房價下跌50%,不良貸款也只會少量增加。

這無異於一份「健康證書」,作為來自政府的聲明,它的意思清楚得不能再清楚:市場對中國房地產泡沫中所蘊含的風險有些擔憂過頭了。

但幾位看過英國《金融時報》獲得的一份壓力測試副本的分析師表示,當局這種信心既沒有理由,可能也很危險。

由於這個話題的敏感性,幾位分析師要求不透露他們的姓名。他們表示,壓力測試在設計上比他們此前預想的更為嚴格。

但他們警告稱,壓力測試中遺漏了大量內容,一些假設也站不住腳,這削弱了測試結果的可信度。他們認為,房價大幅下跌很可能對中國銀行業造成重創。

他們說,壓力測試中對房地產行業所面臨威脅的情景設定與現實脫節,比如說,壓力測試假定在「重度壓力」情景下,房價會下跌50%,交易量會下跌30%。

在現實世界中,卻發生了恰恰相反的情況。房價才剛開始下跌,而交易量卻已經連續兩個月大幅下跌了。國內券商興業證券(Industrial Securities)根據官方數據分析得出:9月份全國大中城市房地產交易量同比下降了35%,10月份同比下降了39%。

原因很簡單:因為潛在置業者認定房價還會繼續下跌,所以他們寧願持幣觀望。

但後果卻複雜得多。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遭受到了資金緊縮的衝擊,正在醞釀大減價。

一位分析師說道:「開發商的現金流很成問題,但從好得出奇的壓力測試結果來看,我覺得我們沒有一家銀行深入考慮過這個問題。」

購房者銳減的情況也正開始影響到建築業,這進而可能給整個經濟造成打擊。

壓力測試中幾乎完全沒有納入這些連鎖反應。測試要求銀行對一系列房地產相關貸款進行分類:對開發商的貸款;按揭貸款;對水泥等上遊行業的貸款;以及對裝修等下遊行業的貸款。

但這套方法假定,在房價下跌之時,總體經濟增長仍然大體上不受影響。

另一位分析師說:「在房價下跌30%之前,我們必須想想銷量下降了多少,更重要的是,建築活動減少了多少,這不僅會影響到鋼鐵和水泥行業,也意味著工業生產、投資和就業統統都會下降。」

第三位分析師表示,壓力測試沒有很好地處理房地產滑坡將如何波及整個銀行體系這個問題。他指出,測試中沒有考慮土地銷售下滑以及價格下滑對銀行抵押品價值的影響。

而中國銀行體系中的抵押物絕大部分都是土地或房產,因此房地產滑坡可能迫使整個銀行體系進行資產減記。這位分析師說:「這是關鍵的連帶風險。如果開發商賣不掉房子,地方政府賣不掉土地,很難想像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能比開發商或者政府更擅長賣房或賣地。」

第四位分析師則表達了對測試實際執行情況的擔心。他指出,大銀行有嚴格的規程可依,而規模較小的機構——而它們面臨的風險往往也是最大的——只能自行決定要如何審查自己的投資組合。

壓力測試在中國銀行體系是一個相對新鮮的事物,4月份的測試更是中國歷來最嚴格的一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上週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性評估報告中表示,中國應當更經常、更嚴格地進行壓力測試。

中國監管部門的官員們私下承認,壓力測試需要改進,而房地產滑坡實際上可能給銀行業造成多大影響目前仍不清楚。

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級官員表示,銀行往往不知道許多發放給大型國有企業的貸款,實際上流向了這些企業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子公司。

他也承認,壓力測試中沒有充分考慮到用作抵押物的土地貶值的情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歐陽德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